-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16100
- 條形碼:9787512716100 ; 978-7-5127-161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本書特色
l 暢銷書《從容養育》作者六媽羅羅,暢銷書《活成自己就好了》作者艾小羊,高人氣自媒體作家李月亮感動推薦。 l 美國正面管教家庭講師、新銳育兒公眾號作者“閆涵媽媽”力作、深情講述,深受年輕父母歡迎。 l 公章多次被“凱叔講故事”“武志紅”“張德芬空間”“十點讀書”“思想聚焦”“有書”等百萬級公眾號轉載,風靡朋友圈。 l 對孩子,可以引導,但不能替代;可以撫慰,但不能溺愛。 l 孩子,媽媽希望為你遮風擋雨,但終究不能陪你一生一世。和媽媽的分離,會讓你慢慢長大,一步步走向獨立。 l 遇見更好的自己,成就內心豐盈的孩子。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溫暖而充滿啟迪的親子教養書, 通過作者親子互動的日常點滴及生活中的小故事, 分析了眾多育兒難題背后的兒童心理發展特點, 內容包括: 我們滿口說愛, 卻赤裸裸傷害 ; 孩子, 你可以不“善良” ; 這條路, 可以讓孩子通往高貴, 父母, 永遠是孩子的退路等。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目錄
Chapter 01我們滿口說愛,卻赤裸裸傷害
002 別讓信任感成為親子關系的絆腳石
005 多些耐心,捕捉孩子的真正需求
007 發現孩子的優點,建立孩子的內在價值感
010 關于無理取鬧,你冤枉了孩子多少次
016 少說“不”字,孩子將發生神奇的變化
020 我們滿口說愛,卻赤裸裸傷害
024 父母的習慣性羞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027 孩子不自信,可能是你的養育方式有問題
031 請把發脾氣的權利還給孩子
Chapter 02孩子,你可以不“善良”
038 孩子,不可能全世界都來寵愛你
041 孩子,你不虧待別人,生活也不會虧待你
043 孩子,你可以不“善良”
046 拒絕陌生人的食物,但不要讓孩子走入極端
050 危急時刻,這6個方法讓孩子遠離性侵害
053 成長的疼痛,是孩子的必經之路
057 如何教孩子面對來自世界的惡意
Chapter 03這條路,可以讓孩子通往高貴
060 有缺陷的孩子,也可以內心強大
064 學會感恩,是提高孩子情商的**課
068 用鼓勵打造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072 這條路,可以讓孩子通往高貴
076 孩子學會坦然看待輸贏,才會內心強大
080 教孩子學會感恩,父母的身教才是捷徑
083 別用小聰明毀了孩子的大格局
087 教養,就是讓孩子學會替別人著想
091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Chapter 04父母,永遠是孩子的退路
096 斷奶再難,也要把寶寶帶在身邊
101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退路
105 孩子“偷”東西,父母該如何處理
109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他就一定會發光
114 孩子被打,父母該如何處理
Chapter 05你若不懂取舍,孩子便沒有未來
118 每晚8點關手機,因為我怕來不及
123 如何面對孩子提出的物質要求
127 玩具少一些,對孩子益處多多
131 公共場所的玩具“潛規則”
133 “熊孩子”的背后,大多站著“熊家長”
137 用“愛”還是“溺愛”養育,孩子差別竟然這么大
140 這樣的“傻事”,多陪孩子做一些才好
Chapter 06生活,是*好的教養
144 孩子入園,接孩子也有大學問
149 孩子做家務獎勵錢,這樣做真的好嗎
153 上幼兒園,孩子穿衣有學問
157 幾個小技巧,讓孩子乖乖刷牙
161 一副撲克牌,讓孩子喜歡上英語和數學
164 旅行的意義
167 孩子的玩具被損壞,這位媽媽的做法價值百萬
170 面對孩子的物質欲望,家長該如何處理
175 送人舊衣服,怎樣做才讓自己和別人都舒服
178 用對方法,輕松化解孩子的磨蹭頑癥
183 幼兒園簡單的玩耍,卻培養了孩子的軟實力
Chapter 07全職媽媽,你也可以成為“發光體”
188 36歲辭職,因為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191 明明是你放棄了自己,和孩子有什么關系
195 全職媽媽也可以成為“發光體”
199 生完孩子的頭三年,是女人一生*難的時候
Chapter 08我不要為母則剛,只要和老公相互扶持
204 生完孩子,和老公分房睡后果很嚴重
208 我不要為母則剛,只要和老公相互扶持
212 我只是個媽媽,不是神
216 愿所有的媽媽都學會心疼自己
Chapter 09因為孩子,父母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220 多一分理解,愛就在親人之間流動起來
224 抱歉,生病時請不要來我家
226 別讓你的好意,壞了人家的規矩
229 親戚把我“拉黑”,我卻不后悔
233 養育孩子的意義,是和孩子共同成長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節選
| 我們有沒有對孩子食言 有些父母*常說的話,恐怕就是“這孩子,太不聽話了!明明昨天剛說晚上9點準時上床睡覺,今天就變卦,9點半了還在玩玩具”,卻很少想:我們有沒有聽孩子的話,有沒有對孩子食言。 *近一段時間,喆同學(這是我對兒子常用的一個昵稱)很迷戀托馬斯系列動畫片,平時上幼兒園時,每天睡覺前看3集;周末每天看兩次,早晚各15分鐘。慢慢地,他愛上了托馬斯火車頭。 喆爸給喆同學買齊了片尾曲里提到的所有火車頭,但動畫片里很多角色的火車頭還沒買,喆同學問:“爸爸,你什么時候給我買其他的火車頭啊?”喆爸隨口答應:“過幾天。”因為不懂“過幾天”到底是多少天,第二天,喆同學接著問:“爸爸,火車頭給我買了嗎?”喆爸一愣:“爸爸幫你問了,那家沒有貨了,得等幾天才到。”喆同學顯然只關心自己什么時候能拿到火車頭,從那以后天天追著爸爸問。 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個多星期,喆同學又問爸爸:“爸爸,你說過一個月我就有新的火車頭了,現在到一個月了嗎?”爸爸招架不住了,捏捏喆同學的小臉蛋,無奈地說:“快了,這周末你就有新火車頭了。”然后回到自己屋里,老老實實給孩子下單了。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我們總覺得孩子小不懂事,想投機取巧,用哄騙的方式或者動用家長權威讓孩子放棄自己的意愿——“寬以待己,嚴以待人”的原則,在親子關系中多有體現。 | 爸爸的白襯衣 我上初中時班上有個同學,父母做小買賣,整天忙得沒黑夜沒白天。需要家長到學校的場合,多半是她爺爺奶奶出席。這個女孩嗓音不錯,也愛唱歌,歌詠比賽時,她被選為領唱。比賽時,要求全班同學都穿白襯衣,她提前一個星期和媽媽說了這件事,媽媽也答應了。 結果比賽前一天,她放學后興沖沖回到家,并沒看到媽媽答應給她買的白襯衣——那幾天正趕上年關生意忙,媽媽把這事給忘了。 晚上8點多,媽媽才回來,看到女兒紅腫著雙眼,才想起襯衣的事。20世紀90年代初的小鎮,并沒有什么服裝商店,更沒有超市,而熟悉的鄰居也很少穿白襯衣。實在沒辦法,媽媽想了一招:讓她穿爸爸的白襯衣,雖然尺碼不合適,但起碼能蒙混過關。 當時,那位女同學才1.5米,而她爸爸身高1.78米,襯衣一上身,樣子滑稽可笑。14歲的女孩,愛美之心很強烈,她哭鬧著,堅決不穿爸爸的衣服上臺。媽媽被逼急了,直接大喊:“我們這么辛苦,還不是為了家里條件好點兒。就為了一個破比賽,就為了一件破襯衣,你就逼你媽跳河嗎?” 第二天,她拿著爸爸的白襯衣站在同學們中間,看著其他人的穿著漂亮得體,感覺異常自卑。*終,細心的班主任察覺到她的情緒,回家拿來合適的襯衣給這位同學穿,但由此造成的心結,成為她青春期無法磨滅的傷痛。 看吧,明明是家長自己不對,*后卻責備孩子不懂事。 | 有約在先就應當遵守 暑假快過完時,朋友K接連發過來一串信息,說四年級的女兒一直和她鬧脾氣,一周沒和她好好說話了。和她詳細一聊,才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 期末考試前,K答應女兒,女兒考進前五名就帶她去日本迪士尼玩。因為沒出過國,女兒很興奮,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增加。成績出來后,班里雖然沒有公開排名,K還是打聽出女兒考了第四名。 但那段時間趕上K的老公接連出差,而K又沒有勇氣獨自帶孩子出國,于是事情一拖再拖。*后出國手續辦完,暑假只剩下幾天的時間了,她便自作主張,把旅游日期推到了寒假。 女兒知道后非常生氣,覺得媽媽言而無信。爸爸從中調和,還勸孩子要“理解大人的辛苦,別老耍小孩子脾氣”,這讓女兒更加叛逆,她直接哭喊道:“反正什么都是你們大人做主,那還和我商量干什么!” 自此母女關系、父女關系陷入僵局,家里氣氛冷淡且緊張。這又是一個家長自作主張打亂和孩子之間約定的案例。 家庭成員之間的約定和朋友之間的約定一樣,有約在先,就應該盡量遵守;若因一方原因取消約定,一定要誠心誠意向對方道歉。但是很多父母都覺得向子女道歉有失家長威嚴,不愿道歉。當孩子因父母失約表現出不滿時,父母又往往想利用“父母的權威”,把孩子的怒氣壓下去。結果事情變得更糟了,這時孩子即使表面上不再生氣,內心也積壓著憤怒的小火苗,長此以往,親子關系就會出現問題。 很多孩子越長大越不愛和父母聊天,多半是對父母的信任感被破壞了——哪怕血緣至親,失望攢夠了,心也就分開了。 *后,我建議K以朋友的身份向女兒道歉,并和孩子一起商定補救的方法。當孩子的情緒得到疏導,溝通自然就會順暢起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多些耐心,捕捉孩子的真正需求 | 給媽媽的禮物 母親節那天,我去逛超市。結賬的時候,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正在哭。她手里拿著一個音樂盒,媽媽不同意她買,她非要買。爭執之下,她開始發揮“熊孩子”的本色,抱著音樂盒賴在地上哭鬧起來。 結賬臺有很多人在排隊,大家的目光齊刷刷投向這個“沒有教養的孩子”。那位年輕的媽媽臉上有些掛不住,把手里的東西一扔,說:“不買了,什么都不買了!你不走,我走了!” 看著媽媽的身影,孩子哭著站起來追,一邊跑一邊說:“我想送媽媽音樂盒,我想送媽媽音樂盒當禮物……”那位媽媽停下腳步,愣了一下,然后問女兒:“你想把它作為母親節禮物送給媽媽,對嗎?”女兒點點頭。 媽媽把女兒抱起來,給她擦干眼淚,說:“對不起,是媽媽錯怪你了,咱們再逛一逛超市好不好?” | 想和媽媽多待一會兒 一次,我回老家,離開家有一周時間。我剛從老家回來的第二天早上,喆同學醒得晚,而且做事情磨磨蹭蹭的。幼兒園8點半開飯,9點15分閉餐,如果不在8點半之前從家出發,到幼兒園就趕不上吃飯,只能餓肚子。我一看快到點了,有些著急,語氣變得不耐煩起來,甚至有些強制性地把他抱起來往外走。 去幼兒園的路上要路過慶豐包子鋪。喆同學上幼兒園以前,喆爸上班前總會給我們買好包子放家里當早餐。后來孩子上了幼兒園,學校有早餐,喆爸就不再買了。喆同學一直把慶豐包子叫“幸福包子”。 那天路過時,他突然說:“媽媽,我想吃‘幸福包子’。”我說:“時間來不及了,周末讓爸爸買好不好?”他不依,繼續反抗:“我不吃幼兒園的花卷,我要吃‘幸福包子’。”如果強行抱著他去幼兒園,他到幼兒園后情緒也會不好,加上我剛剛離開他一周,我便心軟,帶著他去排隊買包子了。 待我們坐下來,喆同學看著我壞笑了一下:“媽媽,你喂喂我吧,在幼兒園我都是自己吃的。”我說:“不喂,小朋友要自己吃飯。”他繼續撒嬌:“我就是想你了啊,我都乖乖跟爸爸睡了今天、昨天和前天了……”他不會表達“一星期”,便把所有和“天”有關的詞都用上了。 那一瞬間,我突然明白了他的小花招:一個星期沒見到媽媽了,他想盡一切辦法要和媽媽多待一會兒,所以才堅持讓我送他上幼兒園,才磨蹭著不肯出門,才非要我和他一起吃早飯,然后用盡自己掌握的詞語,表達他“一星期沒見媽媽,所以很想媽媽”的念頭。 而在坐下吃飯之前,我根本沒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只是覺得他不聽話、不乖,因為他的磨蹭很有可能導致上幼兒園遲到…… 作為大人,我們經常只看到孩子的表現,就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判斷孩子行為背后的目的。但是大人的理解,很多時候和孩子的想法偏離太多。如果父母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詢問,多關注孩子日常行為尤其是“反常行為”背后的想法,也許就能和孩子的心走得更近,體會到更多驚喜和感動。 發現孩子的優點,建立孩子的內在價值感 | 別讓孩子的“缺點”蒙住了雙眼 一天中午和一位媽媽聊天,她兒子剛剛10歲,上小學四年級。在媽媽的口中,孩子調皮、叛逆、好動、不專注、做事拖沓、不愛寫作業……缺點足足有十幾條。這位媽媽說:“我覺得自己非常失敗,怎么養了這么個孩子!我怎么才能讓他聽話一些、乖一些呢?” 我問她:“咱們好好想想,生活和學習中,孩子有什么愛好或特長呢?” 這位媽媽沉默良久,說:“他體育很好,籃球打得不錯,短跑速度也快;雖然成績總體不好,但作文經常被老師當范文;平時在家里會主動打掃衛生、洗碗,我身體不舒服時,還會監督我吃藥。” 如果這些話不是出自同一位媽媽之口,我們是不是根本想不到這兩段話是在描述同一個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優勢和劣勢,作為父母,*怕的就是被孩子的“缺點”蒙住了雙眼,漸漸把孩子的優點也看成“缺點”的催化劑。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作者簡介
閆涵,微信公眾號“閆涵媽媽”創始人,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兒童心理咨詢師、國家育嬰師。熱愛并擅長探索親子關系,專注兒童心理教育領域,長期撰寫親子關系、兒童心理方面的文章,多篇文章被“凱叔講故事”“尹建莉父母學堂”等大V公眾號轉載,閱讀量突破10萬,深受年輕父母的喜愛。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