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人的存在與作為真理之本質的自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41835
- 條形碼:9787516641835 ; 978-7-5166-418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的存在與作為真理之本質的自由 本書特色
作者以福柯主要代表著作為線索,立足于存在主義立場,采用詮釋學等方法對福柯思想的做出了新的詮釋。同時將福柯思想的不同側面與相關學者的研究進行了比較,進一步彰顯了福柯思想的本質特征。相對于以往的研究成果,本書在研究方法、研究結論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創新價值。
人的存在與作為真理之本質的自由 內容簡介
本書以“人的存在”為主題, 在“真理”與“自由”的相互聯系中彰顯“人的存在”的本質意義。自由是真理之本質在人的存在中顯現。福柯主要著作所形成的思想脈絡例證了“人的存在”“真理”與“自由”之間所呈現的本質聯系。
人的存在與作為真理之本質的自由 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哲學:形而上學抑或倫理學?
1.2 人與自由:從克爾凱郭爾到福柯
1.3 真理與自由:作為真理之本質的自由
1.4 存在、語詞與語言:詮釋學與語用學結合的嘗試
1.5 人的存在與作為真理之本質的自由:本書研究之基本結構
1.6 福柯、哲學與人的存在:本書創新之處
第2章 瘋狂史的敘事分析——瘋狂、敘事與自由
2.1 “存在與時間”:此在與歷史性
2.2 “敘事與時間”:歷史、虛構與敘事
2.3 瘋狂與理性主體:瘋狂的歷史敘事分析
2.4 瘋狂與理性行為:瘋狂的語用學分析
2.5 福柯與懷特海:瘋狂與理性的比較¨
2.6 理性視域中的人、真理與自由:通過敘事而可能的自由
第3章 人文科學的隱喻理解——世界、隱喻與自由
3.1 “形而上學”:存在的界限
3.2 “活的隱喻”:“隱喻的真實”的概念
3.3 人文科學與科學主體:人文科學的隱喻分析
3.4 人文科學與科學形式:人文科學的語用學分析
3.5 福柯與費耶阿本德:知識考古學與無政府主義知識論比較
3.6 科學視域中的人、真理與自由:通過隱喻而可能的自由
第4章 權力關系的象征意義——權力、象征與自由
4.1 “存在的政治”:政治與真理的批判性解讀
4.2 “惡的象征”:象征符號的解釋學與哲學反思
4.3 權力關系與政治主體:權力的象征意蘊分析
4.4 權力關系與權力技術:權力的語用學分析
4.5 福柯與邁克爾·曼:微觀權力與社會權力的比較
4.6 權力視域中的人、真理與自由:通過象征而可能的自由“
第5章 自我藝術的生存美學——倫理、審美與自由
5.1 “藝術作品的本源”:海德格爾論真理與藝術
5.2 《審美經驗現象學》:杜夫海納論審美經驗
5.3 生存美學與自我主體化:自我藝術的審美分析
5.4 生存美學與自我技術:自我技術的語用學分析
5.5 福柯與米德:自我主體化與社會自我的比較
5.6 藝術視域中的人、真理與自由:通過審美而可能的自由
第6章 結論、思想評價與研究展望
6.1 本書結論
6.2 福柯政治倫理思想評價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英文文獻
后記
1.1 **哲學:形而上學抑或倫理學?
1.2 人與自由:從克爾凱郭爾到福柯
1.3 真理與自由:作為真理之本質的自由
1.4 存在、語詞與語言:詮釋學與語用學結合的嘗試
1.5 人的存在與作為真理之本質的自由:本書研究之基本結構
1.6 福柯、哲學與人的存在:本書創新之處
第2章 瘋狂史的敘事分析——瘋狂、敘事與自由
2.1 “存在與時間”:此在與歷史性
2.2 “敘事與時間”:歷史、虛構與敘事
2.3 瘋狂與理性主體:瘋狂的歷史敘事分析
2.4 瘋狂與理性行為:瘋狂的語用學分析
2.5 福柯與懷特海:瘋狂與理性的比較¨
2.6 理性視域中的人、真理與自由:通過敘事而可能的自由
第3章 人文科學的隱喻理解——世界、隱喻與自由
3.1 “形而上學”:存在的界限
3.2 “活的隱喻”:“隱喻的真實”的概念
3.3 人文科學與科學主體:人文科學的隱喻分析
3.4 人文科學與科學形式:人文科學的語用學分析
3.5 福柯與費耶阿本德:知識考古學與無政府主義知識論比較
3.6 科學視域中的人、真理與自由:通過隱喻而可能的自由
第4章 權力關系的象征意義——權力、象征與自由
4.1 “存在的政治”:政治與真理的批判性解讀
4.2 “惡的象征”:象征符號的解釋學與哲學反思
4.3 權力關系與政治主體:權力的象征意蘊分析
4.4 權力關系與權力技術:權力的語用學分析
4.5 福柯與邁克爾·曼:微觀權力與社會權力的比較
4.6 權力視域中的人、真理與自由:通過象征而可能的自由“
第5章 自我藝術的生存美學——倫理、審美與自由
5.1 “藝術作品的本源”:海德格爾論真理與藝術
5.2 《審美經驗現象學》:杜夫海納論審美經驗
5.3 生存美學與自我主體化:自我藝術的審美分析
5.4 生存美學與自我技術:自我技術的語用學分析
5.5 福柯與米德:自我主體化與社會自我的比較
5.6 藝術視域中的人、真理與自由:通過審美而可能的自由
第6章 結論、思想評價與研究展望
6.1 本書結論
6.2 福柯政治倫理思想評價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英文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人的存在與作為真理之本質的自由 作者簡介
姜海波,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博士,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講師,在《光明日報》《道德與文明》等重要報紙與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為古希臘倫理學、基督教倫理學、近現代西方倫理學。
書友推薦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