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華帝國:古老的風(fēng)光、建筑和社會:插圖版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8147227
- 條形碼:9787558147227 ; 978-7-5581-4722-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帝國:古老的風(fēng)光、建筑和社會:插圖版 本書特色
★ 16開精裝,印質(zhì)上佳,吉林出版集團2018年8月1版1印
★ 本書插圖絕大部分由19世紀中葉英國建筑師和畫家托馬斯·阿羅姆手繪,喬治·賴特撰寫說明,并對中國歷史作了簡要介紹,是阿羅姆的銅版畫代表作之一
★ 托馬斯·阿羅姆的畫作氣派恢宏,總體格調(diào)類似一幅幅巨大的舞臺布景,無論山水還是建筑,氛圍都似人間仙境。他對光影的強調(diào),更加深了畫面的劇場效果
★ 19世紀中國建筑、園林、山水、人物以西洋畫的精細與寫實得以重現(xiàn),從一個獨特的視角真實地反映了中國的歷史、社會、民俗、文化以及東西方的文化交流
★ 附錄《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彩色高清大圖
★ 本書由倫敦的Fisher & Son 公司首版于1842 年,含128 幅銅板雕刻的阿羅姆作品。1858年倫敦再版,加入了一些其他畫家作品。本書出版后引起極大反響,成為19世紀英國乃至歐洲有名的插圖本中國歷史教科書
★ 本書采用了1858年倫敦再版的版本,并酌情參照了首版與其他版本的部分內(nèi)容及十余種英法圖冊和中國外銷畫作品 class="uediBaiduBg" style="display:none;" data-background="background-repeat:repeat; background-position:center center; background-image:url(http://image31.bookschina.com/pro-images/imgbg/img.jpg);">
中華帝國:古老的風(fēng)光、建筑和社會:插圖版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描述古老中國社會風(fēng)貌的畫集冊, 從一個獨特的視角真實地反映了中國的歷史、社會、民俗、文化以及東西方的文化交流。本書的插圖包括中國的長城、運河、圓明園、景山、午門、虎丘塔、雷峰塔、報恩寺、琉璃塔、金山寺、龍舟、燈籠、宴請、辮子……托馬斯·阿羅姆的畫作氣派恢宏, 總體格調(diào)類似一幅幅巨大的舞臺布景, 無論山水還是建筑, 氛圍都似人間仙境。他對光影的強調(diào), 更加深了畫面的劇場效果。這些畫作的鋼板雕刻由不同的雕工完成, 工藝精湛, 堪稱完美無缺。此書出版發(fā)行后, 成為英國乃至歐洲*有名的插圖本的中國歷史教科書。據(jù)傳, 當(dāng)時歐洲人關(guān)于中國的豐富知識, 大部分是從這部書的文字和圖畫中獲得的。
中華帝國:古老的風(fēng)光、建筑和社會:插圖版 目錄
第二章 正大光明殿
第三章 海幢寺的碼頭和入口
第四章 虎丘山試劍石
第五章 甬江河口
第六章 長城
第七章 香港的竹管引泉
第八章 打板子或者杖刑
第九章 佛教寺廟
第十章 焦山皇家宮殿
第十一章 臨清州的街頭雜耍
第十二章 梅林湖龍泉巖
第十三章 養(yǎng)蠶與繅絲
第十四章 洞庭山
第十五章 五馬頭
第十六章 澳門媽閣廟
第十七章 媽閣廟的神堂
第十八章 南京的官宦家庭
第十九章 通州的茶攤、貓販子及顧客
第二十章 從深井島眺望黃埔島
第二十一章 天津的劇院
第二十二章 虎門戰(zhàn)役
第二十三章 東昌府的售飯攤
第二十四章 舟山群島上的英軍營地
第二十五章 攻占定海舟山港
第二十六章 官宦家庭的宴席
第二十七章 一位中國商人的豪宅
第二十八章 斗鵪鶉的船工們
第二十九章 從河上遠眺寧波城
第三十章 廈門城的大門口
第三十一章 元宵節(jié)
第三十二章 大黃滘炮臺
第三十三章 官宦之家玩牌的女性
第三十四章 長城的盡頭與北直隸灣
第三十五章 石門
第三十六章 染絲作坊
第三十七章 蘇州府的水稻
第三十八章 種植水稻
第三十九章 踢毽子游戲
第四十章 黃河入海口
第四十一章 中秋節(jié)
第四十二章 北京西直門
第四十三章 澳門的賈梅士洞
第四十四章 石潭瀑布
第四十五章 北京北海
第四十六章 帽子商鋪
第四十七章 乍浦之戰(zhàn)
第四十八章 剃頭師傅
第四十九章 定海的郊外
第五十章 從港口外遠眺廈門
第五十一章 迎親的隊伍
第五十二章 庾嶺之隘口
第五十三章 絲綢莊園主的宅邸
第五十四章 一個中式墓地
第五十五章 中國人的算命
第五十六章 海幢寺大廟
第五十七章 道光皇帝大閱
第五十八章 直隸省的官員宅院
第五十九章 南京城
第六十章 富春山
第六十一章 清朝官員的出行和打招呼
第六十二章 官府庭院里的雜耍表演
第六十三章 金壇纖夫
第六十四章 寧波的棉花種植
第六十五章 從香山要塞遠眺澳門
第六十六章 香港的發(fā)跡
第六十七章 大家閨秀的閨房
第六十八章 南京琉璃塔
第六十九章 肇慶府羚羊峽
第七十章 北京賣燈籠的店鋪
第七十一章 九龍半島的維多利亞要塞
第七十二章 通州魁星樓
第七十三章 從九龍半島遠眺香港
第七十四章 武夷山
第七十五章 澳門南灣
第七十六章 鎮(zhèn)海的孔廟正門
第七十七章 韶州廣巖寺
第七十八章 太湖娘娘廟
第七十九章 太湖昭關(guān)
第八十章 揚州的渡口
第八十一章 廣東的街道
第八十二章 杭州西湖
第八十三章 潘長耀宅邸的園林水榭
第八十四章 江湖郎中
第八十五章 瓜洲水車
第八十六章 祭奠去世的親人
第八十七章 白云泉
第八十八章 端午節(jié)賽龍舟
第八十九章 重陽節(jié)放風(fēng)箏
第九十章 船行過水閘
第九十一章 鼎湖山瀑布
第九十二章 茶葉的栽培與制作
第九十三章 茶葉裝船
第九十四章 鎮(zhèn)江河口
第九十五章 英德縣煤礦
第九十六章 接春儀式
第九十七章 虎丘的行宮
第九十八章 承德小布達拉宮
第九十九章 廣州西樵山
**百章 七星巖
**百零一章 鎮(zhèn)江的金山
**百零二章 從鼓浪嶼遠眺廈門
**百零三章 古墓群
**百零四章 廈門城遠眺
**百零五章 定海要塞
**百零六章 普陀寺
**百零七章 南京的橋
**百零八章 歐洲人的商行
**百零九章 鎮(zhèn)江府的西門
**百一十章 鎮(zhèn)江府的銀山
**百一十一章 潘長耀的豪宅
**百一十二章 晉江入海口
**百一十三章 中國漁民如何省時省力
**百一十四章 舟山山谷
**百一十五章 送到新娘家的聘禮
**百一十六章 乍浦古橋
**百一十七章 穿鼻的防守
**百一十八章 運河上的寶塔和村莊
**百一十九章 運河邊的河南風(fēng)情
**百二十章 乍浦天尊廟
**百二十一章 定海的枷刑
**百二十二章 鴉片鬼
附錄:《圓明園四十景圖詠》
中華帝國:古老的風(fēng)光、建筑和社會:插圖版 節(jié)選
中華帝國:古老的風(fēng)光、建筑和社會:插圖版 作者簡介
托馬斯·阿羅姆,19世紀中葉英國維多利亞風(fēng)格的建筑師和畫家,他參與設(shè)計了英國的議會大廈,創(chuàng)建了英國皇家建筑師協(xié)會,英國的圣彼得教堂、海伯利教堂、肯星頓公園、斯坦利花園等著名建筑也由他設(shè)計,為英國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城市建筑樣式。阿羅姆把不同風(fēng)格和題材的原畫當(dāng)作自己創(chuàng)作的原始素材,再變體為個人風(fēng)格的銅版畫。阿羅姆的畫作氣勢恢宏,總體格調(diào)似一幅巨大的舞臺布景,無論山水還是建筑,氛圍都似人間仙境,他對光影的處理,更加深了畫面的劇場效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xué)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