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186969
- 條形碼:9787112186969 ; 978-7-112-1869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為綠色低碳研究的參考書目之一,是高等院校管理類建筑類專業的課外參閱書目。編寫者在汲取和借閱多個版本綠色低碳專著精華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綠色低碳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深入地探討了BIM問題。本書內容全面,配套拓展閱讀與案例分析緊扣主題。 本書既可以作為高等院校管理專業,特別是理工建筑類專業的科學研究用書,也可以作為碩士研究生的拓展訓練用書。還可以為有意識提高研究能力的社會讀者提供思路和借鑒。
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研究 目錄
一 中國日前綠色低碳建筑的現狀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同際背景
1.1.2 圍內背景
1.2 研究對象與目的
1.3 研究意義
2 綠色低碳建筑的研究綜述
2.1 綠色低碳建筑的含義
2.2 綠色低碳建筑的特點
2.3 綠色低碳建筑的理念
2.4 綠色低碳建筑與傳統建筑的區別
3 綠色低碳建筑的發展現狀
3.1 我國綠色低碳建筑的發展史
3.2 綠色低碳建筑的認識現狀
3.2.1 開發生產者的認識
3.2.2 消費者的認識
3.3 綠色低碳建筑的技術發展現狀
3.3.1 綠色低碳建筑技術的研究
3.3.2 綠色低碳建筑技術的種類
3.3.3 綠色低碳建筑技術所面臨的問題
3.4 綠色低碳建筑制度發展現狀
3.4.1 綠色低碳建筑標準體系
3.4.2 綠色低碳建筑法律體系
3.5 綠色低碳建筑所用材料現狀
3.5.1 綠色低碳建筑材料與傳統建筑材料的區別
3.5.2 綠色低碳建筑材料的特點
3.5.3 綠色低碳建筑材料的基本要素
3.5.4 綠色低碳建筑材料的類別
3.5.5 綠色低碳建筑材料應用的必要性
4 綠色低碳建筑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4.1 認識理念的局限性
4.2 設計能力的局限性
4.3 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4.4 國家政策與制度的不完善性
5 推進綠色低碳建筑發展的建議
5.1 普及綠色低碳建筑的理念
5.2 重視綠色低碳建筑的設計整體性并加大技術支持
5.3 培養綠色低碳建筑專業的人才
5.4 加強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5.5 完善綠色低碳建筑技術標準
5.6 積極在農村地區開展綠色低碳建筑
5.7 政府實施綠色低碳建筑激勵制度
6 綠色低碳建筑的發展趨勢
7 本部分小結
參考文獻
二 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激勵機制的國內外比較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我國建筑綠色低碳節能現狀
1.3.1 我國建筑能耗概況
1.3.2 我國建筑綠色低碳節能發展概況
1.3.3 我國建筑綠色低碳節能面臨的障礙
2 國內外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激勵制度綜述
2.1 國外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激勵制度的類型
2.2 國外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激勵制度特點
2.3 國內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激勵制度研究綜述
3 國外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激勵制度比較分析
3.1 美國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政策激勵制度與中國的比較分析
3.1.1 美國聯邦政府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激勵制度
3.1.2 小結
3.2 澳大利亞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政策激勵制度與中國的比較分析
3.2.1 澳大利亞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激勵政策法規
3.2.2 澳大利亞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評價體系
3.2.3 小結
3.3 日本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政策激勵制度與中罔的比較分析
3.3.1 日本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主要政策法規
3.3.2 日本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評價體系
3.3.3 小結
3.4 歐洲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激勵制度與中國的比較分析
3.4.1 歐盟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激勵制度
3.4.2 制度實施及效果
3.4.3 歐盟政策對我國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推廣與激勵的啟示
3.4.4 小結
4 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激勵制度建議
4.1 政府辦公建筑綠色低碳激勵制度
4.2 商業建筑綠色低碳激勵制度
5 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節能激勵制度實施建議
5.1 建立綠色低碳節能信息宣傳擴散平臺
5.2 加強行政監管與綠色低碳節能指標考核
5.3 管理體制靈活
5.4 能源價格機制完善
6 本部分小結
參考文獻
三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建筑評價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1.3 研究內容
1.4 研究方法
2 綠色低碳建筑相關評價研究綜述
2.1 綠色低碳建筑的定義
2.2 綠色低碳建筑與其他類型建筑的區別聯系
2.3 國內外研究現狀
2.3.1 國外研究現狀
2.3.2 國內研究現狀
2.4 國內外綠色低碳建筑評價體系分析
2.4.1 國外主要評價體系分析
2.4.2 國內主要評價體系分析
3 全生命周期下綠色低碳建筑評價指標的構建
3.1 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3.2 全生命周期下各階段的影響因素分析
3.2.1 前期策劃階段影響因素分析
3.2.2 規劃設計階段影響因素分析
3.2.3 施工階段影響因素分析
3.2.4 運營維護階段影響因素分析
3.2.5 拆除報廢階段影響因素分析
3.3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3.3.1 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設計
3.3.2 評價指標體系的選擇流程
3.3.3 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
4 全生命周期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指標的選取
4.1 評價指標體系選取的思路
4.2 評價指標體系選取的原則
4.3 評價指標的選取
4.3.1 評價指標的初步選取
4.3.2 評價指標的*終選取
5 全生命周期下綠色低碳建筑評價體系得分點
5.1 前期決策階段
5.2 建筑規劃與設計階段
5.2.1 規劃階段
5.2.2 設計階段
5.3 施工階段
5.3.1 材料生產階段
5.3.2 材料運輸階段
5.3.3 施T現場碳排放
5.3.4 施工廢棄物的碳排放
5.4 使用維護階段
5.5 拆除處置階段
5.6 評價等級的確定
6 本部分小節
參考文獻
四 BIM技術的發展現狀以及綠色低碳項目管理標準對比分析
1 BIM的發展現狀
1.1 BIM在國際的發展
1.2 BIM在國內的發展
1.3 BIM應用軟件
1.3.1 BIM核心建模軟件
1.3.2 BIM方案設計軟件
1.3.3 BIM可持續(綠色)分析軟件
1.3.4 BIM結構分析軟件
1.4 BIM技術的推廣
2 綠色低碳項目管理標準對比分析
2.1 我國綠色建筑研究現狀
2.2 美國《LEED》研究現狀
2.3 我國與美國綠色建筑項目管理評價標準差異對比
2.4 對比討論
2.5 差異討論
2.6 評價的地域性問題
2.6.1 場地項非地域性指標對比
2.6.2 能源項非地域性指標對比
2.6.3 節水項非地域性指標對比
2.6.4 材料資源項非地域性指標對比
2.6.5 室內環境質量項非地域性指標對比
3 本部分小結
五 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的BIM實現
1 前言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
2 大型公共建筑建筑節能與節能措施研究綜述
2.1 建筑節能與節能措施概述
2.2 建筑節能的重要性
2.3 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
3 大型公共建筑建筑節能的設計方法與措施分析
3.1 合理的建筑設計
3.1.1 按規定性指標設計
3.1.2 按性能性指標設計
3.2 大型公共建筑建筑節能的措施分析
3.2.1 提高建筑同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
3.2.2 提高設備的能效比
3.3 施工過程中的有效控制
3.3.1 擠塑型聚苯板保溫層及屋面
3.3.2 塑鋼門窗
3.3.3 復合硅酸鹽外墻內保溫施丁技術
3.3.4 安全生產與文明施T措施
4 大型公共建筑低碳集成技術
4.1 大型公共建筑規劃階段低碳技術
4.1.1 大型公共建筑低碳選址
4.1.2 大型公共建筑與周邊建筑群關系
4.1.3 大型公共建筑建筑朝向選擇
4.1.4 大型公共建筑建筑室外空間
4.1.5 小結
4.2 大型公共建筑設計階段低碳技術
4.2.1 大型公共建筑被動式建筑設計
4.2.2 大型公共建筑圍護結構設計
4.2.3 大型公共建筑低碳節能環境設計
4.2.4 大型公共建筑其他低碳節能設計
4.3 大型公共建筑施工及拆除階段低碳技術
4.4 大型公共建筑運營階段低碳技術
5 某大型公共建筑低碳節能技術研究
5.1 大型公共建筑暖通空調節能技術
5.2 大型公共建筑給水排水節能技術
5.3 大型公共建筑電氣設備節能技術
5.4 大型公共建筑建筑設計節能技術
5.5 綠色建筑材料
5.6 層次分析法在供應商評價體系中應用的可行性
5.7 層次分析法在綠色建筑材料供應商評價選擇中的應用.
5.7.1 企業選擇供應商的步驟
5.7.2 AHP法對綠色建筑材材料供應商的評價過程
5.8 實例分析
5.9 大型公共建筑建筑智能化
5.10 大型公共建筑其他低碳技術
5.10.1 采光
5.10.2 通風
5.10.3 室溫控制
5.10.4 高效能設備和系統
5.10.5 能量回收系統
5.10.6 可冉生能源
6 某大型公共建筑BIM仿真低碳節能分析
6.1 某大型公共建筑項目應用背景
6.2 某大型公共建筑氣候分析
6.3 某大型公共建筑體量分析
6.4 大型公共建筑建筑設計方案分析
六 低碳經濟導向的大型公共建筑存在問題及應用前景
1 我國的發展環境型建筑所面臨的問題
1.1 被動式節能技術、材料利用率低
1.2 相關主體節能意識薄弱
1.3 環境型建筑節能經濟激勵政策缺乏
2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2.1 消費者個人及社會角度
2.2 施工企業、房地產開發商和物業管理企業角度
2.3 政府職能部門角度
3 我國發展環境型建筑的策略
3.1 關注普通建筑
3.2 優化建筑設計
3.3 開發節能建筑圍護構件
4 本部分小結
參考文獻
七 全文研究結論
展開全部
大型公共建筑綠色低碳研究 作者簡介
張鳳,1975年12月出生,山東壽光人,漢族,山東建筑大學管理工程學院教師,北京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方向管理理論與方法應用,長期從事管理理論的教學與企業管理實戰咨詢。
書友推薦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