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融合行-體驗不同社會的融合教育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931322
- 條形碼:9787564931322 ; 978-7-5649-313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融合行-體驗不同社會的融合教育實踐 本書特色
★《融合行》從多層次、多角度呈現融合教育的發展。國內急缺這樣通過實證調查和多角度個案分析綜合討論融合教育的范例,該書可以說彌補了專業的空白。 ——崔鳳鳴博士,哈佛大學法學院殘障發展項目中國項目主任 ★來自鄭州的牛牛、臺北的凱凱、濰坊的志新,什魯斯伯里的羅賓、新不倫瑞克的威廉,是這些兒童為當地的教育創新提供了機會。我期望有更多的人讀到這些孩子的故事,讓我們更系統地理解什么是融合,如何促成融合,由此開展行動。 ——李紅,北京融愛融樂心智障礙者家庭支持中心總千事 ★這本書不同于我看過的其他融合教育著作。書中案例,鮮活深刻,娓娓道來,把中外融合教育的點點滴滴展示在我們面前。 ——蔡蕾,奇色花福利幼兒園總干事 ★融合行,是一份邀請,如果你相信了,那就和我們一起,開啟這段奇妙的旅行。 ——蔡聰,上海有人公益基金會殘障項目總監,1+1殘障人公益集團合伙人 ★《融合行》幫助我們從整個世界的范圍內縱觀融合教育的發展史,跨度超過上百年,有非常豐富的歷史資料和獨特的視角,毫不夸張地說,這本書令我大開眼界,也讓我重新審視當初我們通過融愛行推動國內融合教育的方法。 ——戴榕,全國心智障礙者家長聯盟理事長,廣州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理事
融合行-體驗不同社會的融合教育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呈現了八個故事, 每個故事都已融合教育為主題, 以殘障兒童的經歷為線索, 展現融合教育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路徑及豐富多樣的育人模式。河南鄭州管城區奇色花幼兒園和濰坊清平小學講述了我國本土的融合教育故事, 其中奇色花幼兒園突出的是融合教育理念從無到有并且*終達至世界先進水平的歷程, 清平小學則展示了融合教育與一所城鄉結合部小學、一座福利院之間的有趣互動。
融合行-體驗不同社會的融合教育實踐 目錄
前言
專業詞匯釋義
**章 奇色花,開在危機里
——一所融合幼兒園的成長故事
逃離福利院,來到奇色花
藏著掖著的融合
融合的起跑線
還有更多的質疑
學齡前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
**次實驗
“融合是魚,普教是水
第二次實驗
湯姆和蘇珊
從專業到政策
許昌來的牛牛
畢業之后去哪里
奇色花,開在危機里
第二章 為了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一位馬來西亞視障兒父親的倡導之路
全納,從無到有
視障生的納課堂
永遠有下一個戰場
一代人的改變
第三章 英國,在多元的社會中探索融合
一個家庭、一所學校和一個國家
的融合教育反思與行動
上篇 英國教育簡史
反對雙軌制
擇優選拔與社會平等
從”要不要做“到”如何做
英國需要更融合的教育
中篇 維園小學:變革鑄造融合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要
莫里斯校長
這一天,每個人都是作家
看得見、摸得著的思維工具
香料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基于挑戰的課程
納茲一家的選擇
下篇 羅賓,融合是一種生活方式
幼兒園
小學
中學
職業教育
……
第四章 指向未來的教育
——一所國際學校對“精英教育”的反思
第五章 隔離與融合
一一融合教育在加拿大的發展歷程
第六章 教育需求的精細切割
——臺北的多元安置融合教育
第七章 城市邊上的融合
——清平小學,校長引領的融合教育變革
第八章 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區
——美國城市私立學校和郊區公立學校
不同的全納之路
融合行-體驗不同社會的融合教育實踐 節選
《融合行:體驗不同社會的融合教育實踐》: (一)一起轉學 弗蘭克不認為威廉在上學方面會遇到什么問題,完成了學前教育之后,他就把威廉送到哥哥姐姐們就讀的法語學校。 “您的孩子可以選擇普通班或者我們這里的特教班。普通班是融合教育,但是孩子可能只能學到一些與人相處的技巧,學不到他將來這類孩子需要的技能。特教班則不一樣,他在那里可以得到更專門的訓練,對他將來的就業有好處。我更信任特教班這種傳統的做法……”開學的**天,校長給出這樣的建議。弗蘭克不喜歡特教班,他從一開始就希望威廉能跟其他學生在一起學習和玩耍。他并非完全不同意校長的說法,或許有些學生在特教班長大能夠更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弗蘭克并不覺得一個6歲的兒童應該操心就業問題,這太違背常理了。 威廉已經進入普通班兩個星期了,弗蘭克始終沒有等到學校的任何電話。他原以為校方至少要請他討論威廉的個別教育計劃,或者至少邀請他介紹威廉的一些狀況。弗蘭克主動給威廉的老師打了一個電話。威廉的老師主動承認,他沒有融合教育經驗,不知道怎樣才能帶好威廉。弗蘭克萌生了讓威廉轉到其他法語學校的想法。經過一番打聽,法語學校的情況大同小異,它們的融合教育落后于講英語的學校。弗蘭克不想讓威廉丟掉母語,法語才是全家人的語言。無奈之下,弗蘭克只好送威廉去嘗試一下特教班。然而情況并不像校長預計的那樣好。自從在特教班上學之后,威廉喜歡往別人身上吐口水和蹭鼻涕,并且語言和認知發展也沒有起色。弗蘭克知道《新不倫瑞克的特教班條例》已經于1986年撤銷,同年第85號法案通過,所有學校從那時起都應當為所有學生提供平等的、融合的教育。然而他并不想通過法律手段解決自己的困境,弗蘭克對那些希望他走上法庭的朋友這樣說: “打官司或許有用,但我現在不想這么干。法律就在那里,現在的問題是學校的腦筋根本沒有轉過來,而且他們完全沒有融合教育的技術。” “但是法律能逼著他們去參加培訓。”朋友堅持自己的觀點。 “法律早就有這方面的規定了。我不相信學校那幫人完全不懂教育方面的法律。我覺著他們也想著往融合方面走,不過暫時還沒弄清楚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改變應該從哪里開始。我們省講英語的學校在融合方面領先法語學校很多年,這是一個有意思的事情。”2000年前后,新不倫瑞克省很多英語學校開設了法語浸潤式教學,這些學校的學生將會通過法語學習所有課程。弗蘭克認為法語浸潤式課程是上天給威廉的機會,為他敞開了英語學校的大門。弗蘭克和妻子決定,把所有孩子都轉到英語學校去,這樣威廉能得到優質的融合,兄弟姐妹能夠一起上學,并且他們還不會丟掉法語。不過二人并沒有立刻宣布他們的決定,他們需要跟孩子們商量,畢竟只有每一個人都理解這樣做的意義,這樣做才有意義。 在家庭會議上,弗蘭克和妻子闡述了威廉在現在的學校面臨的困難,普通班老師不知道如何幫助他,特教班的環境并不理想。 “這對威廉不公平,我們應該想想辦法。”大兒子說。 “你說的沒錯,我們也是這樣想的。我們有一個方案,需要你們一起行動。” ……
融合行-體驗不同社會的融合教育實踐 作者簡介
盧晗,紐約大學教育學碩士,在中、美兩國有將近十年的一線教學經驗,對融合環境中的教與學有深刻的理解。自2009年起在英華殘障人教育基金會從事項目管理,深度參與中國的殘障人權利運動。 倪震,殘障權利和文化研究者,對于融合教育以及基于殘障的隔離式教育有深刻體會和觀察。至今已在英華殘障人教育基金會及其他伙伴機構的支持下完成多項有關殘障權利和文化的研究。英國杜倫大學教育學、香港大學法學碩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