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吃虧心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532739
- 條形碼:9787545532739 ; 978-7-5455-3273-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吃虧心理學 本書特色
“吃虧”的心態是一種不痛苦、不糾結的智慧。人們在生活中難免遇到吃虧的事,這本書用翔實的實例教我們辨明,哪些事情是不應該計較的事情,哪些事情應當退讓;吃虧是一種對得失的領悟,一種成熟處世的境界。
吃虧心理學 內容簡介
吃虧是一種不爭強好勝的睿智,在舍與得中的成長。
吃虧是一種必要時的隱忍,一種看透人生的豁達。
吃虧心理學 目錄
生活中,吃虧不可避免 — 003
吃虧的危害是可控的 — 006
辯證理解“吃虧是福” — 009
第二章 小虧也要扳回來,就無法集中精力做大事
要學會忍讓 — 015
辯解,可能會讓你陷入旋渦 — 019
忍讓的人少是非 — 023
別讓一時之氣毀了你 — 027
小委屈,當然要讓路大目標 — 031
第三章 原諒別人,其實是在解放自己
冤冤相報何時了 — 037
“唾面自干”不是沒出息 — 041
別急,給人反省的時間 — 045
怨恨是牢籠 — 049
把自己從怨恨中解脫出來 — 053
冰釋前嫌,讓陽光照進心里 — 056
第四章 越寬容,越幸福
誰都會有無心之過 — 063
給人機會,你的世界更美好 — 067
克制住怒火,福氣就來了 — 071
寬容,讓壞情緒沒機會滋生 — 075
送出一輪明月 — 079
第五章 成大事者,必有大氣量
以牙還牙,很難解決問題 — 085
化敵為友是筆精明賬 — 089
讓自己做到“宰相肚里能撐船” — 093
氣量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 097
第六章 與其激他抵抗,不如讓他慚愧
饒人,才能攻心 — 103
以退為進:為競爭對手做點事 — 107
對傷害過我們的人也要充滿善意 — 111
第七章 分清芝麻和西瓜,不要因小失大
一定要想清楚,什么對自己*重要 — 117
代價*低的自保之道:難得糊涂 — 121
小不忍則亂大謀 — 126
切莫因小失大 — 130
取舍得當 — 134
為大利,吃小虧 — 137
保全大局 — 141
第八章 看清長遠和眼前
不計較一時得失 — 147
有計劃地吃眼前虧 — 151
主動讓利,賺取明天 — 156
為了長久地生存而讓利 — 160
賺錢的買賣從賠本開始 — 164
吃虧是給成功做投資 — 168
第九章 吃虧也要“有理、有利、有節”
廣結善緣有捷徑 — 175
傻一點,你會更受歡迎 — 179
主動吃虧是一種風度 — 183
適當退讓,得道多助 — 187
推功攬過,顧全大局 — 191
變被動吃虧為主動吃虧 — 195
第十章 能得到實惠,讓人“占上風”又何妨
懂得主動降低身份 — 201
“空洞的勝利”是沒用的 — 205
自信,才能謙讓 — 209
屈尊處世,人生更平安 — 213
沒有人會踢一只死狗 — 217
躲不開的虧,要聰明地吃 — 221
學會主動背黑鍋 — 225
第十一章 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
不要總以自我為中心 — 231
你怎樣待人,別人就怎樣待你 — 235
對值得留住的人,不妨低頭 — 239
不讓別人吃虧,自己也往往不會吃虧 — 243
做生意,千萬別讓顧客吃虧 — 247
人人都有報恩之心 — 251
第十二章 “惠人”才能“惠己”
分享,使收獲加倍 — 257
順水人情要多做 — 261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 265
“好人有好報”從科學角度也解釋得通 — 269
多多幫助別人,你總會有意外的回報 — 273
幫別人就是幫自己 — 277
第十三章 越貪心,越容易吃虧
小便宜會讓你越陷越深 — 283
心存貪念很危險 — 287
貪欲是可以被利用的 — 291
越不想吃虧的,越吃虧 — 295
適當滿足他人的貪心 — 299
第十四章 面子上的便宜,讓別人去占吧
顧全別人的面子 — 305
多找臺階給人下 — 308
上司的面子要幫忙保住 — 312
不要當面揭穿說謊者 — 316
有的面子虧不能吃 — 320
吃虧心理學 節選
**章
“吃虧”問題是人際關系的核心
生活中,吃虧不可避免
說起吃虧,大家肯定不陌生。我們在社會中生活,哪能碰不上吃虧的事情呢?要是現在問問大家吃沒吃過虧,我猜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人都會給予肯定回答!那么,到底什么是吃虧呢?我們怎樣定義這個總是掛在嘴邊的詞語?它對于我們的生活又有什么影響呢?
“吃虧”在百科詞條里的解釋是:遭受損失,或在某方面條件不利。通過這個解釋,我們很容易知道:吃虧是件不好的事。但你到大街上攔住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他八成會告訴你:“吃虧是福啊。”“吃虧是福”這種說法,你肯定也聽過很多次。既是遭受損失條件不利,又是福氣,這矛盾的解釋掛在“吃虧”兩側,讓本來就因為吃虧而頭痛的人更加手足無措,不知道自己現在吃的虧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局限于字面的解釋顯然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看來,想要了解吃虧,我們還得再深入一些。
“吃虧”一詞,古已有之。元代無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里也有吃虧的說法:“原來這姐姐口強心不強,只是我做媒的吃虧。” 不僅古詩詞中早就有“吃虧”一說,民間有關吃虧的諺語、歇后語也是數不勝數:什么“鼻涕流到嘴里——吃虧沾光沒外人”,什么“買了相因(便宜)柴,燒了夾生飯——想占便宜反吃虧”,什么“拳頭打跳蚤——吃虧是自己”,等等。
有這么多的例證,可見吃虧在我們生活中還真是常見。吃虧這么頻繁地出現于我們的生活,其原因只有一個:我們不是以個體形式,而是以群體形式和其他人一起生活在社會中。
既然與其他人一起生活,就肯定會涉及人際交往。在人際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就是糾紛。這糾紛可能因為金錢,可能涉及面子,也有可能是其他方面。產生糾紛的*基本原因是利益不平衡。兩人之間的交往涉及利益,但不能做到公平,或者說不能讓兩人感覺公平,這種不平衡就會引起糾紛。糾紛的調節一般要以一方的讓步為先決條件,一旦讓步,必定伴隨著一方利益受損。利益受損,就是吃虧。
人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性,既然利益受損就是吃虧,那吃虧一定是不討人喜歡的事。畢竟,誰愿意自己的利益受損呢?失了錢財,折了面子,白白浪費了精力,哪一樣聽著都不是好事。那么,“吃虧是福”的說法,怎么解釋?
吃虧是不討人喜歡的事,無奈的是有時怎么也躲不過。除非你不和他人接觸,不然一定會產生利益糾紛。且不說吃不吃虧,就說這吃虧還有個剪不斷的孿生兄弟——占便宜。很多人都懷有占便宜的心思。我們經常會碰見老想占他人便宜的人。所以這吃虧、占便宜,就成了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主題。
既然避免不了,有人就會換種眼光看問題了。吃虧以后,怎樣化解*有效?聰明人從吃虧中看出了門道,發現有些虧吃過后,換來的回報更大!有時候主動吃些虧還能當計謀使用,吃虧吃出了智慧,吃虧自然就變成了福氣。
回頭看看歷史,有多少名人因為會吃虧而得福的?會明哲保身的用吃虧的方式換平安,有野心的用吃虧的方式換人心,他們吃的虧,可不就是福氣?當然也有不會吃虧的,雖有忠烈性子,卻因為不懂低頭而遭人陷害,*后報國無門,讓人唏噓感嘆。本書中就列舉了許多歷史名人的例子,看過這些例子,你就會明白,不是“吃虧是福”,而是“會吃虧、吃對虧才是福”。
話說到這里,問題也就來了。既然說會吃虧、吃對虧才是福氣,那么怎樣做才能學會吃對虧呢?遇上被迫吃虧的時候,我們又該怎樣面對,怎樣化解呢?接下來,這些問題都會給出解決辦法。
吃虧的危害是可控的
這世界上總有人在為吃虧、占便宜的事苦惱個不停。
好好走你的路也有調皮的小孩過來使絆子;換份工作遇上脾氣不好的上司總是訓你;新搬來的鄰居總是整晚打麻將,害得你睡不好;與人談生意別人老想拿大頭……煩心的事怎么就這么多?有些人為人忠厚卻常常被人算計,吃虧吃得連老實人都不想做了;有的人心地善良,結果就被騙子利用了同情心,吃虧上當,好人怎么就這么難當?有的人只是單純地保護本該屬于自己的東西,卻得罪了一大圈人,人際關系糟糕透頂。
吃虧心理學 相關資料
吃虧的人活得輕松,活得灑脫,心態平和。
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慶幸,并非所有的幸運都值得高興,并非所有的痛苦都令人難以忍受。
提前吃虧,可以確保日后不虧。學會吃虧,才能自在地生活于世。
人生在世,千萬別貪圖便宜,前方的道路會越走越光明
吃虧是能觀全局的眼光,是精明睿智的妥協,是淡定從容的灑脫,
是不去爭強斗狠的風度,也是為了獲得更大更長遠的利益。
人都是在不斷的吃虧中成長起來的,吃虧沒什么可怕
能吃得虧,就能厚積薄發
惟有不計較吃虧的人,才會真正有福。
自己主動吃點虧,往往能把棘手的事情做好,能把很難處理的問題解決得妥妥當當
樂于吃虧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自律和大度,任何一個有作為的人,都是在不斷吃虧中成熟和成長起來的,并從而變得更加聰慧和睿智。
吃了一點小虧,但你卻從中學到了忍耐,學會了堅強,正是今天的忍耐和堅強成就了你明日的成功。
只知道貪小便宜的人,到*后可能成為一個孤立的人。
聰明的人敢于吃虧,睿智的人善于吃虧。
大智若愚。
吃虧心理學 作者簡介
張濤, 1965年出生于河南信陽,心理學碩士。做過撰稿人,新聞記者、教師,善于以溫和而犀利的文字,把年輕人在生活、工作、社交上的問題娓娓道來,給人們指明方向,激勵他們走出困境。出版暢銷書多部,深受廣大讀者歡迎。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