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米亞·科托系列”耶穌撒冷/米亞.科托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689739
- 條形碼:9787508689739 ; 978-7-5086-8973-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米亞·科托系列”耶穌撒冷/米亞.科托系列 本書特色
莫桑比克內戰結束后,希爾維斯特勒的妻子意外去世,他在極度悲痛中舉家遷往野獸群居的偏遠地方,取名“耶穌撒冷”,在那里等待上帝的道歉。和他一起的有小兒子姆萬尼托、大兒子恩東濟、飽受戰爭創傷的老戰士扎卡里亞、與外部世界的*聯系阿普羅希瑪多,以及希爾維斯特勒的性伴侶——一頭名叫澤斯貝拉的母騾。
為了徹底抹去喪妻之痛,希爾維斯特勒造了另一個地獄。耶穌撒冷是一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否認時間、否認記憶的地方。這里的人們學著不再哭泣和禱告,遠離時光之河,將女人和外來者視作家族的仇敵。哥哥恩東濟一生想要逃離父親的牢獄,他偷偷教導姆萬尼托用識字和寫作的方法重獲記憶。直到白人女性瑪爾達闖入耶穌撒冷,揭開母親的真正死因之后,耶穌撒冷終于開始分崩離析。
“米亞·科托系列”耶穌撒冷/米亞.科托系列 內容簡介
十一歲時,姆萬尼托靠前次見到女人。他毫無準備,震驚得哭了起來。姆萬尼托在一個荒廢的狩獵區住了八年。他認識的人只有他的父親、哥哥、叔叔和一位仆從。在這個被父親取名“耶穌撒冷”的地方,沒有時間,沒有回憶,哭泣和禱告都被明令禁止。父親告訴他,世界死去了,道路充滿憂傷,而他們在此等待上帝的道歉。當一個年輕女人來到耶穌撒冷,過往的沉寂被打破,父親的故事和世界的聲音再次重現,耶穌撒冷即將分崩離析。
“米亞·科托系列”耶穌撒冷/米亞.科托系列 目錄
我,姆萬尼托,調試寂靜的人
我爸爸, 希爾維斯特勒·維塔里希奧
我的哥哥,恩東濟
阿普羅希瑪多舅舅
軍人扎卡里亞·卡拉什
母騾澤斯貝拉
第二卷——拜訪
現身
女人的信紙
驅逐的命令
第二份信紙
瘋狂
殺人指令
第三卷——揭示與回歸
告別
一顆適時而來的子彈
不動的樹
書
“米亞·科托系列”耶穌撒冷/米亞.科托系列 節選
女人的信紙
記憶鐘愛的事物,成為永恒。
我帶著記憶愛你,從而不朽。
阿德利亞•普拉多
我是女人,是瑪爾達,而我只能寫信。或許你離開的正是時候。因為倘若用其他方式,我永遠也無法抵達你。我已經失去了我自己的聲音。馬爾塞洛,如果你現在來的話,我只會沉默。我的聲音已經轉移到了另一具不屬于我的身體里。當我聆聽它時,連我自己都無法辨認。在愛的話題上,我只能書寫。不只是現在,一直是這樣,哪怕你還在的時候。
我像鳥兒編輯它們的飛行一般書寫:沒有紙,沒有筆跡,只有思念與光。那些詞語盡管是我的,卻從未在我體內。我書寫,卻并不想訴說。因為關于我們的曾經,我不知能對你說什么。對于我們的未來,我也無話可說。因為我就像耶穌撒冷的居民一樣。我沒有思念,沒有回憶: 我的子宮從未孕育生命,我的血液從未在另一個身體里流淌。我是這樣衰老的: 我在自己體內蒸發,面紗遺忘在教堂的座椅上。
我只愛你一個人,馬爾塞洛。這份忠誠使我遭遇*艱辛的流放,這份愛使我遠離了愛的可能。現在,在所有的名字中,我只剩下你的名字。只有對它,我才能發出曾經對你的請求: 請讓我誕生。因為我如此需要誕生!需要誕生出另一個人,遠離我,遠離我的時代。我耗盡了氣力,馬爾塞洛。耗盡了力氣,但并不空虛。要想空虛,首先要有內部。我丟失了自己的內部性。
你為什么從不寫信?我*想念的并非閱讀你的文字,而是用刀劃開信封的聲音,信封里裝有你的信件。這樣,我就能再次感覺到靈魂的溫存,像在某處剪斷一條臍帶。可我錯了: 沒有刀,沒有信。沒有任何分娩,也沒有任何人分娩。
你看到當我寫信給你時,是多么渺小了嗎?正因為如此,我永遠也不可能成為詩人。面對缺席時,詩人會變得偉大,仿佛缺席是他的神壇,而他比詞語更大。而我不是,缺席會令我沉淪,失去與自己的聯系。
這是我的矛盾: 當你在時,我不存在,被無視。你不在時,我不認識自己,很無知。只有當你在場時,我才是我,只有當你缺席時,我才擁有我。現在,我知道了。我只是一個名字。一個只能在你口中燃燒的名字。
今天早上,我遠遠地看著火災。在河流的另一邊,大片區域頃刻燒毀。并非大地變成了火海,而是空氣本身在燃燒,整片天空都被魔鬼吞噬了。
更晚一點,當火舌平靜下來,只剩下一片深灰色的海洋。沒有風,漂浮的顆粒像黑蜻蜓一樣停留在碳化的龍爪茅上。這可以是世界末日的景象,但對我來說,卻恰恰相反: 這是大地的分娩。我想要大聲喊出你的名字:
“馬爾塞洛!”
我的喊聲很遠都能聽到。畢竟,在這個地方,連靜默都有回聲。如果存在一個我能夠再次降生的地方,那一定是這里,在這里,*短暫的一瞬都能使我滿足。我就像荒原: 燃燒,是為了生存。我因自己的干渴而溺亡。
“這是什么?”
在我們到達耶穌撒冷之前的*后一站,奧蘭多(我應該習慣叫他阿普羅希瑪多)指著我日記封面上的名字問:
“這是什么?”
“她是什么,”我更正,“她是我。”
我本應當說: 這是我的名字,寫在我的日記封面上。但是我沒有。我說這是我,仿佛我全部的身軀與生命不過是三個簡單的字。這就是我,馬爾塞洛: 我是一個單詞,你在夜里書寫我,在白天將我擦除。每一天都是你撕碎的一頁紙,我是信紙,期待著你的手,我是字母,等待著你雙眼的愛撫。
在耶穌撒冷,從一開始,*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沒有供電。在此之前,我從未感受過夜晚,從未被黑暗擁抱。黑暗是從內部擁抱我的,直到我自己也變得黑暗。
今晚我坐在陽臺上,在天空之下。不對,不是在天空之下。而是,沒錯,是在天空之中。蒼穹就在手邊,我呼吸緩慢,生怕弄亂了星座。
油燈燃燒著,燈油的味道是唯一將我定在地面上的錨。其余一切都是無法辨識的蒸氣、未知的氣味,和在我四周胡言亂語的天使。
在我之前沒有任何事物,我在開創世界、光明和陰影。不止如此: 我在創建詞語。是我*先使用了它們,我是我自己語言的創造者。
所有這些,馬爾塞洛,讓我想起我們在里斯本度過的夜晚。當我在床上用美膚霜涂抹身體時,你看著我。乳霜太多了,你抱怨說: 臉上擦一種,脖子上擦一種,手上擦一種,眼眶附近還要再擦一種。它們被發明出來,仿佛我的每一部分都是一個獨立的機體,維持著獨有的美麗。對于化妝品商人來說,每個女人都擁有自己的身體還遠遠不夠。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身體,每個人都像自治的聯邦。這是你試圖勸我時說的話。
我被衰老的恐懼糾纏著,卻使我們的關系老化了。我忙著讓自己變美,卻沒能留住真正的美,它只存在于赤裸的目光之中。被單變冷了,床交了厄運。不同之處在于: 你在非洲遇到的女人,她的美麗只為你一個人。我的美是為了自己,而這不過是換種方式在說: 不為任何人。
這便是那些黑女人擁有而我們永遠無法獲得的: 她們一直有著完整的身體。她們居住于身體的每個部分。她們全身都是女人,所有的時間都是陰性。而我們,白人女子,卻生活在奇怪的遷徙中: 我們有時是靈魂,有時是身體。我們順從罪惡,為的是逃離地獄。我們向往著欲望的翅膀,為的是之后因過錯的重負而跌落。
現在我到了這里,卻突然不想見你。對我來說,這種感覺很奇怪,在重新得到你的夢中,我旅行了許久。然而,在前來非洲的旅程中,這個夢卻開始旋轉。也許是等待了太長時間。在等待中,我學會了喜歡思念的感覺。我回憶起詩人的詩行:“我來到世界,為了擁有思念”。似乎只有在缺席時,我才能夠從內部充盈自己。這些房子就是例子,只有在空置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就像我現在居住的這個房子。
一枚掉落果實的痛苦,這便是我的感受。對種子的宣告,這便是我的期待。正像你看到的,我學習了樹木與地板、時間與永恒。
“你像土地。這就是你的美。”
你是這樣說的。當我們接吻時,我失去了呼吸,在喘息中,我問:“你是哪天出生的?”而你回答我,聲音顫抖:“我現在正在出生。”你的手沿著我兩腿間的空當上升,我又問:“你在哪兒出生的?”而你幾乎失聲地回答:“我在你身體里出生,我的愛人。”你是這樣說的。馬爾塞洛,你是一個詩人。我是你的詩。當你給我寫信時,你的講述如此之美,以至于我脫下衣服來閱讀你的信。只有赤身裸體時我才能讀。因為我并非用眼睛來迎接你,而是用我的整個身體,一行接一行,一個毛孔接一個毛孔。
那時我們還在城里,阿普羅希瑪多問我是誰,我感覺我為此講述了整整一夜。我講了所有關于我們的事,講了幾乎所有關于你的事,馬爾塞洛。到了某個時刻,或許是因為疲憊,我意識到自己的敘述震驚了我。那些秘密十分迷人,因為它們之所以被創造出來,就是為了有一天能被泄露。我泄露了秘密,因為我已經無法忍受不再迷人的生活。
“你知道,瑪爾達夫人,到獵場的行程非常危險。”
我沒有回答,但事實上,只有穿越地獄、將靈魂放在火上灼烤的旅程才令我感興趣。
“說說這個馬爾塞洛吧。你的丈夫。”
“丈夫?”
我已經習慣了: 女人通過講述她們的男人來解釋自己。因為正是你,馬爾塞洛,在向他人解釋我,而我在你的話語里變成一個簡單的生物,只需一個男人的話語就能概括。
“去年,馬爾塞洛來非洲度假。”
像所有對住在同一個地方感到幻滅的人一樣,他來到這里,來朝拜思念。他在這里待了一個月,回去時像變了個人。也許是因為再次見到了這片曾震撼他的土地。許多年前,正是在莫桑比克,他曾作為士兵戰斗。他原以為,自己是被派往一片陌生的土地上殺人,然而事實上,卻是被派去殺死一片遙遠的土地。在這場致命的行動中,馬爾塞洛*終誕生成了另一個人。十五年之后,他想再次見到的,并非這片土地,而是這次誕生。我堅持不讓他離開。我對這次旅行有種奇怪的預感。沒有任何回憶能接受拜訪。更嚴重的是: 有些記憶,唯有在死亡中才能重逢。
所有這些我都說了,馬爾塞洛,因為所有這些都令我痛苦,就像一枚天生畸形的指甲一樣。我需要說出來,將這枚指甲咬到甲心。馬爾塞洛,你不知道你讓我死了多少次。因為你雖然從非洲回來了,你的一部分卻永遠留在了那兒。每一天,你都清早離家,在街上游蕩,仿佛在你的城市里,你什么都不認識。
“這已經不是我的城市了嗎?”
你是這樣對我說的。一片土地是我們的,就像一個人屬于我們一樣: 我們從來無法占有。你回來幾天之后,我在你的抽屜底部發現了一張照片。那是一張黑人女子的肖像。她年輕,美麗,深邃的眼睛直視著鏡頭。在照片背面記錄著一行小字: 是一串電話號碼。字體如此微小,看起來就像細碎的粉末。但它卻是深淵,讓我不斷地掉落其中。
我的**反應是想打個電話。但又想了想。我能說什么呢?只是憤怒難以抑制。我將照片反面扣下,就像對一具不想看到臉龐的尸體所做的一樣。
“叛徒,我希望你死于艾滋或者虱子。”
我想要折磨你,馬爾塞洛,想要向你宣告逮捕,為了將你拘禁于我的憤怒里。愛或不愛都不重要了。在接下來的幾個晚上,我的等待變成了無盡的失眠。我想等你回來之后跟你談談,你回來了,卻精疲力竭而無法傾聽。等到第二天,你的疲憊就能消除一些吧。但就在這一天,你從機場打電話給我,告訴我你又要啟程去莫桑比克。我**次對自己的聲音感到陌生。我對你說:“那,你睡吧……”僅此而已。而我真正想對你說的卻是:“跟你的黑妞兒們永遠睡下去吧……”天啊,我現在覺得非常羞愧,因為我的憤怒,也因為這種情感使我變得渺小。
我留在里斯本,備受煎熬,因為我的一部分已隨你而去。悲傷而又諷刺的是,你不在的這段時間,是你的情人在陪伴我。在床頭的桌子上,那個女人的照片在看著我。我們相互對視,度過了白天與黑夜,仿佛有一根無形的繩索,將我們永遠聯結在一起。有時我會低聲對她說出我的決定:
“我要去找他。”
黑皮膚的情人于是勸我:“別去!讓他獨自一人沒入深色的污泥里吧。”我堅信一切已不可挽回: 我的丈夫永遠消失了,成為食人儀式上的犧牲品。像其他前往野蠻非洲的旅行者一樣,馬爾塞洛被吞食了。他被一張巨大的嘴吞了下去,那張嘴有整塊大陸那么大。古老的奧秘吞噬了他。如今已經沒有野蠻人,但有土著人。土著人可以長得很美,尤其是女人。正是從這種美麗中產生了粗野。一種粗野的美麗。那些白皮膚的男人,曾幾何時,殘酷的他們害怕被吞食,現在卻渴望被吃掉,被黑美人貪婪地一口吞下。
這是你情人對我說的話。有多少次,當我睡著時,情敵的照片都在我的睡夢中游走。每一次,我都在咬牙切齒地低聲說: 該死的女人!我并不接受命運的不公。許多年來,我都在化妝、節食、健身。我相信這是能夠繼續吸引你的方式。直到現在我才明白,誘惑在別處。也許在眼神里。而在很久之前,我就讓這種炙熱的眼神熄滅了。
在觀看燃燒的荒原時,我突然懷念起這種交火,這面馬爾塞洛體內令人目眩的鏡子。令人目眩,就像字面所要求的那樣,需要奪走光芒、使人盲目。而我現在想要的正是目眩。對于這種幻覺,我曾體驗過一次,我知道,它就像嗎啡一樣讓人上癮。愛情就是嗎啡。它可以包裝起來上市出售,名字就叫: 愛嗎啡1 1 原文為“Amorfina”,既可以看做是愛(amor)與嗎啡(morfina)的合成詞,也可以看做是“令人煩惱”(amofinar)的近似詞。。
那些所謂的“女性雜志”販賣愛情的處方、奧秘與技巧,聲稱能夠讓人有更多也更好的愛。還有做愛的小貼士。一開始,我相信了這種幻覺。我想要重新征服馬爾塞洛,因此愿意相信任何事。現在我知道了: 在愛情里,吸引我的只有未知,讓身體脫離靈魂,放棄任何指引。女人只是表面。在表象之下的是: 畜牲、野獸、蛆蟲。
整片天空都會讓我想起馬爾塞洛。他對我說:“我要數星星。”然后便一個個地觸碰我的雀斑。他的手指標記著我的雙肩、后背、胸部。我的身體就是馬爾塞洛的天空。而我并不會飛,不懂得將自己交給那種數星星的慵懶。在性愛方面,我從未感到隨心所欲。可以說,那是一片陌生的區域,一種未知的語言。我的拘謹并非只是單純的羞怯。我是一個手語翻譯,無法將內心訴說的欲望轉化成身體的姿態。我是吸血鬼口中的一顆壞牙。
我又回到了床頭的桌子前,為了直面黑情人的臉龐。在拍照的那一刻,她的眼神沉浸在我丈夫的眼睛里。這種眼神發亮,就像房屋入口處的光。或許正是這樣,有一種眩目的眼神,或許正是這樣,馬爾塞洛才總是渴望著她。說到底,這并非是性。而是感覺到被渴望,哪怕只是短暫的偽裝。
在非洲的天空下,我變回了女人。大地、生命、水,這些是我的性別。天空,不,天空是陽性的。我感覺天空在用他的每一根手指觸碰我。我在馬爾塞洛的溫情中入睡。在遠處,我聽到巴西人應和著希科•塞薩爾1 1 希科•塞薩爾(Chico César): 巴西當代歌手、作家、記者。的節奏:“如果你看向我,我會輕柔地消融,像火山中的雪。”
我想要住在一個能夠夢到雨的城市。在那個世界,下雨就是至高的幸福。而我們每個人都在下雨。
今天晚上,我進行了那個儀式: 脫光衣服,閱讀馬爾塞洛以前的信。我的愛人寫信方式如此深刻,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甚至能感覺到他的手臂緊貼著我的身體,我的裙子似乎已經被解開,衣物掉落在我的腳邊。
“你是個詩人,馬爾塞洛。”
“別再這么說了。”
“為什么?”
“詩歌是致命的疾患。”
做愛之后,馬爾塞洛很快就睡著了。他用腿夾著靠墊,陷入了沉睡。而我還醒著,獨自一人品味著時間。開始時,我認為馬爾塞洛的態度里有一種難以容忍的自私。更晚一些之后,我明白了。男人不會去看他們剛剛愛過的女人,因為他們害怕。害怕在她們眼睛深處看到的東西。
“米亞·科托系列”耶穌撒冷/米亞.科托系列 作者簡介
米亞•科托(Mia Couto),莫桑比克詩人、小說家,當今非洲葡萄牙語文學的中堅力量。十四歲開始在報刊發表詩歌,已出版作品三十多部,譯成二十三種語言,長篇小說處女作《夢游之地》入選“20世紀最偉大的12部非洲小說”,2013年獲葡語文學最高獎項卡蒙斯文學獎,與薩拉馬戈同等殊榮;2014年擊敗村上春樹,獲得有“美國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2015年憑《耶穌撒冷》入圍布克國際文學獎,2017年,最新作品《母獅的懺悔》入選都柏林文學獎短名單,被認為是近年來諾貝爾獎最有力競爭者之一。他開創性地將葡萄牙語與莫桑比克民族性相融合,使非洲文學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新生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