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換一種思維等于換了一個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91577
- 條形碼:9787010191577 ; 978-7-01-01915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換一種思維等于換了一個人 本書特色
孟慶春著的《換一種思維等于換了一個人》,是一部充滿哲理的思維方式故事書。讀后,會使你在成與敗、得與失、順與逆的糾結中,受到啟悟,從而再燃一個你。 正確思維方式,能讓你業績卓著、成就大業;錯誤思維方式,能使你偏安一隅,默默無聞、甚或誤入歧途。
換一種思維等于換了一個人 內容簡介
《換一種思維 等于換了一個人》為四章:換一種思維,就會讓人反轉成事;換一種思維,就會讓人轉迷為悟;換一種思維,就會讓人品行升華;換一種思維,就會讓人堅韌自信。《換一種思維 等于換了一個人》以科學的思維方式、豐滿的哲理意境,挖掘你的思維潛能,促使你的志向變成現實。
換一種思維等于換了一個人 目錄
**章 換一種思維,讓人反轉成事了
“老師,我看這一卦不一定意味著不吉祥!”
雖然這里一切照舊,但貝賽娜卻“看到了星星”!
“今天不受其賞,正是為避免他日而受其罰”
本是學金融的,卻在影視產品創作上,成功逆襲
“我感謝嘲笑我的人”,因我被嘲笑出了奇跡
羅森塔爾的一句話,改變了18名學生的命運
讓斯塔克吃不了兜著走,結果他兜走350萬美元
1%的機會,“站在臺風口,一頭豬都能飛起來”
雖為“藍領專家”,也能主持技術創新200余項
農家女雅姆爾“棄金營水”,獲利6700萬美元
“只拿六分”利潤,的確虧,但卻贏利了!
傳世經典之作,竟由“寫字漂亮”引燃的
*骯臟的東西,卻能完成*圣潔的“工作”
認識變化了,“有可能這三個條件一條也不要了”
郭子儀的“通達”,使后人尊崇至今
是誠實所為、還是施毒計,都難逃法眼
第二章 換一種思維,讓人轉迷為悟了
從錯誤中醒悟起來,是人生智慧的倒嚼
精神支撐不可失,“要嚴肅地做個人”
“梁上君子”的譏諷,使曾氏知恥而后勇
只有先“掃一屋”,才能實現“掃天下”的理想
從“一張書單上”,悟出了一個文學家
請羅素來指點迷津的,可他卻心生慚愧和自責
“從頭再來”需要勇氣,但也不能離譜!
“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非,學生深感慚愧!”
文一朵桃花也掩飾不了額頭上的疤痕!
謙讓,會使你在得與失之間,受益無窮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
失掉一段戀情,別再搭上自己
消除憎十艮使人懺悔,寬恕罪惡使人自新
為生命留個空間,就可能會重獲新生!
憐憫、敬畏生命,恢復人類良知良能
第三章 換一種思維,讓人品行升華了
“要想面對未來,就不能歪歪斜斜地站著”
留下足跡、留下與山河同在精神的硬漢子
殘缺之身,也未滯礙他豐滿思想的展現
“讓學生踏著我的身軀走向希望的彼岸”
“燈如豆,在思想的隧道中單兵掘進”
“我想,車上乘客都安全,他走得很安心”
“倒在手術室里,也將是我一生*大的幸福!”
“生氣時寫的信”,必須燒掉!
不準入民宅,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行!”
“抗日救國*光榮,當逃兵是*可恥的”
香火燃掉的不是煙灰,而是積淀層層的忠貞
“兒子救生身母親,是天經地義的呀!”
孩子可以等,可媽媽“卻沒有時間等了”
人生沒有彩排,捍衛你贏得的榮譽
演繹*好的一面,讓生命之花*美綻放
第四章 換一種思維,讓人堅韌自信了
“大禹理百川”,激勵后來人
只有改變你自己,才能改變屬于你的世界
不要讓抱怨纏繞著你,一波三折也能崛起!
“做事情的方法可以變,但是目標不能變”
自我激勵,練就獨闖風雨的韌性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戰勝不幸
練就反脆弱能力,“危”中求“機”
鍥而不舍,緊緊“抓住機遇的手”
“我就不信,油,難道只生在西方的地下?”
“在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可能’的字眼”
“就是因為沒有人看好我,我才有今天”
“記住,做人永遠不要低三下四”
“進入角色了,他就是一流的”
自信要凸顯“單項優秀”,講求效率
不喜之事,再自信,“金石”也難開!
后記
換一種思維等于換了一個人 節選
《換一種思維 等于換了一個人》: “今天不受其賞,正是為避免他日而受其罰” 說起戰國時期的哲學家、道家的列子(名御寇),得先提一下《愚公移山》,因為這個寓言,雖然傳播甚廣,但太多的人卻不知此佳作出自列子之手(選自《列子·湯問》)。 列子很智慧,他的主要著作是《列子》,此書中的“天體運動說”、“地動說”、“宇宙無限說”,都遠遠早于西方的同類學說,如此說來,他不愧為我們民族的精英。 列子品行也過得硬,他心胸豁達,貧富不移,榮辱不驚。如列子隱居鄭國時,家里很窮,但他不求名利,清靜修道。當時,有一位門客對鄭相子陽說:“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國家,卻是如此貧困,你恐十白不喜歡賢達的士人吧?”子陽聽進了門客的諫言,便讓民政部門給列子送去了幾袋小米,列子再三致謝,卻不肯收受小米。 其實,列子之所以不肯收受子陽派人送來的小米,應有他自己的思維方式,而且含蘊著哲理。 列子送走了官吏,回到屋里,妻子很是抱怨列子,說咱家都揭不開鍋了,你還拒絕官府的救濟,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這難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饑挨餓嗎?面對妻子的怨言,列子笑著對她說:“鄭國相聽了別人說我的好話才送給我米,說不定過幾天聽了別人說我的壞話又要處罰我了,所以這種贈送不能接,今天不受其賞,正是為避免他日而受其罰。你婦道人家,女流之輩,頭發長見識短,自然只顧眼前不顧他年了。”你看,列子思考問題超脫吧!“未萌之事”都料到了。 果不其然,一年后鄭國發生變亂,子陽因經濟問題激起民憤,鄭國君王為平息風波把子陽殺了,其黨羽眾多被株連致死。列子因拒收子陽的幾袋小米而免受牽連。幸哉! 在得與失上,列子的思維方式,則是:為避免無故之禍,必須拒絕無故之福,之因,無故之福和無故之禍是糾結一體的。此事,看起來他失掉了幾袋小米,卻避開了“禍”,而得到了安然之“福”。當今,在得與失上,列子所為,我們不僅贊之,更應借鑒。 我國的春秋時期,曾出現了一位壽星老——柳下惠(曾做過魯國大夫),壽達101歲。你想啊,那時經濟不發達,醫療條件又差,但他卻如此高壽。主要就是,他對人生持平和超然之態度,能夠承受得住挫折,真正做到了“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柳下惠在魯國做士師(掌管刑罰獄訟之事)時,魯國公室衰敗,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得罪了權貴,竟然三次被罷免。 對此,有人問其故,柳下惠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意即,我在魯國之所以屢被黜免,是因為堅持了做人的原則。如果一直堅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難免被黜免。你看,他“超然遠覽,淵然深識”不?有人生疑,既然汝于魯國“三黜”,為何汝“無憂色,何也”?是說,從你的臉上卻看不出憂憤的樣子,這是什么原因呢?可柳下惠并沒有將其視為“憂憤”的思維,即回答道:“枯茂非四時之悲欣,榮辱豈吾心之憂喜?”意即,枯萎與茂盛并不是四季的悲傷與喜悅,榮寵與埋沒又怎么會是我心中憂愁與喜悅的原因呢?你看,他的心胸多么開闊,真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啊!難怪他能活百余歲呢! 所以,你別看柳下惠的官職失掉了,但卻得到了長壽之福。因而,享譽了亞圣孟子的點贊,說“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是隨和的圣人)”。而且,此譽流傳至今,耐人尋味。 可憾的是,當今柳下惠這樣的人,不是那么多呀!如何在殘酷的工作競技場上,能夠經得起“風吹浪打”,委實難啊!下崗待業、重新擇業、哺育孩子、養老買房……你可能遭遇了“輪番轟炸”!經受得起,經受不起,都得承受。因而,某些走向極端者,顯然是弱者。鑒于此,仍有必要重溫達爾文老先生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警訓,同時又有柳老爺子為楷模,直面人生不如意的事兒,就應該處之泰然,踏實做事,怡然自樂。 其實,在得與失上,會算賬的又何止列子、柳下惠呀!說來,曾國藩也毫不遜色,那就是,他勇于突破慣常思維,認為不靠官職索財致富,而要靠勤儉廉勞,由此換來榮耀:出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位列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其修身律己事跡,令國人贊頌至今。 當年,曾國藩作為湘軍的至高統帥,帶兵十余年。那時候,朝廷的錢是給統帥的,大量的錢財都由他來安排,擁有絕對的財政權(支出軍費3500萬兩左右),但他的思維與官場上的許多人不同,他則提出了6個字,希望大家監督,**個就是“不1、白死”,帶兵打仗不要怕死;第二個就是“不愛錢”,要大家監督、也要神明監督。事實上,哪有什么神明呀,就是自己心里不貪腐。他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即便在他的夫人持家手無余錢的情況下,他也不寄一錢,夫人只好親自下廚、紡織。如果曾國藩稍有貪念,便能積累百萬兩資財,但他卻沒有索財致富,嚴于律己。 曾國藩有件青緞馬褂,只在重大慶典活動時才拿出來穿上,平時就放在衣櫥里,因而,30年后那件衣服還是光亮如新。他不僅穿得儉樸,飲食上也反對奢侈。一天,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應邀到揚州的一個鹽商家去做客。餐桌上,他面對豐盛的山珍海味,只是低頭吃自己身邊的一點東西。餐后,屬下問他,“大人您是不是對這一桌子飯菜感覺不可口啊?”他說:“一食千金,吾不忍食,吾不忍睹啊!”如此豪奢的珍饈,他吃不下去、看不下去,下不了筷啊!他不僅自己勤儉,而且期許后代也做勤儉之人。在給小兒子曾紀鴻的信中,希望孩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節約)”;在給大兒子曾紀澤的信中,要求他衣食起居要跟“寒士相同”,這樣將來才有可能成大器。 正鑒于此,我們要把“名不過利、利不過貪”當做人生座右銘、當鏡子。辯證思維,不為得而喜,不為失而憂,更不應在這上面跌跟頭,自毀仕途。 ……
換一種思維等于換了一個人 作者簡介
孟慶春,北京印刷學院教授、首都醫科大學等校講座教授,研究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思政課教師、北京市教學名師。出版和發表《先行者的探索與追求》、《周恩來處理矛盾的智慧》等論著126篇/部,各種媒體反響90余次。應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市總工會、北方車輛集團、首發集團、京糧集團、北一集團、北京一輕研究院等單位,作過多場青年勵志、領導學講座,反響熱烈。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