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U-2飛機與冷戰時期美國高空越境偵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00182
- 條形碼:9787305200182 ; 978-7-305-2001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U-2飛機與冷戰時期美國高空越境偵察 內容簡介
本書試圖通過研究冷戰時期, 美國如何憑借其技術與軍事優勢, 侵犯主權國家的領空, 全面揭示冷戰時期美國高空情報偵察的動因、主要過程與特點等相關問題, 內容包括: 美國高空偵察項目的發瑞 ; 科學家與U-2項目的確立等。
U-2飛機與冷戰時期美國高空越境偵察 目錄
劍拔弩張
抵近偵察
高空偵察機設想
洛克希德設計方案
第二章 科學家與U-2項目的確立
空軍情報系統小組
“野牛”與“轟炸機差距”
U-2項目的確立
第三章 “轟炸機差距”的終結
“開放天空”倡議
艾森豪威爾決定行動
“轟炸機差距”的終結
土耳其的新基地
第四章 導彈差距恐慌
秋拉塔姆
“斯普特尼克”的沖擊
艾森豪威爾的重重顧慮
冒險重啟越境飛行
第五章 “大滿貫”
更大膽的籌劃
“大滿貫行動”
戳穿
撤退
第六章 下一代高空偵察機
高空越境偵察的機制變化
尋找超音速、高升限和隱身性能
“黑盾”行動
第七章 衛星偵察
“科羅納”
“薩莫斯”
“甘比特”與“六角體”
尾聲:未預料的后果
參考文獻
U-2飛機與冷戰時期美國高空越境偵察 節選
《U-2飛機與冷戰時期美國高空越境偵察/美國海外隱蔽行動研究系列》: 當然,50年代中前期熱核彈技術的突破使美蘇核力量有了實質性躍升。1953年8月,在美國**次試驗氫彈后近9個月,蘇聯爆炸了一枚氘化鋰制成的氫彈,這一技術被認為比美國科學家使用的重水方法要更先進。①美國的**枚熱核概念裝置麥克-4(Mike -4)1952年11月1日爆炸,但這是一個不可投送的概念性熱核裝置,重約60噸,非常笨重,所使用的熱核燃料液態氘需要貯藏于攝氏零下250度。蘇聯在1953年8月試驗成功的氫彈估計在40萬噸當量左右,相當于其**顆原子彈威力的20倍,比美國麥克試驗的氫彈裝置威力小25倍左右。但不同于美國麥克試驗的是,蘇聯的氫彈裝置是可投送性的,尺寸跟**顆原子彈差不多大小。它使用氘化鋰和氚作為燃料,而美國人直到1 954年才開始使用氘化鋰。就此而言,蘇聯著名物理學家彼·列·卡皮察的說法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卡皮察在1955年1月說,“蘇聯人在1953年8月到1954年3月長達7個月的時間里,由于在熱核彈制造方法和技術上的突破,其熱核能力一度遠遠超過了美國”。①但是,從此后1954年至1955年熱核彈試驗的爆炸威力來看,美國試驗的氫彈威力遠遠超過了蘇聯。從1953年8月至1954年10月,蘇聯先后進行了11次核試驗,除1953年8月12日進行了一次40萬噸當量的熱核彈試驗外,其余皆為裂變彈試驗。從1954年10月到1955年7月底,蘇聯沒有進行核試驗。1955年下半年進行了4次核試驗,其中1955年11月22日試驗成功首枚爆炸當量為160萬噸的熱核彈。美國1954年春在南太平洋進行了6次氫彈試驗。其中**次也是*具威力的一次試驗是1954年3月1日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島進行的。這是一枚可投送的氫彈,使用氘化鋰作為熱核燃料,爆炸當量達到1500萬噸級。 但在西方特別是美國領導人看來,敵對的蘇聯掌握這種強大的核武力量和熱核彈技術是極其令人不安的。而且,令美國人擔心的還有蘇聯輕型核彈可能與遠距離彈道導彈結合而形成的極大威脅。1953年秋,美國軍事情報部門得出的結論是,蘇聯已經在洲際彈道導彈的開發方面領先美國幾年,并進展順利;由蘇聯一支大型洲際彈道導彈部隊發動的攜帶核彈頭導彈的突然襲擊,可以在半小時毀滅美國。① 令美國人擔心的還有蘇聯的空軍力量。1953年4月15日,蘭德公司提交了一份研究成果,題為“美國戰略空軍在1956年面臨敵人突然襲擊時的脆弱性”,指出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的基地在面對蘇聯遠程轟炸機突然襲擊時的極大脆弱性。 ……
U-2飛機與冷戰時期美國高空越境偵察 作者簡介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博士后,南京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戰略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國外交、中美關系和國際戰略理論。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