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近現代江南昆曲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6049300
- 條形碼:9787106049300 ; 978-7-106-04930-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近現代江南昆曲教育 內容簡介
胡斌著的《近現代江南昆曲教育》是浙江師范大學影視藝術書系中的一種。作者分別從昆劇傳習所、學校和培訓班、專業劇團三個方面對近現代昆曲教育的歷史發展進行了詳細梳理,涉及歷史背景、培養方式以及不同培養方式的特色,并用實例進行分析,提高研究的針對性。同時,作者對近現代昆曲教育的成敗得失、內在規律、存在問題等進行了回顧與思考,是較為系統和全面對近現代昆曲教育進行研究的專著。
近現代江南昆曲教育 目錄
引言
**章 昆曲教育概述
**節 概說昆曲教育
一、關于“正昆”教育的研究
二、關于專業昆曲教育的研究
三、包含“持續性”教育的研究
第二節 古代的昆曲教育
一、曲家教習
二、職業昆班
三、宮廷戲班
四、文人家班
第三節 昆曲教育的內容
一、演員的培養
二、昆曲美學的繼承
第二章 昆劇傳習所的昆曲教育
**節 傳習所創辦前的歷史背景
一、昆曲的歷史盛衰
二、南昆正宗“全福班”的敗落
三、戲曲辦學風潮的興起
第二節 傳習所的人才培養
一、生源
二、師資
三、課程設置
四、藝名與行當
五、從“桌臺”到“踏戲”
第三節 演出實踐與“持續性”教育
一、試演和首演
二、“幫演”與“補戲”
三、演藝生涯中的“持續性”教育
四、從全面實踐走向四方散落
第三章 學校及培訓班的昆曲教育
**節 各地昆曲班教育情況概述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昆曲班
二、新時期的昆曲班
三、學校昆曲班的教育特點
第二節 戲曲學校昆曲班的人才培養模式——以上海市戲曲學校“昆大班”為例的個案研究
一、生源與師資
二、基礎訓練
三、劇目教學
四、演出實踐
第三節 新世紀學校昆曲教育的探索——以上海戲劇學院“昆五班”為例的個案研究
一、招生
二、教學大綱
三、劇目教學
四、教學教材
五、實訓大綱
第四節 其他形式的昆曲班教育
一、蘇州大學的昆曲班教育
二、全國昆曲演員培訓班
第四章 專業劇團的昆曲教育
**節 劇團昆曲教育情況概述
一、江浙地區
二、上海地區
三、北方地區
第二節 “以團帶班”——以江蘇省蘇昆劇團為例的個案研究
一、“繼字輩”的人才培養
二、“承字輩”等教育情況概述
第三節 “隨團學藝”——以演員張繼青為例的個案研究
一、學藝經歷的概述
二、學藝經驗的總結
第四節 “以戲育人”——青春版《牡丹亭》個案研究
一、“青春版”制作理念中的教育內涵
二、集訓與“拜師”
三、演出實踐中的教育價值
第五章 近現代江南昆曲教育的回顧與思考
**節 近現代江南昆曲教育的成敗得失
一、傳習所的歷史價值
二、戲校模式與學館模式的比較分析
第二節 優秀昆曲演員成才的內在規律
一、客觀因素
二、主觀因素
第三節 曲家、曲友、曲社等對昆曲教育的貢獻
一、曲家、曲友對昆曲藝術的傳承
二、曲社在昆曲教育中的意義
第四節 昆曲教育中的若干問題及解決建議
一、昆曲傳承的態度問題
二、昆曲教育的范本問題
三、“人才鏈”問題
四、昆曲教育的舞臺實踐問題
五、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問題
結語
附錄:近現代昆曲教育大事記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近現代江南昆曲教育 作者簡介
胡斌,男,1982年生,浙江縉云人。2004年畢業于安徽大學,師從“長江學者”朱萬曙教授,獲戲劇戲曲學碩士學位;2010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師從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葉長海教授,獲戲劇戲曲學博士學位;浙江省戲劇家協會會員;浙江師范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師,兼任編劇、導演和表演指導,長期從事戲劇戲曲理論、劇本寫作和表導演藝術教學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戲劇戲曲史與表導演藝術研究。創立藝術工作室“111戲劇工坊”,曾編劇、導演和主演多部話劇作品,代表作有話劇《趙氏孤兒》《金鎖記》《流光》《情·殺》《二嫂》《新寡》《七個銅板》《又一部話劇的上演》《月圓花好》《你好,人間》等。
書友推薦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