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獵人筆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18104
- 條形碼:9787559418104 ; 978-7-5594-1810-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獵人筆記 本書特色
這些故事并沒有聯系,但同是寫農村,同是對于農奴制的抗議。這部書對于俄國的輿論有很大的影響,普遍一致的對于農奴制的憎惡是此書喚起的。農奴制之終于廢止,此書盡了相當的力量。 ——茅盾
獵人筆記 內容簡介
《獵人筆記》隨著屠格涅夫充滿優美筆調的敘述,俄羅斯的大自然風光、俄羅斯人民的風俗習慣、地主對農民的欺凌、農民的善良淳樸和智慧,全然呈現。
獵人筆記 目錄
獵人筆記 節選
葉爾莫萊與磨坊主的女人 有一天傍晚,我和獵人葉爾莫萊出門“守獵”。可能有讀者不知道“守獵”是什么,我來給大家講講。 在那春日傍晚,夕陽西下*后一刻鐘的光景里,帶上槍,不帶狗,來到林子里。在林子外圍找個地兒,看看周邊情況,檢查一下彈藥帽,再對同伴使個眼色。一刻鐘過去了,太陽下山了,但林子里還亮著,天空顯得干凈而澄澈,鳥兒在唧唧喳喳,嫩綠的春草發出綠寶石一般的光澤。……這樣等著就好啦。漸漸地,林子深處昏暗下來;晚霞映射的紅光,從樹根緩緩爬上樹干,越爬越高,再從幾乎無葉的低枝那里,爬上紋絲不動、沉沉酣睡的樹梢。……樹梢處也昏暗下來,暗紅色的天空漸漸變藍了。林子里的氣息愈發濃烈,泥土里發散出暖暖的濕氣,偶有微風吹進來,也在身邊停歇下來。鳥兒也休歇了,倒不是一下子全部休歇,而是分批休歇:*先安靜下來的是雀兒,過一會兒是知更鳥,再接著是白頰鳥。林子里愈發昏暗了。黑沉沉的林木連成一片,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中,怯怯地冒出了幾顆星星。鳥兒們集體安歇了。只有幾只赤尾鳥和小啄木鳥還在懶懶地發出幾聲啼叫。……過一會兒,它們也安靜下來。頭頂上,傳來一只紅嘴鷗*后一聲婉轉的啼叫;又不知何處,一只黃鸝悲切地鳴了一下;接著,夜鶯開始歌唱。正等得心煩,忽然(不過,可能只有打過獵的人才能明白我這么說話的意思)從這片深深的沉寂中,傳來一陣奇異的嘎嘎嘶鳴和沙沙風聲,傳來一陣急促而勻稱的扇翅聲,一只山鷸優雅地向一旁側著長長的鳥嘴,從身后的黑林子里滑翔而出,對著你的槍口飛來。 這就是所謂的“守獵”了。 那天,我和葉爾莫萊一起去“守獵”。可是讀者啊,不好意思,我還得先介紹一下葉爾莫萊呢。 葉爾莫萊,年紀四十有五,瘦高個,細長鼻,窄腦門,灰色的小眼睛,一頭亂發,兩片厚唇似乎總帶著點嘲弄的神情。此人不分冬夏,一律身著土黃色外套,系著腰帶,下穿藍色馬褲,頭戴一頂羔皮帽。要說這頂羔皮帽,是一個大手大腳的地主一時高興,送給他的。葉爾莫萊的腰帶上,一前一后系著兩個袋子。前邊的那個巧妙地扎成兩半,一半裝火藥,一半裝散彈;后邊的那個,用來裝打到的野味。至于打槍用的棉屑,是從他那頂仿佛百寶囊一般的帽子里掏出來的。葉爾莫萊賣野味的錢,本可以給自己買個子彈袋和火藥筒,可是他根本想不起這事兒,仍用老辦法裝彈藥。他手法高超,全無將散彈和火藥撒落或混合之危險,令旁觀者驚嘆不已。葉爾莫萊用單筒燧發槍,這種槍后坐力極大。正因如此,他的右頰總是腫著,比左頰大很多。葉爾莫萊是如何用這種槍打到獵物的,再聰明的人也難以想象出來。可是,他的確打得到獵物啊。葉爾莫萊還有一只獵狗,名叫瓦列特卡,特別古靈精怪。他從來不喂這狗,還自有道理地說,“喂什么狗呀!再說了,狗很聰明,自個兒會找食的。”的確如此,雖然瓦列特卡看上去骨瘦如柴,連不相干的路人看了都會吃驚,但它照樣活了下來,活得還挺長;而且,即便生活境況很可憐,它一次都沒有逃走過,從來沒有要離開主人的意思。只有過一次,就是它年輕時,為戀愛出走了兩天,但它很快就不做這種荒唐事了。它有個*大的特點,就是沉著冷靜,對世間一切都無所謂。……假如瓦列特卡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個人,我都很想說它“已經看透人生了”。瓦列特卡坐著的時候,常把它那條短尾巴蜷在身下,眉頭緊鎖,不時地抖幾下皮肉,并且從來不笑。(可大家知道,狗是會笑的,笑起來還挺可愛。)瓦列特卡長得很丑,那些閑下來的仆人,逮著機會就刻薄地嘲弄一番它的模樣。然而,面對所有這些嘲笑甚至毆打,它都波瀾不驚地承受著,實在令人驚訝。它還給了廚子帶來不少快樂。每當半開的廚房門口散發出一縷縷溫暖而誘人的香味,出于并非狗類特有的嘴饞弱點,它會把自己的饞嘴巴從門口探進去。這時,廚子們便立刻丟下手頭上的活,一邊大罵一邊追趕它了。出門打獵時,它從不知疲累,帶路時鼻子極其靈敏。不過,假如偶爾追到一只被打傷的兔子,它就躲得遠遠的,不管葉爾莫萊用什么它聽得懂、聽不懂的臟話叫罵,都藏身于林子里的綠蔭處,津津有味地把兔子吃得連一根骨頭都不剩。 葉爾莫萊是一位老派地主家的下人。這位地主就在我家附近。這些個老派紳士,他們不喜歡野味,喜歡吃家禽。只在某些特殊情況,比方說生日啦,命名日啦,或選舉日啦,老派地主家的廚子才會弄些長嘴巴野鳥來做菜。俄國人有一個特點,遇到不大懂的東西便來勁。老派地主家的廚子就是這樣,他們不懂如何擺弄這些野味,便胡亂烹調出種種古怪的菜肴。做客的人呢,大多只是好奇地看著,卻不敢張嘴親自嘗一嘗。按照吩咐,葉爾莫萊每月要給廚房送兩對松雞、兩對鷓鴣。至于他住哪兒,怎么過活,老爺是不管的。大家都不要他干活,認為他做不了什么事,就是個“懶骨頭”。當然了,也不給他火藥和散彈,跟他不喂狗的做法一個樣兒。葉爾莫萊是一個很奇怪的人。他像鳥兒一般沒牽沒掛的,愛跟人啦呱,看上去笨笨的,還沒什么心思;他非常貪杯,在一個地兒從來呆不住;走起路來拖著腿,搖搖晃晃,但就這樣他還能一天走上五十多俄里。葉爾莫萊的經歷非常豐富。他在沼地里、樹上、屋頂上、橋底下過夜;他不止一次地被人關在閣樓、地窖或棚屋里;他丟過槍,丟過狗,還丟過貼身衣物;他被人好一頓胖揍過;但過不了多久,他又穿著衣服,背槍帶狗地回來了。不管遇到什么事兒,這人心態都很平和,但又不能稱之為樂天派,所以大家都把他看作怪人。若是碰到聊得來的人,他總喜歡跟人多聊幾句,尤其是邊喝酒邊聊的情況下,但過不了一會兒,他又坐不住了,抬起屁股就走。“你這死東西,往哪里去?外面天黑啦。”“恰普利諾。”“去恰普利諾干啥玩意兒?有十俄里路呢。”“我要到索夫龍家過夜。”“在這兒過夜吧。”“不,不行。”就這個樣子,葉爾莫萊帶著他的獵犬瓦列特卡,摸黑穿過一片片林子,蹚過一道道河溝,前往那個莊稼漢索夫龍家。可我覺得,索夫龍沒準兒連門都不讓他進,甚至還可能給他一記耳光,叫他“不準騷擾良民百姓。”不過,葉爾莫萊有些本事倒是無人能及。比方說,他能在春汛時深水抓大魚,赤手摸螯蝦,聞味尋獵物,下套捉鵪鶉,巧法熬獵鷹,還能抓到那些會唱小曲小調的夜鶯。唯有馴狗這件事他做不來,因為沒耐心。他也是有老婆的,每星期去老婆那兒一次。他老婆住在一間小破屋里,日子過得蠻苦的,今日不管明日飽,是個苦熬的可憐人。葉爾莫萊這人看著馬大哈、好相處似的,對老婆卻很粗暴無情。他在家里擺著個臭架子,嚴厲而威嚴,弄得他那可憐的老婆不知如何討好他,見著丈夫的眼色就嚇得發抖,哪怕家里只剩*后一個銅板,都給他打酒喝,等他大喇喇地躺在炕上酣睡了,又巴巴地迎過去給他蓋皮襖。他無意中流露出來的野蠻樣,我也曾碰巧不止一次地親眼見過,比如他把打傷的鳥裝袋之前,習慣用牙把鳥咬死,我可不喜歡他咬死鳥的那種表情。葉爾莫萊從沒在家呆滿一天的,出了家門,他又變成了“葉爾莫爾卡”,方圓一百俄里大家都這么叫他,有時他也這么叫自己。哪怕地位*低的家傭,面對這個流浪漢都會覺得自己尊貴些,大約也正因如此,他們對他倒還算友善。那些莊稼漢起初為了尋開心,像追野兔似的追他、抓他,再發慈悲似的放了他,等到大家明白了他是個“怪玩意兒”,就不難為他了,甚至還給他面包,跟他聊了起來。……我就是弄來這么個人,和他一起去伊斯塔河畔一片很大的樺樹林里去守獵的。 ……
獵人筆記 作者簡介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獵人筆記》是他的成名作,19世紀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旺盛時期,他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與子》(1862)、《煙》(1867)、《處女地》(1859)。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的小說不僅迅速及時地反映了當時的俄國社會現實,而且善于通過生動的情節和恰當的言語、行動,通過對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語言簡潔、樸質、精確、優美,為俄羅斯語言的規范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