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周易》與中國建筑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1652
- 條形碼:9787108061652 ; 978-7-108-06165-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周易》與中國建筑 本書特色
《 周易》對中國建筑的影響是深廣的。從古至今,中國建筑大到一城一村的布局,小到一亭一景的構建,時時處處皆可找到《周易》的身影。比如故宮“居中得正”結構布局理念,就是《周易》“得正”“得中”思想的體現,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等宮殿的命名和布局更是對《周易》思想的形象概括。
本書以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了易學與中國建筑的有關知識,并以隋都大興城、北京故宮、天壇、地壇以及新疆特克斯八卦城的建筑為代表,重點分析了易學對中國古代建筑深刻的文化影響。
《周易》與中國建筑 內容簡介
作者由中國古代的城市興建、宮殿建設、禮制建筑、民間建筑、宗教建筑等五種建筑類型,圖文并茂地舉例,探討了其中所應用的《周易》之象、數、理等內容。書中所舉之例,既包括隋代大興城、唐代洛陽明堂等僅載于古書的建筑,又有新疆特克斯八卦城、北京故宮等仍保存完好的建筑。通過本書,讀者可由《易》之視野,領略到這些建筑不同的魅力。另外,《周易》所論三才之道、天人合一等思維,在當今世界范圍內均突顯出其價值。故現代建筑學中,也越來越重視以《周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理念。可以預見,《周易》與中國建筑的聯系在未來將會更加密切。
《周易》與中國建筑 目錄
**章 《周易》與中國古代城市的興建…一、《乾》卦六爻與隋大興城的興建…
(一)“法天”思想…
(二)《乾》卦六爻理論…二、八卦城——新疆特克斯城…
(一)特克斯城是世界上*大、*完整的八卦城…
(二)特克斯八卦城是一塊風水寶地…
(三)特克斯八卦城的興建…
(四)特克斯八卦城是一座宜居城…
第二章 北京故宮設計和建造中的易學原理…一、故宮“居中得正”與《周易》“正”“中”思想…二、《周易》與皇宮三大殿三大宮的命名…三、紫禁城中的易數…四、紫禁城中的龍…
第三章 《周易》與中國古代的禮制建筑…一、唐代洛陽明堂中的易數…
(一)乾坤之策數…
(二)陰陽五行之數…
(三)大衍之數…
(四)其他易數…二、北京天壇中的易數…三、北京地壇中的易數…
第四章 《周易》與中國民間建筑…一、浙江蘭溪八卦村…二、《周易》與民間風水…
第五章 《周易》與道教建筑…
結 語…
《周易》與中國建筑 節選
《與中國建筑》: 第五章 《周易》與道教建筑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大約形成于東漢末年。道教把《老子》《莊子》和《周易》作為它的經典,因而易學思想在道教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東漢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就是把《周易》、黃老學說、煉丹術糅合到一起而成的道教名著。從建筑的角度看,易學影響痕跡也是很明顯,太極圖、八卦圖在道教建筑中作為普遍使用的裝飾符號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問題。 “創業艱難百戰多”,也像世界上的其他宗教一樣,在創教之初,道教的建筑也是非常簡單的,道士們甚至在草庵、巖洞中從事宗教活動。隨著教眾的增多,特別是以皇帝為代表的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提倡,使道教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也積攢了雄厚的財力,才陸續建起了治、廬、館、宮、觀等名稱的建筑。 特別是到了唐代,因道教尊奉的老子傳言叫李耳,也姓李,這個血統并不純正的李姓王朝就認了祖宗。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下詔各州設一觀一寺。(《舊唐書?高宗本紀》)道教空前興盛,各地自此開始廣設宮觀。《唐六典?祠部》記載唐代道觀全國達1687處。至宋代尚存唐道觀壁畫8524間。明中葉以后,隨著道教的衰微,官方對道教建筑的資助銳減,但民間仍有集資興修者。 這些由官府資助的道教建筑一般都規模宏大,工藝精美。其規制也深受《周易》的影響。據題三洞道士朱法滿撰的《要修科儀戒律鈔》卷十引《太真科》稱: 立天師治:地方八十一步,法九九之數,唯升陽之氣。治正中央名崇虛堂,一區七架、六間、十二丈開,起堂屋上,當中央二間,上作一層崇玄臺。當臺中安大香爐,高五尺,恒燌香。開東西南三戶,戶邊安窗,兩頭馬道,廈南戶下、飛格上朝禮……崇玄臺北五丈起崇仙堂,七間、十四丈、七架,東為陽仙房,西為陰仙房。玄臺之南,去臺十二,又近南門,起五間、三架門室。門室東門,南部宣威祭酒舍。門屋西間,典司察氣祭酒舍。其余小舍,不能具書。二十四治,各各如此。 很明顯,這里的尺寸也都是取法《周易》老陰老陽(六九)、少陰少陽(八七)和中位五之數。 從整體建筑布局上看,道教宮觀一般有兩種形式,而且這兩種形式都有《周易》影響的痕跡。 一種是模仿皇家宮殿“居中”“得正”的布局手法,主殿位于中心,按中軸線前后遞進、左右均衡對稱展開,北京的白云觀就是這方面的代表性建筑。 白云觀始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738),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圣地,初名天長觀。其后歷代經多次毀廢、重修、更名。金正大四年(1227),邱處機弟子尹志平在其師長春宮的東側建立道院,取名白云觀。明正統八年(1443),正式賜額“白云觀”。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在原來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重修與擴建,今白云觀的整體布局和主要殿閣規制即形成于此時。其建筑布局是,坐北朝南,分為中、東、西三路以及后院四個部分,占地面積一公頃多。 觀內的主要殿宇都位于中路的中軸線上,它以山門外的照壁為起點,依次有牌樓、華表、山門、窩風橋、靈官殿、鐘鼓樓、三官殿、財神殿、玉皇殿、救苦殿、藥王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 ……
《周易》與中國建筑 作者簡介
劉保貞,歷史學博士,青年易學家,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從事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工作。出版《易圖明辨導讀》《清代學術筆記易學資料篇目分類索引》《溫公易說》(標點整理)等易學著作,發表《〈象傳〉性質新探》《孔子“興”式教育法與“詩”“易”的義理化》《從卦爻辭的內容看其性質》等學術論文。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