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古物的聲音:古人的生活日常與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3478
- 條形碼:9787100153478 ; 978-7-100-15347-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物的聲音:古人的生活日常與文化 本書特色
1作者權威:本書作者是一位在考古領域辛勤耕耘超過半個世紀的考古學家,他以中國考古發現的重要出土文物為標本,幫助讀者走進博物館的展廳,了解古人生活的真實場景和禮儀文化。
2內容生動,契合公眾了解古物與古代日常文化的知識需求。書中講到的家具、燈具、壁畫、居室裝飾等,與古人生活日常密切相關,蘊含著古代社會的大量信息,散發出歷史文化的深厚魅力。
3本書屬于“大家小書”性質,不僅反映了20世紀中國美術考古的成就,還體現出一個考古學家對于幫助讀者走進博物館的展廳,聆聽與古物相關的故事,理解古人的生活日常與文化的殷切之心。
古物的聲音:古人的生活日常與文化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國考古發現的古代遺物為標本,復原中國古人社會生活的日常起居習慣、日用家具及與之相關的日常禮儀。作為一名辛勤耕耘五十余年的考古人,作者結合歷史文獻,抽絲剝繭,細致解讀,以生動嚴謹的筆觸,幫助我們走進博物館,聆聽考古標本的吟唱,感悟古物內在的歷史文化積淀與魅力。
古物的聲音:古人的生活日常與文化古物的聲音:古人的生活日常與文化 前言
開 頭 的 話
楊 泓
考古發掘獲得的古代遺物,按規矩會送到由國家管理的各級博物館中,它們中的精品,會被陳列在展柜內,供廣大民眾觀賞。人們在觀賞這些凝聚著中國古代文明的科學信息的考古標本時,在寂靜的展廳中,是否能夠聆聽到它們在向你吟唱關于它本身的故事?
是的,考古標本是會吟唱的,特別是隨情抒發它們自身的故事。只要你能夠掌握正確的方法,寂靜的展廳立時就會熱鬧起來。那些考古標本會爭先恐后地吟唱它們的故事,每件標本都有自己的個性,它們的吟唱曲調各異,有的音調高昂,長篇敘事;有的詞語清晰,簡潔明快;有的淺吟低唱,委婉動人;有的雄渾長嘯,撼人心脾;組合成一曲稱頌中國古代文明的華彩樂章。考古標本盡情吟唱,你
閉目聆聽,直到曲終,重歸寂靜,正如白樂天在《琵琶行》所詠“此時無聲勝有聲”,你會繼續長久地神游于歷史的長河之中。
但是如何才能盡情聆聽考古標本的吟唱呢?這就要由考古人來為你幫忙了。當你從事考古工作的時間越長,接觸考古標本越多,你對它們的了解越深,就會感悟到標本內在的積淀著歷史文化的魅力,讓冷冰冰的標本活起來,聆聽到它們吟唱自身的故事,得到它們所承載的歷史信息。回溯到1953 年,那一年我開始成為考古學的學徒,日積月累,到現今已有64 年,由于考古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所以至今我還沒能結束學徒生涯,但是已初步掌握聆聽考古標本吟唱的本領,可以將它們吟唱的內容,轉釋給無法聽到的讀者,大家共享。
考古學還可以說是一門“遺憾”的學科,也就是說古人并不是把什么都遺留在地下,而且對于遺留在地下的古代遺跡和遺物,今天也并非都已被發掘出土,這里存在著極大的局限性。何況古人又沒有把什么都寫在書中,而古書并不是都能留存至今,所以許多考古遺存或遺物出土后,缺乏文獻的對應證實。還要注意到遺留在地下的古代遺存,大致可概括為古人生活的城址和居住址,以及古人死后被埋入的墓葬兩大類。城址本應保留有關古時人們社會生活*重要的科學信息,但是,非常遺憾,古代城址都是在經歷戰亂遭到徹底破壞后被廢棄的遺存,基本上除了一些慘遭損毀的建筑基址以外,很少能有古代遺物保留下來。考察建筑基址和道路遺跡,對了解當時城市平面布局等方面的探研十分重要,但是有關古人日常生活的遺物和信息很少。所以目前在田野考古工作中能夠出土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遺物的考古收獲,主要是在發掘古代墓葬中取得的。只要下葬后沒有遭到當時或后代的破壞和盜掘,一般在發掘古代墓葬時都能有隨葬的遺物出土,目前在博物館中展出的考古遺物,絕大部分是古墓發掘中所獲得的。不過,不同歷史時期的墓葬,又受到當時禮俗和喪儀制度等各方面的局限,從其中所獲得的考古標本,有的是與當時社會實際生活有關的遺物,有的是大量專為喪葬而制作的物品(包括碑、志、明器及與迷信有關的物品),因此必須加以分析辨識,理出與古人實際生活有關的遺物,如禮樂器、兵器、家具、燈具、服飾等(包括明器中的仿真模型),再通過它們蘊含的信息,結合有關文獻,盡可能地復原古人的生活場景以及禮俗文化。特別是家具、燈具等遺物,因與人們的生活起居緊密關聯,更是了解古人日常生活的重要考古標本。這也是這本小書關注的主題。
讓我們走進博物館的展廳,去傾聽那些與古代家具等考古標本相關的故事,轉譯成篇篇短文,一起去了解古人生活的真實情景吧!
古物的聲音:古人的生活日常與文化 目錄
古物的聲音:古人的生活日常與文化 作者簡介
楊泓,1935年生于北京市。1953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58年畢業。大學畢業后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漢唐考古學、中國美術考古和古代兵器考古。著有《中國古兵器論叢》《美術考古半世紀——中國美術考古發現史》《漢唐美術考古和佛教藝術》《中國古兵與美術考古論集》等。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