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老子•莊子(全4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029927
- 條形碼:9787512029927 ; 978-7-5120-299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子•莊子(全4卷) 內容簡介
《老子·莊子(無障礙閱讀珍藏版 套裝共4冊)》介紹老子和莊子的思想精髓! 独献印费笱笪迩а,文字簡約而意境深遠,被譽為“道家精要之書”! 肚f子》,先秦散文之典范,其文風恣肆汪洋、意出塵外,其論說詭譎神秘、奇妙瑰麗! ∽x《老子》,感受“無為”的智慧;讀《莊子》,體悟自由的美學。
老子•莊子(全4卷) 目錄
道經
**章 天地之始
第二章 功成弗居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和光同塵
第五章 多言數窮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長地久
第八章 不爭無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
第十章 明白四達
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寵辱不驚
第十四章 執古之道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致虛守靜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仁大義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獨異于人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物或惡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宜戒輕躁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第二十八章 常德乃足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不以兵強
第三十一章 恬淡為上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
《老子·莊子(二)》:
德經(續)
第五十九章 長生久視
第六十章 治國烹鮮
第六十一章 各得其所
第六十二章 萬物之奧
第六十三章 為大于細
第六十四章 慎終如始
第六十五章 善為道者
第六十六章 不爭之爭
第六十七章 持保三寶
第六十八章 不爭之德
第六十九章 哀者勝矣
第七十章 被褐懷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矣
第七十二章 自知自愛
第七十三章 天網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民之輕死
第七十六章 柔弱處上
第七十七章 功成不處
第七十八章 柔之勝剛
第七十九章 報怨以德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
第八十一章 為而不爭
莊子
外篇
《老子·莊子(三)》
《老子·莊子(四)》
老子•莊子(全4卷) 節選
【解析】 這是《道德經》的**章。本章開篇名義:“道可道,非常道!背醪浇沂玖恕暗馈钡恼嬲齼群! 〉朗侵袊糯軐W的重要范疇。老子是**個把道作為一種哲學范疇提出和加以闡釋、論證的思想家。道作為老子哲學的核心,貫穿其思想體系始終。關于對老子道的認識和詮釋,歷來眾說紛紜。有的認為,道是精神性的本體,是脫離物質實體而獨自存在的*高原理,主張老子的道論是客觀唯心主義。有的則認為,道是宇宙處在原始狀態中的混沌未分的統一體,主張老子的道論是唯物主義。一般認為道是宇宙的本原及萬物運行的規律。陳鼓應在其《老子譯注及評介》一書中引用楊興順的觀點,將道的基本特點歸結為:一、道是物的自然法則,它排斥一切神和“天志”。二、道永遠存在,它是永存的物質世界的自然性。道在時間與空間上都是無限的。三、道是萬物的本質,它通過自己的屬性(德)而顯現。沒有萬物,道就不存在。四、作為本質來說,道是世界的物質基礎“氣”及其變化的自然法則的統一。五、道是物質世界中不可破滅的必然性,萬物都從屬于道的法則。道摧毀一切妨害自己的事物。六、道的基本法則是:萬物與一切現象,處于經常的運動與變化中,在變化的過程中,萬物與一切現象都轉化為自身的對立物。七、萬物與一切現象,都處于相互聯系的狀態中,這種聯系通過統一的道而完成。八、道是我們的感官所不能感知的,但在邏輯思維中,它是可以認識的。由是觀之,道在天地生成以前就存在于浩瀚的宇宙中,當天地生成以后,道就在萬事萬物中發揮著自身的作用,貫穿萬物生成、生長、發展、消亡的始終,作為一種自然規律客觀地存在著! ∫惶崞鸬溃覀儾幻鈺陬^腦中想象它的模樣,然而我們的想象往往帶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觀性,真正的道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它是客觀存在,但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正所謂“大道無形”。我們憑主觀想象臆造出的道的樣子,不是真正的道,只能稱為名。“名”這個概念也是不能用語言和文字來描述形容的,語言文字的局限性比想象的局限性更大。如果用語言文字來描述道,只能與道背道而馳。既不能用語言又不能用文字來描述道,那如何才能認識道呢?鑒于語言文字的局限性及道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通過抽象的概念,即“無”和“有”這兩個名來一窺道的真正面目。所謂無,是指天地生成以前的混沌狀態,說明天地是從無中生出來的。所謂有,就是存在的意思,它代表一種正在孕育萬物的狀態,是萬物的生母,即萬物是從有中孕育生產出來的。 所以我們可以將道理解為一種無的狀態,一種有的能力,它的本原是無,卻可以生出天地萬物。正因如此,我們可以采取無的態度去體認道的玄妙。道的原始是空無,我們要想體認大道,就必須拋卻所有的雜念,將自己回復到毫無思想意識的嬰兒時期,達到一種完全虛無的境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體悟到道的奧妙和玄機。無和有是我們必須把握的兩個概念,它們是打開“眾妙之門”的鑰匙,只有通過它們,我們才能領悟道的實質!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