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新時代黨的作風與紀律建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846407
- 條形碼:9787509846407 ; 978-7-5098-4640-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代黨的作風與紀律建設 內容簡介
《新時代黨的作風和紀律建設》主要圍繞黨的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的重要性,分九章的篇幅系統闡述了加強黨的作風和紀律建設的理論依據和現實路徑,同時也為我們黨的作風和紀律建設提供了方法和實踐借鑒,對進一步加強黨的作風和紀律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新時代黨的作風與紀律建設 目錄
引言:黨的作風與紀律建設進入新時代
**章 作風建設是黨的優良傳統
一、加強作風建設是中國共產黨永恒的課題
二、優良的作風是黨在革命時期生存發展的前提
三、優良的作風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保證
四、優良的作風是改革開放順利推進的保障
創新案例
鹽城大豐:作風建設提升年加強作風建設
第二章 “八項規定”開啟作風建設新時代
一、“八項規定”破題作風之弊
二、“八項規定”精神在全黨落地生根
三、常抓長嚴落實“八項規定”精神
創新案例
遼寧丹東: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整治“四風”問題
第三章 守住新時代作風建設之魂
一、樹立群眾觀點
二、站穩群眾立場
三、大力改善民生
創新案例
云南大理:農村無值黨員義務值班為人民服務在路上
第四章 補精神之鈣,強思想之基
一、堅定理想信念
二、加強思想理論武裝
三、筑牢“四個自信”
四、提高黨性修養
五、加強思想教育
創新案例
深圳公共管理教育培訓學院:構建黨性教育新陣地
第五章 聚焦“四風”,打好持久戰
一、“四風”的表現和產生原因
二、反對“四風”要堅持群眾路線
三、反對“四風”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四、反對“四風”要長期化、制度化
創新案例
四川蒼溪:緊抓“四風”問題不放松
第六章 剛柔并濟,嚴明黨內紀律和規矩
一、嚴明黨內各項紀律
二、規范黨內各種規矩
三、遵守黨紀無條件
創新案例
遼寧營口: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警示教育增強自覺性
第七章 從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抓起
一、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意義
二、嚴格執行《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
三、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四、嚴肅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五、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創新案例
貴州遵義:用“黨員活動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
第八章 完善黨內法規,扎緊制度“籠子”
一、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二、完善黨內法規體系
三、強化制度執行力
四、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任重道遠
創新案例
進出口銀行上海分行:監督檢查并重扎緊制度的籠子
第九章 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用好巡視“利劍”
一、落實好“兩個責任”
二、運用好“四種形態”
三、構建完整監督體系
四、用好巡視“利劍”
五、強化問責工作
六、鍛造優秀紀檢隊伍
創新案例
江蘇泗陽:給“小微權力”戴上緊箍咒
總后記
新時代黨的作風與紀律建設 節選
《新時代黨的作風和紀律建設/新時代黨的建設叢書》: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創建革命根據地、開展武裝斗爭的革命實踐中,根據所處的農村游擊戰爭環境、農民為主要成分等實際情況,十分重視加強自身的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特別強調從思想上建黨、保持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的重要性。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通過的決議,著重分析了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與路線的關系,提出正確開展黨內批評的原則和方法,初步回答了在黨員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情況下,如何從加強思想建設著手,保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的問題。1930年8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針對中共黨內存在的教條主義等不良傾向,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深刻闡述了理論必須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1934年1月,毛澤東發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著名講話,提出共產黨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這些重要觀點,都化為了對中共黨員和革命隊伍的要求,使得中國共產黨能夠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從人民群眾利益出發,從而贏得了廣大民心,為游擊戰爭爭取到了堅強的群眾基礎,保證了自身在極端艱苦的戰爭環境中能夠生存、發展起來。 20世紀30年代初,對蘇聯經驗搞教條主義的“左”傾思想,嚴重地危害了中國革命,才使全黨有了一次新的覺醒: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踐結合起來的主張是引導革命走向勝利的主張;“左”傾指導思想是脫離實際的,同時也就是脫離群眾的,而黨在艱難環境中謀得勝利的唯一依靠是群眾。在這一時期中,黨內不斷發生意見分歧,“左”傾主張對待不同意見實行所謂“殘酷斗爭、無情打擊”,而在遵義會議之后對待犯“左”傾錯誤的人則采取“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這就提出了黨正確開展自我批評這一重要問題。正是在總結這些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毛澤東在1937年5月8日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正式提出“作風”的概念。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從抗日大局出發,更加注重作風建設。從1942年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整風運動,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方法,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糾正黨內錯誤思想,克服黨內不良作風,取得顯著成效。毛澤東在延安整風運動期間發表了《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重要文章,對中國共產黨的作風建設內容、途徑、目標等問題作了深刻論述。在此基礎上,1945年4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所作的《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自我批評概括為黨的三大作風。“三大作風”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作風建設由實踐上升到理論,是黨在七大以后取得抗日戰爭、人民解放戰爭、鞏固新生人民政權并引導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這三項歷史性勝利的根本性保證。 ……
新時代黨的作風與紀律建設 作者簡介
張士義,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全國黨建研究會特邀研究員,入選2017年全國文化名家和“四個一批”人才(中宣部)、萬人計劃(***)。 劉志新,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黨史和黨建研究,參與中宣部、全國黨建研究會組織的多個重大課題,發表一系列相關的黨史黨建文章。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