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基于科技支撐的西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長效機制建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100747
- 條形碼:9787569100747 ; 978-7-5691-007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科技支撐的西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長效機制建設 內容簡介
本書以西部鄉村現實需求為導向, 深度融入文化建設主戰場和科技發展大舞臺, 探索文化與科技融合真正的結合點 ; 以民生為先, 讓廣大西部鄉村群眾享有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 以科技為本, 突出文化科技服務人民。
基于科技支撐的西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長效機制建設 目錄
**章 公共文化服務新形勢
**節 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及特征
一、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
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特征
第二節 公共文化服務的新需求
一、經濟發展促使文化需求快速增長
二、文化消費環境持續改善
三、文化需求結構不斷變化
第三節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要求
一、文化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二、文化權利的保障還存在不足
三、文化治理要保障公民的文化權益
第四節 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的社會作用
一、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三、改善國家形象
第二章 西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現狀
**節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歷程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演變
二、取得的成就
第二節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供給仍然不豐富
二、供給效能低
三、文化需求未充分激活
四、社會力量參與不夠
五、保障仍然不充分
六、科技對文化的支撐作用不強
第三節 西部和西部鄉村文化服務的特點
一、西部與東部的差距
二、鄉村和城市的區別
三、西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特點
第三章 科技支撐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和研究成果
**節 我國目前的公共文化科技支撐現狀
一、科技支撐公共文化服務的政策
二、科技支撐公共文化服務的成功經驗
三、文化科技創新領域示例
第二節 國內相關研究綜述
一、國內研究概況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研究評述
第四章 公共文化服務的國外經驗
**節 國外理論成果
一、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相關研究
二、科技支撐領域的相關研究
第二節 國外實踐成果
一、美國:社區文化自治
二、英國:發揮文化陣地的作用
……
中篇 白云區科技支撐長效機制的探索
下篇 科技支撐構建新的公共文化長效服務模式
參考文獻
基于科技支撐的西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長效機制建設 節選
《基于科技支撐的西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長效機制建設》: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重點開發面向文化娛樂消費市場和廣播電視事業,以視頻、音頻信息服務為主體的數字媒體處理關鍵技術,開發易于交互和交換、具有版權保護功能和便于管理的現代傳媒信息綜合內容平臺。”《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提出:“加強科技與文化融合,開展文化資源數字化加工與數據庫建設。”它們均將文化科技創新列為重要內容。 同時,《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提出:“科技進步應成為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引擎,文化與科技融合在深度與廣度上需得到實質性推進。”《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發展規劃》提出:“綜合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覆蓋與服務效率;統籌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與服務,推進數字文化信息資源共享。” 2011年,科技部、文化部舉行部際會商**次會議,旨在加快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集成科技與文化的優勢資源,共同組織實施專項行動計劃,構建有利于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文化創新體系,研究和探索有效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體制和政策機制。 2012年5月,中宣部和科技部、財政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等12部委聯合建立“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并于2012年6月審議通過了《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提出到2020年,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科技創新成為文化發展的核心支撐和重要引擎。要求加強文化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加強文化領域標準規范體系建設,研究制定文化資源統一標識、核心元數據、分類編碼和目錄體系、數據格式和數據交換等通用技術標準規范,促進文化資源整合和共享。研究制定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網絡文化等重點文化行業技術和服務標準規范,引導和規范相關產業和行業健康發展等。 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努力適應信息時代條件下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 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這部法律,將有力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提升服務效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2017年5月《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出臺,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推動基層公共文化設施資源共建共享,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加強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采集、保存和應用”等任務。 2017年8月文化部首次出臺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專項規劃《“十三五”時期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規劃》,明確指出要以國家公共文化數字支撐平臺建設、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服務平臺建設、中西部貧困地區數字文化設施提檔升級、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建設、全民藝術普及基礎資源庫、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庫、公共圖書館基礎資源庫、面向特殊群體的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建設等九大項目為重點推進公共數字文化惠民工程,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數字文化需求。 可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發展,加大文化科技創新力度,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提升現代傳播能力,是適應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形勢要求.也是我國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在要求、重要抓手和發展方向。 ……
基于科技支撐的西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長效機制建設 作者簡介
金穎若,貴州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旅游、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的教學與研究。 于開鋒,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農村經濟、文化旅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