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河洛文化研究叢書 河洛文與中國易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5102163
- 條形碼:9787215102163 ; 978-7-215-1021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河洛文化研究叢書 河洛文與中國易學 內容簡介
河洛文化,就它所產生的地域而言,是以黃河與洛水為連線,向四周輻射的廣大中原地帶,以及與此相關聯的秦晉、燕趙、齊魯、荊楚等的周邊地區。它北控幽燕,南引江淮,西吞秦隴,東吐河下平原,有所謂“天下之中”(見司馬遷《史記·周本紀》)、“中國”之源(見西周《何尊》銘文),成為古代中國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尤為優越。 《河洛文化與中國易學/河洛文化研究叢書》以易經為切入點,主要介紹其在河洛地區的傳播、研究情況,對易經的內涵以及對河洛地區的文化也有著一定的介紹。
河洛文化研究叢書 河洛文與中國易學 目錄
**編 濫觴期的中國易學
**章 伏羲時代之易卦
一、伏羲其人及其時代
二、八卦起源與考古
三、結語
第二章 炎黃時代之易卦
一、伏羲易與炎帝易
二、炎帝易與黃帝易
第三章 夏商時代之易卦
一、龍山、二里頭文化與夏易
(一)陶寺遺址及其他
(二)二里頭遺址與數字符號
(三)結語
二、殷墟文化與殷易
(一)殷墟甲骨文與漢字起源
(二)殷墟卜辭與易卦卜筮
(三)結語
第四章 西周甲骨金(陶)文易卦
一、西周甲骨易卦
二、西周金文易卦與《中方鼎》
三、西周陶拍易卦及其他
四、結語
第五章 數字易卦與易經
一、濫觴雛形期的數字易卦
二、成熟完善期的數字易卦
三、漸入突變期的數字易卦
第二編 集成期的中國易學
第六章 《易經》成書時代考
一、數字易卦與易經
二、卦爻辭中的有關問題
三、結論
第七章 陰陽乾坤與民族精神——《乾》卦、《坤》卦考釋
一、《乾》卦與《坤》卦譯釋
二、《乾》卦與《坤》卦卦畫、卦名考
三、陰陽乾坤與民族精神
第八章 歷史的哲學與哲學的歷史——《晉》卦、《明夷》卦考釋
一、《晉》卦與《明夷》卦譯釋
二、殷周歷史的一面鏡子
三、殷周之際的哲學思想
(一)殷末以箕子為代表的五行哲學思想
(二)周初以周公為代表的哲學思想
第九章 春秋戰國時代之易學
一、春秋時代之易學
二、戰國時代之易學
第三編 丕興期的中國易學
第十章 兩漢時代之易學
一、西漢時期之易學
二、東漢時期之易學
第十一章 晉唐時代之易學
一、魏晉之易學
二、唐代之易學
第四編 鼎盛期的中國易學
第十二章 兩宋時代之易學
一、北宋時期之易學
二、南宋時期之易學
第五編 河圖洛書的源流與真偽
第十三章 論河圖洛書與八卦起源
一、河圖洛書的作者及其時代
(一)伏羲其人及其時代
(二)夏禹其人及其時代
二、河圖洛書及其地域考
三、八卦與八卦的起源
(一)八卦哲學是中國哲學之源
(二)賈湖刻符為中國文字之源,八封文字乃中國文字之根
第十四章 河圖洛書源流考
一、先秦時代的河圖洛書說
二、兩漢時代的河圖洛書說
(一)兩漢時代的“龍馬負圖,神龜貢書”說
(二)讖緯之學與河圖洛書
三、晉唐時代的河圖洛書說
(一)承襲漢說的河圖洛書
(二)帝王抑揚的河圖洛書
四、宋元時代的河圖洛書說
(一)宋元時代的圖書學派及其易圖說
(二)宋元時代的疑古學派及其疑圖說
五、明清時代的河圖洛書說
(一)明代對河圖洛書的再認識
(二)清代對河圖洛書的清算
六、近、現代對河圖洛書的研究
七、關于河圖洛書問題的結論
河洛文化研究叢書 河洛文與中國易學 節選
《河洛文化與中國易學/河洛文化研究叢書》: 一、伏羲易與炎帝易 從伏羲時代創制的八卦,到神農時代即可推演出六十四卦了。此一說法,可以史書記載為證。《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傳》載《易》博士淳于俊云:“包羲因燧皇之圖而制八卦,神農演之為六十四,黃帝、堯、舜通其變,三代隨時質文,各繇其事,故《易》者‘變易’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伏羲“因燧之圖”而創成八卦,到神農時代即已推演出六十四卦,經黃帝、堯、舜“通其變”,至夏、商、周三代“隨時質文”,各有其筮辭。總之,從八卦的創制到周易的形成,貫串始終的是一個“變”字,《易》者乃“變易”也。據此,我們說伏羲創八卦、神農演六十四卦是有文字根據的了。然而筆者以為,此處所說的六十四卦,實際上是指六爻一卦的重卦而言。它所表現的特點為原始形態,它的發展和演變尚需千年后再證。倘能如此,便可迎刃而解了。按照此一理解,再從文物考古資料中,同樣可以找到佐證。 與神農時代相對應的考古學文化,是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和海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可以西安半坡遺址和臨潼姜寨遺址為例;大汶口文化則以海安青墩遺址和大墩子、劉林、大汶口遺址為其代表。來看看此一時期的易學發展狀況。 20世紀50年代發掘的西安半坡遺址①,據碳14測定其年代為6720±135。6240±200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半坡遺址西距西安城僅6公里,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房屋和儲物品的窖穴以及飼養家畜的圈欄等,集中分布在遺址的中心,約占3萬平方米。圍繞居住區有一條大圍溝。在遺址的北部,主要是公共墓地,出土的農業生產工具,主要有石斧、石錛、石鏟、石鋤、石刀、陶刀、加工糧食的石碾磨器、石杵等。由此可知,半坡居民的經濟生活是以農業為主,農作物主要是粟。 作為仰韶文化時代的西安半坡遺址,其易學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從刻符和魚紋兩方面來進行考察。 從原始文字方面看,在西安半坡遺址中共發現各種不同的簡單符號113個標本。這些符號都是刻在飾有寬帶紋或大的垂三角形紋飾的直口缽的外口沿部分。符號筆畫簡單,形狀規則,共三十多種,豎、橫、斜、叉均有。 *簡單也是*多的一種是豎刻的一直道,共65個,刻在寬帶紋上面的62個,刻在垂三角形上面的3個,一般都是垂直端正。兩豎劃并列的4個。兩豎劃相互垂直呈倒“丁”字形的2個。垂鉤形的3個。倒鉤狀的6個,其中鉤向右的3個,鉤向左的3個。樹杈形的2個,單叉、雙叉各一,左右雙鉤的有2個,十字形的3個。斜叉形的4個。“Z”形的10個,其中從左起刻畫的4個,從右起刻畫的6個。另外,還有幾個比較特殊的刻畫符號,有一個像倒寫的“A”字,有一個像“K”字,有一個是缽底上刻畫一“米”字形符號。這些符號不僅在半坡重復出現,而且在其他一些仰韶遺址中也有發現。① 對于西安半坡遺址中發現的刻畫符號,郭沫若曾說:“刻劃的意義至今雖尚未闡明,但無疑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可以肯定地說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者說中國原始文字的孑遺。”②于省吾對此亦云:“西安半坡所發現的仰韶文化的陶器的口緣外,往往刻劃著簡單的文字。例如五作×,七作+,十作I,二十作Il,示作T等,不難設想,當時的簡單文字不會也不可能只限于陶器上,陶器以外,自然要有更多的文字,這種陶器上簡單文字,考古工作者認為是符號,我認為是文字起源階段產生的一些簡單文字。”③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考古的新發現,愈來愈證明郭、于二位觀點之正確性,愈來愈多的人對此持肯定態度。不僅如此,還有學者把這些簡單的文字與卦象文字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了。對于此一問題,我們稍后再作探討。 再來看一看該遺址中發現的彩繪魚紋。半坡遺址中的繪畫,除了數量*大的幾何圖案外,動物畫中數量*大的是魚。有的是寫實的魚,有的是簡化了的魚形,有的魚形已經圖案化,甚至有的已經分解為幾何圖案。彩繪的魚,有單體魚,有復體魚。如有兩條魚平行疊壓,魚頭、魚身合在一起;有的是兩條魚相疊,但只有一條魚頭(陰陽魚)④;甚至只有兩條全身相疊而無魚頭的(陰陽魚)⑤;還有三條魚、四條魚相疊合組成圖案的,等等。 ……
河洛文化研究叢書 河洛文與中國易學 作者簡介
史善剛,河南洛陽人,洛陽理工學院國際易學研究所所長。對歷史文化和易學、哲學有一定的造詣,曾出版有吧《河洛文化論綱》《易學溯源》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