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石山本愿寺之戰:織田信長與顯如的十年戰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21514
- 條形碼:9787520121514 ; 978-7-5201-2151-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石山本愿寺之戰:織田信長與顯如的十年戰爭 本書特色
戰國史一直是日本史學界研究的一大熱點,涌現了不少以武士大名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武士傳記。但是,就目前的研究來看,將研究主體放到武士階層以外的論著并不多見,而本書恰好彌補了這一空白。
本書從本愿寺的角度出發,生動細致地展現了長達十年的石山本愿寺之戰全貌,并將其納入信長“天下布武”的戰略視角予以考察,在日本戰國史研究領域一石激起千層浪。
石山本愿寺之戰:織田信長與顯如的十年戰爭 內容簡介
戰國史一直是日本史學界研究的一大熱點,涌現了不少以武士大名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武士傳記。但是,就目前的研究來看,將研究主體放到武士階層以外的論著并不多見,而本書恰好彌補了這一空白。本書從本愿寺的角度出發,生動細致地展現了長達十年的石山本愿寺之戰全貌,并將其納入信長“天下布武”的戰略視角予以考察,在日本戰國史研究領域一石激起千層浪。
石山本愿寺之戰:織田信長與顯如的十年戰爭 目錄
令人驚訝的本愿寺起兵
寺內町的特權與中世的自由民
在石山本愿寺附近布陣的三好三人眾
寺內町的信徒和“白犬眾”
信長一方的布陣意圖
石山寺內町的構成與行業
參加將軍親征的雜賀眾
信長給本愿寺出的“難題”
堺和大坂共同的經濟、貿易實力
本愿寺把御坊搬出石山
信長覬覦石山的戰略意義
通往亞洲、西洋的海上交通線的據點
第二章 戰線擴大——反信長包圍圈的形成
本愿寺指揮的各地“一揆”
統治本愿寺的“女宗主”慶壽院
慶壽院與顯如的妻子如春
淺井、朝倉同盟成立
輕視“長袖”本愿寺的信長失算了
將軍足利義昭的任務是什么?
將軍義昭策劃的講和方案
朝廷對于作為敕愿寺的本愿寺的態度
淺井、朝倉軍對近江的進攻
全面撤退的信長軍崩潰了
“對于信長之恣意妄為,已難忍受”
顯如扔向各地的“紙團”的威力
第三章 戰線崩潰——伊勢長島、近江、越前的起兵
伊勢長島信徒的真實狀況與武家的邏輯
信長陷入四面楚歌
本愿寺與武田信玄結盟的意圖
被船連接起來的伊勢長島與紀州信徒
信長下令封鎖大坂通道
對抗信長“武家邏輯”的民眾
信長、信玄、顯如戰術議和之謎
贈給近江堅田的“黃金三十兩”
信玄之死、義昭起兵與幕府的滅亡
朝倉義景的女兒成為教如的妻子
第二次進攻伊勢長島的失敗
信長成功地控制了一個個寺內町
信長與本愿寺的暫時和議
第四章 長島潰滅——信長的“斬草除根”作戰的意圖
信長的真言宗立川流與越前本愿寺信徒的動向
長島被大量戰船包圍
信長下令對自由貿易民“斬草除根”
緊盯石山本愿寺的長島進攻
被屠殺和幸免一死的信徒聚居地的區別所在
讓顯如不安的長島“斬草除根”行動
骸骨如瓦片般鋪開
第五章 天王寺之戰——從正面交戰到困守
動員了十萬人的石山戰役
石山本愿寺越發孤立
信長的宗教對策與越前信徒的末日
以信長背叛為前提的二次議和
忌憚本愿寺-毛利同盟的信長
天王寺之戰:石山死守四年的開始
石山死守的布陣與定專坊的三千人
毛利水軍取得木津川沖海戰的勝利
第六章 雜賀眾——本愿寺主力部隊的真相
信長趁雜賀眾分裂之機入侵
雜賀眾的實際情況
信長撤軍的失策
石山守軍的分裂與“鐵甲船”出現
索要一千支火繩槍的顯如與反叛的荒木村重
天主教傳教士所見的石山本愿寺兵力
信長從依賴朝廷議和到放棄
第七章 死守石山——信長與本愿寺講和的真相
有岡城、尼崎城的本愿寺軍
逃跑的毛利氏與女房奉書的意義
乞求兵員、軍糧、火繩槍的本愿寺的悲鳴
信長的和談條件
本愿寺內部的四個問題
顯如無視寺內町的不安而接受和談
本愿寺的轉移目的地是安藝還是紀州雜賀?
主張退城的顯如和如春
掌管本愿寺的“女宗主”如春
顯如在書信中對“下間三家老”低頭
反對“敕命講和”的教如誓文的去向
第八章 本愿寺被焚——顯如、教如父子對立與本愿寺分裂的背景
信長表示把親兒子派作人質
支持信長“卑劣背叛”的誠仁親王書信
支持死守派教如的雜賀眾和寺內町
顯如依據血脈發動“宗主權”
顯如將“大坂退城”正當化的意圖
顯如奉圣像轉移至紀州雜賀
顯如、教如“父子密謀說”的背景
是信長死,還是坊主(教如)死?
本愿寺的首腦在信長的武家邏輯面前屈服
教如試圖做*后的抵抗
教如得到信長對寺內町的保證
十年石山本愿寺之戰的終結
石山本愿寺被焚的真正原因、教如斷絕關系
石山本愿寺之戰:織田信長與顯如的十年戰爭 節選
關于織田信長與石山本愿寺長達十年的對戰,目前學界還沒有從信長“天下布武”的戰略視角予以充分的考察。
因此,與石山本愿寺一同起兵的伊勢長島、越前及加賀的“一向一揆”,被視作阻礙信長一統天下的絆腳石,在戰國史的敘述中不過是一個插曲而已。
然而,在戰國時代波瀾的底層,事實上是以本愿寺為中心的中世信仰及支撐著信仰的民眾的經濟力量與那些想用武力制伏他們的戰國大名之間的激烈對抗。
當然,雖然戰國大名們為了擴大領地而反復征戰,但他們也同樣試圖征服那些不受領地束縛的民眾集團,也就是主宰交通、貿易活動的人們,以及依靠生產技術和技能生存的人們。
他們不受土地之束縛,不在領主的支配之下,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生活在“體制外”,是“自由民”。他們中的多數被社會視為惡人,而凈土真宗祖師親鸞的教義正是“惡人才是得救的對象”,因而這樣的教義成為他們的生活支柱。
這些人信仰的中心就是石山本愿寺,以及繼承了親鸞血脈的第十一代宗主顯如。
在信長的征服過程中,本愿寺及各地的凈土真宗信徒是巨大的障礙。信長一面試圖將他們剿滅,一面又意圖控制他們手下的貿易、技術及經濟。
面對這樣的局勢,本愿寺的顯如命令各地信徒起兵,與武田信玄、淺井長政、朝倉義景、毛利輝元、足利義昭等構筑“反信長戰線”,與信長對抗到底。
這就是長達十年的石山本愿寺之戰。
本書是從石山本愿寺的角度來觀察此戰全貌的**本專著。通過這樣的視角,我們當然能夠看到他們與信長這場壯烈對戰的實況,也能了解凈土真宗本愿寺信徒的真實狀況,特別是戰斗主體“雜賀眾”的真相也將浮出水面。
此外,主宰凈土真宗的本愿寺宗主顯如的信仰狀況及其變化也將變得明確起來。
石山本愿寺之戰對日本中世至戰國時代,乃至近世,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在日本歷史上,這場戰爭也是少有的民眾力量及信仰光芒的閃耀瞬間。我深信,觀察石山本愿寺之戰,將為戰國時代歷史的考察提供幫助。
*后,我在此對大阪的北口榮一先生表示感謝,他在本書寫作過程中的取材和史料收集方面給予我很大幫助。
2002年初冬
武田鏡村
石山本愿寺之戰:織田信長與顯如的十年戰爭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武田鏡村,1947年生,歷史學家,佛教評論家,日本歷史宗教研究所所長。著有『徳川家康の黒幕』『一休応仁の亂を生きた禪僧』『本願寺と天下人の50年戦爭信長?秀吉?家康との戦い』『法然と親鸞仏教二大改革者の生涯と思想』『薩長史観の正體歴史の偽裝を暴き、真実を取り戻す』等60多部作品。
譯者簡介
康昊,日本大阪大學碩士(文化形態論日本史學),大阪大學博士在讀,專攻日本中世史。日本史研究會、史學會、佛教史學會、大阪歷史學會會員。曾在日本及中國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文章。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