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燕雙飛·龍鳳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499708
- 條形碼:9787503499708 ; 978-7-5034-997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燕雙飛·龍鳳俠 本書特色
徐春羽著的《燕雙飛龍鳳俠》收錄了《燕雙飛》和《龍鳳俠》兩部俠義小說。 徐春羽概括的老北京人身上的特點,在其小說中的很多小人物如茶館、酒肆的伙計、客人、公人、地痞、混混等身上,都能或多或少地有所發現。 近年來,對老北京文化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徐氏武俠小說或許是座值得有心人深入挖掘的富礦亦未可知。
燕雙飛·龍鳳俠 內容簡介
徐春羽是民國武俠小說“北派”作家。1942年《立巖》畫刊曾稱贊徐春羽、還珠樓主、白羽“三君皆為第1流武俠小說家”。其小說古樸豪壯,語言不飾雕琢,頗有民間說書口吻。“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徐春羽卷”收錄其武俠小說十余種,是對其經典武俠作品的一次致敬。
燕雙飛·龍鳳俠 目錄
**回 睹怪異一劍斬情絲 誤淵流五陵迷意網
第二回 袁玲姑學藝鐵龍庵 秦克寧思親玉虎嶺
龍鳳俠
**回 寶刀耍絕技巧結奇緣
第二回 玩石壓奸商怨報后果
第三回 憤錢財舍施逢異人
第四回 除大害俠義殲匪幫
附錄 徐春羽家世生平初探 王振良
燕雙飛·龍鳳俠 節選
《燕雙飛龍鳳俠/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徐春羽卷》: **回 睹怪異一劍斬情絲 誤淵流五陵迷意網 東門月好不曾圓,蠶箔冰絲惜暫纏。往事莫教鸚鵡聽,來書曾傍鯉魚傳。 垂楊斷岸春回馬,芳草平橋夜泊船。隨處賞花兼中灑,無人知是愛逃禪。 吳天沉醉楚天歌,不怨芙蓉怨薜蘿。桐榭尚余焦尾在,蓮房空抱苦心多。 花箋夜染翻遭蟲,桑繭春深漸化蛾。為問鐘陵舊時侶,云英重見意如何? 長天星斗夜縱橫,彈盡雞雞恨未平。殘月似曾羞鏡影,驚雷猶自誤車聲。 無錢乞與樊知客,有酒澆從阮部兵。曾讀反騷思再反,年來辜負為閑情。 壯游無事卻歸來,書幌應封獨自開。攀桂尚虛吳質愿,媒花翻困屈平才。 佳期蠟鼓休重下,隱語春燈莫浪猜。風雪連天更蕭瑟,絕交書廣不勝哀! 在下一向寫的評話,完全是胡殺混打,除去飛檐走壁,就是越脊躥房,好歹不管,褒貶不計,只求火熾熱鬧,一陣神涂怪抹信口開河,高明的主顧,氣得連哼帶唉,痛罵糟蹋紙墨,認為極端無聊,在下依然耳不燒臉不紅地寫得無盡無休,還蜆著臉自謂得能,真是有點兒不知什么叫作羞臊。這次本社曹社長特別照顧,叫在下再寫一篇“旱謠傳”,不過得稍微改個筆調兒,除去提倡武術精神之外,內容要穿插一件兒女英雄的故事。這一來在下倒用上孔夫子兩句圣經——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了。喜的是又多了一個造謠的機會跟混飯地方,怕的是一向只會寫些望空捕影無著的瞎話,只要筆尖沾在紙上,一鐘點就有兩三千字不用腦筋的出品,真可以說“倚馬萬言,一揮而就”,大概世界上的事,沒有再比在下寫評話更容易的了。現在老板這么一戳活兒賞下題目,幌子既然挑出去,買賣就得有個限制,茶葉鋪賣茶葉,至多可以帶賣一點兒鼻煙頭疼藥,無論如何也不能添上臭豆腐;綢緞莊賣綢緞,至多可以帶賣皮貨化妝品,不拘怎樣也不能添上烤羊肉。兒女英雄,看著不難,寫著不易,筆尖兒一軟,專重了兒女私情,就要失去英雄狀態,未免牽涉“傷風”的嫌疑。如果偏重了英雄俠氣,完全寫成硬繃繃的好漢,又不免弄成掌握不住的場面,一點兒柔和勁沒有,又失去軟篤篤的滋味兒。話雖如此,可是在下竟大膽地接了帖,寫出以下這段《燕雙飛》評話,好在還是那句話,好歹不管,褒貶不計,仍然老著臉寫下去,仿佛唱樂亭大鼓的王佩臣反串一段《老媽上京》,雖然不是坐科班出身,可是在熱鬧火熾之外,也許別有新哏,能夠讓主顧們開心一笑,那便是在下意外收獲。至于免不了酸溜溜的像鎮江醋,或者也許正有需要這種滋味的,那更是意外之意外。說句唱大鼓的臺詞兒,學徒新學乍練,好與不好,還求主顧多多原諒。閑篇兒扯過,權作開場,請看下面這段“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評話。 在清朝初年,河南信陽城西,有一個村鎮,叫作來鳳鎮,據老年人說,在以前不知多少年,這個鎮甸原是一座土山,并沒有一家住戶,忽然一天也不知道什么地方飛來一只怪鳥,驚動了附近住的人,全都來看新鮮罕兒,看了半天誰也不知這個鳥兒叫什么,后來還是從城里頭請了一位老秀才來,經他斷定,才知道那就是四靈之一的鳳凰。大家聽著高興,打算把鳳凰留在本地,當個勝景兒。正在想著怎么在山上蓋間大房,給鳳凰住,怎么移來一棵梧桐樹給鳳凰落腳兒,誰知這只鳳凰不過一時游興所致,路過此地,在這里稍微歇一歇腿兒,原沒有常川搬到這里來的意思,又見這些人全是土頭土腦沒有一一個有造化的,并且亂得頭昏眼花十分討厭,心里一別扭,爽得連觀賞風景的一點兒雅興,也鬧得煙消火滅,便連正眼不看一個單展翅沖天飛起,躲開了這班肉眼凡胎蠢夫俗子另找清靜地方去了。可是當地這些人全都認為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雖說落的工夫不大,這塊地方絕對錯不了。于是人人想著不能不在這靈山圣地借點仙氣兒,由大到小,由壯到老,由姨到嫂,由竿到鍬,長的鋤頭短的鎬,近的巴掌遠的腳,先把土山一平,就土劃泥,就泥打墻,誰手快誰蓋小四合兒,誰人多誰蓋大四合兒,至不濟也堆上三間灰棚兒。好在那年月既沒有地皮捐,更沒有土地稅,有膀子力氣必對付幾間房住,離著城越遠,耳根子越清靜,既用不著招待高親貴友,家里也用不著鋪陳擺飾兒,渾身的衣裳,肚里的干糧,*多的不過是一張桌子兩條板凳,上頭蓋的底下鋪的,斂吧斂吧,擱吧擱吧,肩上一扛,脊梁上一背,這個家就算搬過來了。等到聚齊了一點數兒,足有五六十家子,這片房挨著那片房,這塊地靠著那塊地,很是緊湊火熾。住房之外,有的是余地,高的種糧食,洼的種青菜,養活三二十頭牛,喂過五六只小雞子,種點棉花織點布,吃的住的,穿的戴的,一樣不缺,一樣不少,不交官,不應役,白天打著哈哈做活,晚上開著大門睡覺,不驚不擾,無憂無慮,真稱得起是“世外桃源,人塵仙境”。 ……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