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聲音與中國早期電影研究:1896-1949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028886
- 條形碼:9787519028886 ; 978-7-5190-288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聲音與中國早期電影研究:1896-1949 內容簡介
《聲音與中國早期電影研究(1896-1949)》共分為五章。緒論部分討論了《聲音與中國早期電影研究(1896-1949)》的選題依據、研究對象、文獻綜述、研究方法。**章從聲音角度將早期電影分為四個時期,概括出各個時期的電影聲音特征,指出電影聲音發展的非線性;第二章研究了全配樂時期的電影音樂,討論了電影革命歌曲的社會政治意義,解析歌星與文化、歌唱片與商業之間的關聯,研究電影音樂的民族化,以及早期電影中的聲畫蒙太奇運用,試圖以全面的視角探究電影音樂的復雜屬性。第三章從早期電影音響的寫實與表意,錄音技術的發展,音響與城市文化,戲劇風格的音響,戰后電影中的紀實音響幾個方面探討了早期音響的發展歷程,結合不同時間的時代特征,解析電影音響反映、表現、想象的時代空間。第四章探究了有聲電影到來對演員表演與編劇創作的影響,討論了早期電影語言的戲劇化,人物類型與語言特色,國語電影與方言電影在政治、經濟環境下的博弈,以及戰后藝術電影中的畫外音應用。
聲音與中國早期電影研究:1896-1949 目錄
Abstract
緒論
**節 選題依據
第二節 文獻綜述
第三節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章 從無聲到有聲:中國早期電影的幾個發展階段
**節 靜默的美感與對聲音的向往(1896-1931)
第二節 博弈語境中的共存:無聲還是有聲(1931-1937)
第三節 電影聲音畸形發展期:抗戰時期的電影聲音發展(1937-1945)
第四節 從摸索到成熟:戰后電影聲音發展(1945-1949)
第二章 音樂與中國早期電影
**節 語境重置:西洋配樂之于早期電影
第二節 電影音樂的社會屬性與政治屬性
第三節 票房奇跡與文化想象:歌星與有聲電影
第四節 歌舞片中的音樂:商業與藝術統一
第五節 早期電影音樂的民族化
第六節 電影中的聲畫蒙太奇
第三章 音響與中國早期電影
**節 寫實與表意:聲音探索期的電影音響
第二節 錄音技術的發展與音響
第三節 音響:城市文化和聽覺現代性
第四節 特殊音響
第五節 戰后電影中的紀實音響
第四章 語言與中國早期電影
**節 有聲電影到來:語言表演與語言創作
第二節 語言應用與電影戲劇化
第三節 典型人物的語言特征
第四節 國語電影與方言電影
第五節 戰后電影中的畫外音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中國早期著名電影歌曲
科研成果
致謝
聲音與中國早期電影研究:1896-1949 作者簡介
徐建華,山東青島人,中國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電影學博士。2014年9月至今,主持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研究項目《大聲音史觀下的中國早期電影研究(1896-1949)》,任項目負責人。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電影史學與資料庫建設研究”、國家廣電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民營電影業的發展戰略與實踐研究”、國家廣電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中國電影創作戰略研究—基于十家電影公司的樣本分析”等項目。編譯圖書《電子媒體管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