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人生意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919177
- 條形碼:9787564919177 ; 978-7-5649-191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生意義 本書特色
胡山林著的這本《心何以安人生意義》圍繞“人生意義”展開論述,先引出話題——人生意義是人生哲學的元問題,然后從言說意義、活出意義、思辨意義、創造意義四個方面,通過正反對比,論述了古今中外對“人生意義”這一問題的言論和實踐,*后得出結論:在為他人為社會釋放正能量的過程中體驗意義。附錄部分寫了史鐵生怎樣看待人生意義。
人生意義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人生意義”展開論述,先引出話題——人生意義是人生哲學的元問題,然后從言說意義、活出意義、思辨意義、創造意義四個方面,通過正反對比,論述了古今中外對“人生意義”這一問題的言論和實踐,*后得出結論:在為他人為社會釋放正能量的過程中體驗意義。附錄部分寫了史鐵生怎樣看待人生意義。
人生意義 目錄
一 言說意義
A.無意義論
(一)叔本華:人生沒有任何真正價值
(二)托爾斯泰:生命毫無意義
(三)毛姆:人生沒有道理,人生沒有意義
(四)韓某:我不知道人活著的意義
(五)黃某某:人生本無意義,看穿才是唯一的意義
B.有意義論
(一)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二)道家:保持赤子之心,不為世俗所累
(三)佛教:慈悲為懷,普度眾生
(四)基督教:做上帝拯救之愛的中介
(五)陳獨秀:創造幸福并惠及社會、他人
(六)胡適:生命意義是自己創造的
(七)梁漱溟:用心思去創造
(八)楊絳:修煉自己,完善自身
(九)王蒙:人生就是生命的一次燃燒
(十)季羨林:對人類發展盡承上啟下的責任
(十一)湯一介:愛人類、愛國家、愛民族
(十二)梁曉聲:人生的意義在于承擔
(十三)羅素:渴望愛情,尋求知識,憐憫人類
(十四)卡萊爾:工作之中意義無窮
(十五)湯川秀樹:懷抱崇高理想,竭盡全力去實現
(十六)愛因斯坦:滿足人的需要,建立人間和諧美好的關系
(十七)阿德勒:生活的真正意義在于奉獻
(十八)弗蘭克爾:認真對待生活,恪盡人生責任
(十九)稻盛和夫:活著的時候為世界做出貢獻
(二十)威爾·杜蘭特:努力工作為包括我們自身的人類做貢獻
二 活出意義
(一)張正祥:三十年艱苦卓絕保衛滇池的農民
(二)葉青:連續多年呼吁并上書“兩會”促公車改革
(三)王順友:幾十年如一日行走在青藏高原大山中的郵遞員
(四)李桂林、陸建芬:在彝族山寨撐起“天梯學校”的夫婦倆
(五)王萬青:自愿離開上海到甘肅藏區當了一輩子醫生
(六)謝延信:早年喪妻,無怨無悔伺候岳父、岳母和智障內弟幾十年
(七)白芳禮:靠蹬三輪車捐資助學35萬
(八)何碉:主動捐獻器官的小女孩兒
(九)高淑珍:普通農村婦女多年堅持為殘疾兒童免費辦家庭課堂
(十)陳家順:為了農民工,局長變身民工當“臥底”
(十一)周月華、艾起:“爬”遍青山送醫上門
(十二)居馬泰:牧區行醫20年,免除診費近10萬
(十三)李前鋒:身為病人卻仍然志愿堅持在深山行醫
(十四)鐘晶:辭去城市醫院工作自愿當山村醫生的“80后”女孩
(十五)朱和平:一生高度敬業的垃圾清運工
(十六)楊皂:一生為鄉親義務修橋鋪路的“當代愚公”
(十七)區少坤:多年與公車私用現象做斗爭的廣州老伯
(十八)鄧衛星:幫助困難家庭孩子上學幾十年
(十九)馮友蘭:為中國哲學奮斗到生命的*后一息
(二十)聶紺弩:至死苦戀文學事業
(二十一)孟二冬:傳統文化和現代精神的完美融合
(二十二)汪俠:為了理想和信念,83歲第12次參加高考
(二十三)王廣亞:一生在臺灣和大陸獨資創辦十所學校奉獻社會
(二十四)陳樹菊:臺灣賣菜大嬸醬油拌飯捐千萬
(二十五)特蕾莎修女:活著就是愛
(二十六)卡內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二十七)比爾·蓋茨:世界首富將全部財產捐贈慈善事業
(二十八)盧安克:長期在中國偏遠山區支教的德國志愿者
(二十九)譚妮:她沒想過改變世界,但世界因她而改變
(三十)金能煥:韓國大法官退休后在夫人小超市“再就業”
三 思辨意義
(一)人生究竟有無意義
(二)人生意義的悖論
(三)意義悖論與人生智慧
四 創造意義
(一)人生意義的含義
(二)人生意義是各人自己創造出來的
(三)怎樣創造人生意義
(四)在創造意義的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
結語:在為他人為社會釋放正能量的過程中體驗意義
附錄:史鐵生怎樣看待人生意義
人生意義 節選
《心何以安人生意義/心何以安系列叢書》: 生存之所以空虛,在以下幾點中都能很明顯地表現出來:**,在生存的全形式中,“時”與“處”本身是無限的,而個人所擁有的極其有限;第二,現實唯一的生存方式,只是所謂“剎那的現在”的現象;第三,一切事物都是相關聯、相依憑的,個體不能單獨存在;第四,世上沒有“常駐”的東西,一切都在不停地流轉、變化;第五,人類的欲望是得隴而望蜀,永遠無法饜足;第六,人類的努力經常遭遇障礙,人類為了克服它,必須與之戰斗,予以剪除。 在“時”與“時”之中,或是由于“時”而發生的萬物的轉變,只不過是形式而已,在此形式之下,恒久不滅的“生存的意志”所表示的是,一切的努力都歸于空零。“時”以它的力量,使所有的東西在我們的手中化為烏有,萬物為此而喪失了真價值。 曾經存在的東西,如今已經不復存在。現在不存在的,恰和曾經不存在的東西一樣。然而現在所有的存在,在轉瞬間,又成了“曾經”存在。所以,“現存”盡管是如何的稀松平常,也總優于過去的*高價值,因為前者是現實的,兩者之間的關系,如同“有”之對于“無”。 我們的一生中雖然做了許多事情,但所擁“有”的,只不過是一瞬間而已,過后,就非以“曾經有過”這句話來表示不可了。午夜思維,我們難免感嘆我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貧乏,因而心里隱藏一種意識:如果那取之不盡的源泉屬于我們所有,我們不就可在其中得到新的生命之“時”?這是蘊藏在我們的本質*深處的意識,如果它不存在的話,我們眼看著我們短暫的生命時間,一刻刻地過去,恐怕會急得發瘋吧! 以這觀察為基底,的確可以建立如下的論說:只有“現在”才是真實的,其他的一切不過是思想的游戲,所以,人生的目的,人生的*大真理是及時行樂。但這種見解,也是*愚蠢的見解,因為在其次的瞬間就不復存在,如夢幻般完全消失,這樣的收獲,絕不值得我們費偌大的苦心和勞力去爭取。 個人的意志(欲望)又是永不知足的,滿足一個愿望,接著又產生更新的愿望,如此衍生不息,永無盡期。這個意志本身以為它是世界的主宰者,萬事萬物都隸屬它的管轄,所以,意志所感滿足的,不是“部分”,它非要“全體”不可,而“全體”是無限的——在各個現象的表現中,這個世界的主宰者(指“意志”)又獲得了幾何?實在少得可憐,大概僅僅能維持個人的肉體存在而已,看到這兒,實不禁令人興起同情之念。人類的可悲,即緣此而來。 所謂“人體”這個極巧妙錯綜的機關,*能完全顯現“生存意志”的個體,*后也不得不歸于一杯黃土,其全存在、全努力,很明顯的*后也委之于滅絕之手,這是永遠真實、正直的“自然”,以坦白的方法向我們陳述意志的全努力畢竟也是空虛,它也并不果敢。如果“生”的本身中有任何的價值,有絕對性的物質的話,當不會以“無”為目的。 人,經常需要養料,由物質不斷地流入和流出來維持我們的生存,由這現象,更可確證:“人體對物自體只不過是現象。”人類可比之于炊煙、火焰或者瀑布,如果沒有從他處而來的流入,立刻就會衰竭、停止。 我們可以說“生存的意志”的*后終結是“虛無”,而表現在純粹“現象”之中,同時,此虛無又是停止在“生存意志”的內部,而在“意志”之上放置其基礎。但這里還有若干不明之點—— 放眼世界,任何時刻、任何地點所目睹的景象,不外是人類面對一切威脅的危險和災殃,為維護自己的生命和存在,鼓起肉體和精神的全力,而不絕地戰斗、猛烈地力爭——蝸牛角上爭何事?生命和存在到底有何價值?我們若能考慮這些,當可發現脫離痛苦生存的若干空隙。但,這空虛立刻又被無聊和煩惱所襲,為了新的欲求,很快地變得狹隘。 生物愈高等,意志現象愈完全,智力愈發達,煩惱痛苦也就愈顯著。如此,欲望、煩惱循序接踵而來,人生沒有任何真正價值,只是由“需求”和“迷幻”所支使的活動。這種運動一旦停止,生存的絕對荒蕪和空虛便表現了出來。 任誰也不認為自己“現在”是非常的幸福,若做如是之想,那他是完全被它所醺醉了。 ……
人生意義 作者簡介
胡山林,生于1951年,河南省方城縣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信陽學院特聘教授,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 主要著作:《文學欣賞導引》、《文藝欣賞心理學》、《尋找靈魂的歸宿》、《文學與人生》、《文學概論》、《文學欣賞新編》、《極地之思》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