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夢的解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742425
- 條形碼:9787531742425 ; 978-7-5317-4242-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夢的解析 本書特色
被譽為“精神分析之父”
影響力享譽全球
提出“本我”“自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節”“力比多”等重要概念
曾獲得諾貝爾獎提名
夢的解析 內容簡介
《夢的解析》出版于1900年,已在全球范圍暢銷一百多年。它通過對夢境的心理學探索和解釋,不僅打破了幾千年來人類對夢的無知,同時還標志著精神分析理論的初步形成,所以被譽為精神分析第名著。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有意義的精神活動,可以通過精神分析這種心理學技巧進行解析。夢境所演示的,其實是內心某種愿望的達成,即使連那些不那么愉快的夢也是,只不過真實欲望在這個時候被偽裝起來了而已。
夢的解析 目錄
**章 1900年之前有關夢的科學文獻 / 1
第二章 夢的解析方法 / 7
第三章 夢是欲望的滿足 / 29
第四章 夢的偽裝 / 39
第五章 夢的材料和來源 / 63
A. 夢中*近的、無關緊要的印象材料 / 66
B. 幼兒經歷作為夢的材料來源 / 82
C. 來自軀體的夢的來源 / 105
D. 典型的夢 / 121
E. 考試夢 / 145
第六章 夢的運作 / 149
A. 凝縮作用 / 152
B. 轉移作用 / 169
C. 夢的表現方式 / 172
D. 關于夢的呈現 / 193
E. 用象征符號呈現夢:進一步典型夢例 / 201
F. 一些夢例——夢中的算術和語言 / 229
G. 荒謬的夢——理智在夢中的表現 / 242
H. 夢的情感 / 268
I. 潤飾作用 / 290
第七章 夢過程中的心理學 / 305
A. 夢的遺忘 / 309
B. 回歸想象 / 325
C. 愿望達成 / 338
D. 夢中驚醒,夢的功能,焦慮的夢 / 356
E. 原始過程和繼發過程;潛抑 / 368
F. 潛意識和意識——現實 / 384
夢的解析 節選
在以下篇章中我將證明,一種心理學方法能夠解析夢。應用這種方法進行分析,每個夢都呈現為充滿意義的心理結構,每個夢都同清醒狀態下的心理活動存在某種聯系。然后,我將試圖闡述奇異、費解的夢境表象下的深層活動,并且從這些深層活動中推斷心理動力的本質,這些心理動力之間通過產生沖突或者彼此吻合而形成夢境。如果做到這一點,我就達到了研究目的,因為這種分析方法把夢的研究融匯到更加綜合性的研究中,如果想要進行進一步分析,必須借助不同的研究資料,于是我的研究終止于此。
由于在論述過程中不會經常提及,所以我首先簡短地回顧其他作者對這一主題的觀點,以及夢在當代科學領域中的地位。盡管人類進行了幾千年的努力,但是對夢的科學理解沒有取得太大進展。研究這個主題的其他作者幾乎都承認這種現狀,我就不一一列舉個人觀點進行論證了。讀者會發現,盡管關于這個主題有很多令人興奮的觀察發現和大量有趣的材料,但是很少甚至沒有研究結果能夠揭示夢的本質,或者明確地探索夢的奧秘。而非本專業的學者對此更是知之甚少。
史前時代,原始人類對夢的構想以及這種構想對他們理解宇宙和靈魂的影響非常有趣,但是由于篇幅有限,我只能忍痛割愛,不去涉及。建議讀者參閱巴克、史賓塞、泰勒及其他作者的著作。我想要補充一句,在完成當前解析夢境這個任務之前,我們無從知道夢和對夢的思考有多么重要。原始時代對夢的定義似乎對后來的古希臘羅馬學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想當然地認定夢同他們信仰的超自然世界相關聯,認為夢把鬼神的啟示帶給人類。他們還認為,對于夢者來說夢有一定的具體目的,夢一般能夠用來預測未來。夢的內容紛繁復雜,夢對夢者產生千變萬化的影響,于是很難一致連貫地準確闡述,有必要根據夢的價值和可信度,進行多層次的區分和分組。因此,古代哲學家根據夢對未來的預測評價夢。
在亞里士多德提及夢的兩部著作中,夢已經被認作心理學問題。亞里士多德在著作中指出,夢并非神諭,夢并不具有神圣的起源,而是具有“魔性”的,因為夢的本質不是神圣的。也就是說,夢不是超自然的啟示,夢受到與神性具有一定聯系的人類精神法則的制約。夢被定義為睡眠者在睡眠中的心理活動。亞里士多德知曉一些夢的特征。比如,他認識到夢能夠把睡眠中接收的微小刺激信號轉換成強烈的感受。當睡眠者的某一個部位感受到溫熱的時候,他就會夢到自己從火中穿過,有炙熱的感覺。根據這個特點,亞里士多德得出結論:夢很容易向醫生展示在清醒狀態下觀察不到的身體變化的前兆。
正如我們曾經說過的那樣,亞里士多德之前的作者并不把夢當作一種夢的心理機制的產物,而是當作神諭。兩種衡量夢的不同趨勢在古代就已經露出端倪,而且一直影響著各個年代的人對夢的看法。在古代,人們就把夢分為真實、有價值的夢和徒勞、欺詐、空洞的夢,前者能夠警告夢者或者預示未來,而后者會誤導夢者,帶他走向毀滅。
當然,古代人們對夢的非科學的定義同他們的世界觀是一致的,是映射到外部的世界觀,通過精神生活擁有現實意義。不僅如此,這種觀點還探討了夢的記憶給清醒時刻的生活留下的印象,同其他心理內容相比,夢顯得怪異,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如果認為現代人不會相信夢具有超自然的本質,那就錯了。一些虔誠、神秘主義作者堅持超自然學說。當然,在缺乏科學闡釋、超自然主義盛行的時候,他們有充分理由堅持這樣的想法。經常還有一些人在其他方面反對故弄玄虛,但是卻用夢的不可解釋性論證他們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宗教信仰。一些哲學學派,例如謝林學派,對于夢的推崇印證了古代人們對夢的神性無可爭辯的信仰。對一些思想家來說,夢的預示意義仍然有待商榷。之所以會有這些不同的觀點,是因為無論訴諸于科學的思想家多么強烈地希望否定這些迷信的想法,但是心理學的闡釋仍然不能完全解釋現存的現象。
盡管認知夢的本質在某些方面非常重要,但是描述夢的科學認知史卻非常困難,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明確的方向上有任何進展,沒有搭建起一個由被驗證的研究結果形成的基礎平臺,于是后來的研究者也無所適從。每一個研究者在這個領域里都重新開始研究同一個問題。如果讓我按照時間順序歷數這樣的研究者,梳理一下他們對夢的研究結果,那么,我很可能無法清楚地描述這個主題的研究現狀。因此,我的研究方法不參照某一個研究者的觀點,而是參照主題。在解決具體有關夢的問題的時候,我會引用有關這個主題的文獻資料。
但是,這個領域的文獻不僅分散,而且同其他主題的文獻交織在一起,所以我無法掌握全部文獻,只能力求不忽視任何基本事實和觀點,其他請讀者諒解。
在后來的德語增補版中,作者補充道:
在本書**版和第二版之間沒有任何文獻補充,我來說明一下原因。雖然這個原因不一定能夠說服讀者,但我卻決心這樣做。在前面的緒論中,我已經悉數闡明了我要進行本主題文獻綜述的動機,如果繼續補充,則要耗費我大量的精力,而效果甚微。而在這九年時間里,沒有產生任何新的或者有價值的數據材料或者觀點,我的著作在出版之后,大多數文獻沒有提及或者討論,因此,也沒有得到所謂的研究夢的工作者的關注,印證了科學家討厭學習新知識的說法。文學評論家阿納托爾•法朗士說過:“科學家沒有好奇心!比绻诳茖W界也存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權利的話,那么也輪到我可以忽略所有在我的書出版之后的文獻了。在學術期刊中為數不多的幾篇評論也是錯誤百出,缺乏見解。我唯一想對批評我的著作的評論家們說的就是:再把這本書讀一遍,或者,應該讀一遍這本書再做評論。
在英文譯本發表后的一年,也就是1914年,作者在第四版德語增補版中說到:
從那以后,情況有了很大的轉變,在夢的解析這個領域的文獻中,我的研究不再受到忽視。但是新的形勢讓我更難進行文獻綜述。夢的解析這部書激起了新的爭論,帶來了新的問題,不同的作者用形式各異的方法表達觀點。但是在我構架出適用于這些作者的理論之前,我不想討論他們的研究結果。在以下的論述中我會提及近期文獻中我認為有價值的理論。
夢的解析 作者簡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醫生兼心理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學創始人。弗洛伊德終生從事寫作和臨床治療。他的思想極為深刻,探討問題中,往往引述歷代義學、歷史、醫學、哲學、宗教等材料。他思考敏銳、分析精細、推斷循回遞進、構思步步趨入,揭示出人們心靈的底層。提出了自戀、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結構論等重要理論,使精神分析成為了解全人類動機和人格的方法。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