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多元與和諧: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戰略選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280699
- 條形碼:9787562280699 ; 978-7-5622-806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多元與和諧: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戰略選擇 本書特色
民族院校是黨和國家為解決國內民族問題而建立的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在辦學宗旨、教育對象、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育方法等方面均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辦學體系,為我國民族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成功范式。全書圍繞“民族院校辦學的多元文化與社會和諧發展的共生互補”這一主題,對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特點及其類型,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歷史脈絡和發展趨勢,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現狀、問題以及國際化等,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理論闡述和實證分析,揭示了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本質和規律。本書將民族高等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從民族高等教育實踐中提升教育理論,又以理論指導育人實踐,從理論上闡明了以育人為中心的辦學理念,探索了民族院校如何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多元與和諧: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戰略選擇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通過文獻查閱和資料收集, 系統梳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歷史脈絡和發展趨勢, 深刻闡述了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特點、類型 ; 以六所國家民委委屬民族院校為個案, 運用“解剖麻雀”的方式著重分析了我國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運行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針對民族院校學生來源和民族地區需要, 探索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模式、方法與途徑。
多元與和諧: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戰略選擇 目錄
**節研究緣起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文獻回溯與研究問題
一、文獻回溯
二、研究的基本問題
第三節研究視角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視角
二、研究方法
第四節研究思路與研究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民族院校發展的歷史回溯
**節新中國建立初期民族教育政策的初步形成(1949年—1956年)
一、新中國民族教育方針政策
二、少數民族教育行政體制政策
三、民族院校辦學政策
四、雙語教育政策及少數民族教材、教學用語及課程等的特殊
措施
五、少數民族教育經費方面的特殊優惠政策
六、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師資、支援師資的特殊政策
七、招生及生活待遇方面給少數民族學生適度優惠
第二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民族教育政策(1956年—1965年)
一、關于民族教育行政體制政策
二、幫助少數民族創制和改革文字,重視雙語教育政策
三、關于民族教育經費和內地支持邊疆師資政策
第三節改革開放初期的少數民族教育政策(1978年—1993年)
一、關于少數民族教育的法律體系及其基本原則
二、關于改革開放初期民族教育行政體制政策
三、深化民族院校辦學體制改革政策
四、民族語文教學、雙語教學和少數民族文字教材政策
五、繼續在經費上給予民族教育特殊照顧政策
六、在招生中繼續給予少數民族學生特殊照顧政策
七、民族教育的對口支援與協作政策
第四節21世紀以來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2000年至今)
一、黨和國家頒布了系列民族教育的政策
二、民族院校創新實踐和發展
三、民族語文教學、雙語教學和民族文字教材建設政策
四、繼續在經費上給予民族教育特殊照顧政策
五、繼續加大民族教育的對口支援與協作政策
第三章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理論基礎
**節人的全面發展
一、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二、立德樹人的時代要求
三、大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特點
第二節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與中華文化的一體多元
一、中華民族多元一體
二、“兩個共同”、“兩個結合”與“兩個關鍵”
三、“三個離不開”
四、“四個認同”與“四個重點”
五、“五個維護”與“五個堅持”
六、民族地區“六大特征”
第三節教育、民族關系與和諧理論
一、和諧概念的闡釋
二、民族和諧的基本內涵
三、教育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四、五大發展理念下和諧教育的價值追求
第四章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問題探討
**節國內外人才培養模式概述
一、國外人才培養模式概述
二、國內人才培養模式概述
第二節 國內外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類型
一、“縱向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通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三、通識教育與專才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四、產學研合作的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第三節我國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概述
一、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特點與類型
二、民族院校人才培養的原則與制度
三、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特殊性與重要性
第四節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
一、高等學校定位分類
二、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定位的影響因素
三、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定位的價值取向
四、不同類型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第五章大類招生與大專業平臺人才培養模式
**節大類招生人才培養模式概述
一、大類招生的含義
二、大類招生的背景及發展
三、大類招生的現實需求
四、實施大類招生模式的條件
第二節大類招生培養模式的優劣和要求
一、大類招生培養模式的優勢
二、大類招生培養模式的劣勢
三、大類招生培養模式的要求
第三節大類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一、大類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原則
二、大類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關注點
三、大類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
第四節大專業平臺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
一、轉變培養理念
二、確定培養目標
三、更新課程體系
四、創新保障體系
五、改革評估方式
第五節大專業平臺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
一、將產業發展需求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二、相關者多重角色,實現教育的“面向性”
三、構建“政產學研”有機鏈,有效對接產業發展
第六章委屬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節六所委屬民族院校的基本情況
一、成立時間和起源
二、校址和區位分布
三、招生情況
第二節六所委屬民族院校的師資、學科、科研情況
一、師資隊伍建設
二、學科建設
三、科研水平
第三節人才培養模式個案的實踐探索
一、中南民族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歷史沿革
二、中南民族大學現階段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中南民族大學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第七章民族院校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研究
**節理論基礎
一、顧客滿意度理論
二、利益相關者理論
第二節服務質量評估模型
一、KANO模型
二、SERVQUAL模型
第三節研究設計與樣本數據篩選
一、研究設計
二、研究樣本與數據獲取
三、調查樣本的數據特征
第四節民族院校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的實證分析
一、獨立樣本T檢驗
二、教學質量滿意度測評分析
第五節教學質量滿意度測評分析
一、測評公式設計
二、測評結果分析
第八章民族院校教學質量保障標準研究
**節質量保障及教學質量
一、質量保障
二、質量保障理論基礎
三、教學質量
第二節民族院校本科教學質量標準
一、發達國家與我國本科教學質量標準比較分析
二、民族院校本科教學質量保障的特殊性
三、民族院校本科教學質量標準關鍵指標
第三節民族院校本科教學質量保障個案分析
一、民族院校本科教學質量概況
二、民族院校本科教學質量保障的個案分析
第四節民族院校本科教學質量保障策略
一、使命特殊,樹立科學的教學質量保障理念
二、生源特殊,開展服務學生的教學對象保障
三、教學特殊,實施培養學生的辦學條件保障
第九章民族院校教學質量發展性評估研究
**節核心概念和理論基礎
一、核心概念
二、理論基礎
第二節國外本科教學評估及經驗借鑒
一、部分發達國家本科教學評估現狀
二、國外高等院校教學評估經驗借鑒
第三節我國教學評估發展的歷史沿革
一、評估工作的恢復與起步階段(1977年—1985年)
二、評估工作試點與探索階段(1986年—2001年)
三、評估工作完善與規范化階段(2002年至今)
第四節民族院校本科教學評估現狀研究
一、調查設計
二、研究結果
三、民族院校本科教學評估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第五節民族院校發展性教學評估的對策和建議
一、以評促教,引領教師專業化發展
二、以督促學,提升督導人員自身能力
三、以學評教,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四、以生為本,完善學生評教制度
第十章民族院校國際合作辦學模式研究
**節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概述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含義
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基本內容
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基本特征
四、高等教育國際化相關的概念闡釋
五、我國大學的國際化發展
第二節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
一、觀念國際化
二、 機構國際化
三、學生結構國際化
四、教師結構國際化
五、 課程國際化
六、科研國際化
七、國內外合作共同辦學水平國際化
第三節我國民族院校國際化發展概述
一、我國民族院校的特點
二、我國民族院校國際化的溯源
三、我國民族院校國際化的成就
四、我國民族院校國際化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委屬民族院校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
一、委屬民族院校中外合作辦學現狀
二、委屬民族院校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現實審思
**節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
一、高等教育大眾化:量與質的矛盾統一
二、高等教育大眾化:量的增長與質變的非均衡性
三、對高等教育后大眾化理論的全面認識
四、后大眾化理論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
第二節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質量觀及主要矛盾
一、高等教育的質量觀
二、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的主要矛盾
第三節影響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因素及其優化
一、學校組織因素
二、教師主導因素
三、學生主體因素
第十二章 民族院校特色發展的戰略選擇
**節民族院校特色發展的思考
一、民族院校辦學特色的基本內涵
二、民族院校辦學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
三、民族院校如何形成辦學特色
四、民族院校特色發展的理性思考
第二節民族院校特色發展的目標與使命
一、民族院校特色發展的目標
二、民族院校發展的使命
第三節民族院校內部治理及其法制化
一、民族院校內部治理及組織特征
二、大學章程與民族院校內部治理
三、民族院校法制化及其路徑選擇
第四節民族院校國際化及路徑選擇
一、大學國際化的可行性
二、大學國際化的途徑
多元與和諧: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戰略選擇 作者簡介
王世忠,1963年生,湖北潛江人,畢業于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F任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基地主任,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學、民族教育理論與政策。出版專著26部,先后主持并完成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0余項,獲省部級社科獎5項,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民族教育研究》等報刊上發表論文100余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