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緬甸篇-海外農業調研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33378
- 條形碼:9787511633378 ; 978-7-5116-333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緬甸篇-海外農業調研報告 內容簡介
本書系海外農業調研報告——緬甸篇,從緬甸的農業發展現狀、農業發展呈現的特點、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未來農業發展思路,以及與我國的農業合作對策與前景展望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闡述,可作為較為珍貴的外國農業專業資料,推薦出版。
緬甸篇-海外農業調研報告 目錄
緬甸篇-海外農業調研報告 節選
**章緬甸概況 一、自然地理 緬甸位于印度支那半島西部。緬甸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的西藏和云南交界,東部與老撾和泰國相鄰,南鄰安達曼海,西南是孟加拉灣,西部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北長約2 090km,東西寬約925km。緬甸的大部分領土在北回歸線南側,屬于熱帶。 緬甸國土面積約為6766萬km2,海岸線長約為3 200km。整體地勢北高南低,北部、西部和東部被山脈占據。緬甸北段為高山區,西段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段為撣邦高原。夾在東西部高山和高原之間的,為地勢低平的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緬甸主要城市和農業區都集中于此。緬甸土地資源豐富,可耕面積達2 000萬hm2。其中,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河道縱橫,池塘密布,土地松軟而肥沃,水路交通方便,是緬甸有名的魚米之鄉,被譽為“緬甸糧倉”。 (一)地形地貌 緬甸是中南半島上面積*大的國家。位于東經9°29′~10°10′,北緯9°58′~28°31′。地勢是北高南低,中部是南北縱伸的平原。緬甸有2 832km長的海岸線和212 380hm2的大陸架。它西瀕孟加拉灣,東有狹長的德林依達山脈,南隔安達曼海與蘇門答臘島相望,西南面為尼科巴群島。此外,還擁有5 000萬hm2的灘涂濕地(陳慶根等,2000)。 緬甸屬于東南亞西部、中南半島西端。緬甸國土北接東亞的中國,南鄰印度洋,東臨東南亞的泰國和老撾,西靠南亞的印度和孟加拉國,是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戰略核心地帶,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廖亞輝等,2014)。 緬甸的地勢總體上是北高南低,山脈和河流也從北部延伸到南部(鐘智翔等,2012)。緬甸北部是中國的云貴高原、橫斷山脈以及青藏高原喜和馬拉雅山脈東側,南鄰大海。緬甸的山脈大多是中國喜馬拉雅山脈和橫斷山脈的余脈,河流也大多發源于中國。山脈主要分為兩支,一支位于緬甸東部,途經撣邦高原,到達德林達依;另一支經過緬甸西部,直達孟加拉灣。緬甸東、北、西部被山脈及高原包圍,中部和南部是伊洛瓦底江和錫唐河流域的沖積平原(廖亞輝等,2014)。 緬甸的國土主要有東部高原、西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若開海岸平原四部分組成(鐘智翔等,2012)。緬甸的東部高原,與中國的云貴高原相連接,實質上是云貴高原的延伸,和云貴高原的地質結構、巖石成分都有相似之處。整個高原從北向南延伸,呈狹長狀態。緬甸的西部山地主要由那加丘陵、阿拉干山脈組成,自北向南延伸一千多千米。那加丘陵綿延于印度和緬甸邊境,有數個海拔超高3 000m高峰數座,其中,薩拉馬蒂峰海拔3 926m,是印度和緬甸之間的分水線。阿拉干山脈,又被稱為若開山脈,從緬甸北部的欽嶺,向南延伸至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西南端、勃生河口西盡頭的內格雷斯角。阿拉干山脈海拔均超過2 000m,*高峰為維多利亞山,海拔為3 053m。該山脈有效阻擋了西南季風向緬甸中部輸送水汽,造成緬甸中部地區的干旱少雨。緬甸中部平原夾在東部高原和西部山地之間,主要是伊洛瓦底江和錫唐河流域的沖積平原,地勢平緩,主要以盆地和平原為主,零星分布淺山丘陵。緬甸中部是緬甸的中心地帶,*大城市仰光、首都內比都和古都曼德勒、蒲甘都位于中部平原地帶,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其中,著名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緬甸水稻的重要生產基地,每年向全世界出口大量的大米。若開海岸平原是位于若開山脈與孟加拉灣之間的狹長平原地帶,東側與中部平原相接,北側與孟加拉國相鄰,西鄰孟加拉灣。該地區盛產石油(廖亞輝等,2014)。 (二)氣候條件 在東南亞各國中,緬甸的地理位置*為偏北。由于緬甸特殊的地形,東、北、西三面被高山和高原包圍,阻止了北方冷空氣的入侵,而南部沖積平原面相大海,容易受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因此,緬甸大部分區域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廖亞輝等,2014)。 由于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3個季節(鐘智翔等,2012)。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熱月(4—5月)的平均氣溫為25~30℃。在緬甸撣邦高原以及伊洛瓦底江上游的高海拔地區,形成了小區域的溫帶氣候;在超過5 000m的個別高海拔地區,有常年不化的積雪。緬甸中部地區,如曼德勒省,是緬甸氣溫*高的地區。南部沿海,由于受海洋季風的影響,氣候比中部地區低一些(廖亞輝等,2014)。 緬甸雨量豐沛,降雨量自海岸向內陸逐漸減少。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月、7月、8月,其次為5月、9月、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 000mm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 000mm,屬于干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全國年平均降雨量1 000~2 500mm,但地區分布不均勻,八莫以北地區年降雨量在1 800mm左右,仰光地區在2 500mm左右,西海岸阿恰布和土瓦地區為*高,達4 800~5 900mm,而緬甸中部干旱地區年降雨量為*少(陳慶根等,2000)。曼德勒等地區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很小,因此,此地區年降水量不足,年降雨量8451mm,屬于緬甸干旱地帶(廖亞輝等,2014)。 (三)自然資源 1水資源 緬甸擁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其境內有四大河流、二大水系。這些河流不僅聯系著南北交通,也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廖亞輝等,2014),占東盟國家水利資源總量的40%(李敬,陳榮,2017)。 四大河流為西邊的伊洛瓦底江和親敦江,中南部的唐錫河,東部的薩爾溫江,分別歸于內陸的伊洛瓦底江水系和薩爾溫江水系,在其境內流程為約2 000km和1 046km(陳慶根等,2000)。其中,伊洛瓦底江簡稱伊江,即為我國古書上所稱的“大金沙江”“麗水”,是緬甸境內*主要的河流。伊洛瓦底江江水豐沛,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風景秀麗,物產豐富是緬甸燦爛文化的發源地。伊洛瓦底江侵蝕厲害,每年泄入海洋的泥沙很多,海岸不斷向外伸展。薩爾溫江水系是緬甸第二大水系。薩爾溫江的上游是我國的怒江,流入緬甸境內。縱觀撣邦高原,經過克耶邦、克倫邦、孟邦,在毛淡棉附近進入莫塔馬灣,全長3 200km左右。薩爾溫江是中南半島上的第二大河流,僅次于湄公河。它也是緬甸境內的第二大河流,長約1 660km。錫唐河全長560km,其河床寬淺,水量過少。東吁附近,枯水時水深半米到一米,漲水時泛濫(廖亞輝等,2014)。錫唐河口距仰光90km,附近有運河與勃固河相連接,通經仰光(鐘智翔等,2012)。 緬甸境內沒有較大的湖泊,*有名的是克欽邦的茵道枝湖和撣邦的萊茵湖。茵道枝湖在密支那西邊,形成于一次大地震之后,湖中間有島,湖三面被森林茂密的丘陵環繞,風景優美。萊茵湖的面積和茵道枝湖差不多,現在逐漸縮小。緬甸還有很多雨季形成的季節性湖泊。這些湖泊一年之中只存在大約五到六個月,可以灌溉田地,飼養魚蝦等有助于農業生產,也可進行觀光,豐富緬甸人民的旅游生活(廖亞輝等,2014)。緬甸中部有一個人工湖——密鐵拉湖,位于上緬甸干旱地區密鐵拉市近郊,是900年前水利工程的遺跡(鐘智翔等,2012)。 2土地資源 緬甸曾經是亞洲的糧倉,土地資源豐富。緬甸大部分地區雨量非常充足,一年可以種植三季水稻。1988年以來,隨著緬甸土地政策的不斷調整,鼓勵私人開墾空地、閑置地、荒地等措施的不斷實施,緬甸種植面積成倍擴大,農田水利設施也有很大的發展。緬甸主要產糧省還有很多尚未開發的耕地,空地、閑地和荒地待開發(廖亞輝等,2014)。緬甸土地利用空間巨大,全國適合進行農業生產的土地有4 4787萬英畝(鐘智翔等,2012)。 3生物資源 在中南半島,緬甸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國家。緬甸的植物種類非常多,有顯花植物、蘭科類、攀緣植物、棕櫚和竹類、草、形形色色的樹木等。柚木是緬甸*具有經濟價值的木材。柚木是世界上*貴重的木材之一,成材時間一般為普通樹木的4倍。柚木具有抗腐蝕性,堅固度與金屬差不多。柚木由于其高的耐久性和穩定性,可以廣泛應用于建筑、造船、家具制造等領域(廖亞輝等,2014)。 緬甸動物資源也非常豐富,種類繁多。其中陸地動物主要包括大象、虎、熊、鹿、犀牛、猿猴。緬甸的鳥類品種很多,主要的鳥類有孔雀、山雀、喜鵲、杜鵑、黃鸝、山鷓鴣、鶴、海鷗、燕子、鸚鵡、夜鶯等。緬甸的水生動物的種類也是非常豐富。此外,緬甸沿海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蝦。緬甸的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主要有3種:水獺、海豚和鯨魚(廖亞輝等,2014)。 4礦產資源 緬甸礦產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錫、鎢、鋅、鋁、銻、錳、金、銀等,寶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石油和天然氣在內陸及沿海有較大蘊藏量(李敬,陳榮,2017)。緬甸的石油和天然氣,主要分布在中央盆地伊洛瓦底江兩岸和沿海大陸架地區。陸上的主要油氣田有: 仁安羌、苗旺等。緬甸盛產寶石和玉石,種類繁多,品質上乘,并且儲量也很豐富。寶石有紅寶石、藍寶石、鉆石等近40 個品種(廖亞輝等,2014)。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