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美國電影美國文化 (插圖第4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03995
- 條形碼:9787220103995 ; 978-7-220-10399-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國電影美國文化 (插圖第4版) 本書特色
★16開平裝,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約翰·貝爾頓在羅格斯大學教電影和英文課程,是學術期刊《電影史》副主編,以美國電影史、文化與電影研究、經典電影理論研究為專長
★本書源自美國公共電視臺《美國電影》系列節目的配套讀物,1994年初版問世以來,反復修訂再版
★緊貼歷史語境,剖析社會轉型、技術革新、政治文化問題對電影題材、風格的重塑
★列舉450部電影,各種類型影片一網打盡。情節劇、歌舞片、喜劇片、戰爭片、西部片、科幻片、黑色電影……每種類型片有自己的專屬章節,每章結尾附有豐厚片單
★第4版新增《社交網絡》《大地驚雷》《阿凡達》等奧斯卡獲獎影片片例分析
本書立足于文化研究、新歷史主義等當代方法論,革新電影史書寫方式,把電影作為一種美學、技術、經濟、社會機制來描繪,介紹美國電影與文化互相塑造的歷史,是美國公共電視臺《美國電影》系列節目的配套讀物。作者主要論及制作模式、類型和類型體系、美國“二戰”后的歷史三大部分:首先,梳理了經典好萊塢敘事、風格和制片廠制度;其次,介紹了類型片的美學特色,及其作為一種經濟、文化現象如何體現美國民眾的身份認同危機;*后,以電視普及、冷戰、嬉皮士反文化運動、3D技術等關鍵詞為主題,揭示經濟變革、政治事件、科技發展對類型敘事的影響。
此次新版特別擴充了口碑或票房斬獲佳績的影片范例,如《社交網絡》《大地驚雷》《拆彈部隊》《阿凡達》《宿醉》,關注游戲敘事、后續市場等新概念,呈現更貼近當下的電影科技潮流和大眾文化熱點,幫助讀者洞悉隱匿其后的美國社會心理。
美國電影美國文化 (插圖第4版) 內容簡介
這本書懂電影,更懂歷史。
無需電影史、理論和美學等專業知識,不必像看傳統電影史一樣拼命硬記影人、片名,這本通識經典會用你*熟悉的視角——文化,把腦海中一部部零碎的類型片黏合成一片完整清晰的影史地圖,幫你輕松建立美國電影史的知識框架!
▲打破線性敘述傳統,多主題、多角度審視好萊塢制作模式與大眾文化的關系
▲定位具體時期,回顧類型片如何呈現美國大眾的身份認同危機和精神矛盾
▲緊貼歷史語境,剖析社會轉型、技術革新、政治文化問題對電影題材、風格的重塑
▲百余幅劇照及歷史照片,全方位展示美國電影與美國大眾文化百年變遷
▲第4版新增《社交網絡》《大地驚雷》《阿凡達》等奧斯卡獲獎影片片例分析
◎獨特學術視角 定位類型片的政治文化價值 充滿現代感的“新歷史主義”寫作視角,緊扣電影本體論和文化研究,展現美國電影如何編織美國夢、幫大眾渡過艱難時期!
◎列舉450部電影 各種類型影片一網打盡 情節劇、歌舞片、喜劇片、戰爭片、西部片、科幻片、黑色電影……每種類型片有自己的專屬章節。每章結尾附有豐厚片單!
◎古根海姆獎學者 二十多年來修訂、校正的心血 羅格斯大學電影課程教授約翰·貝爾頓自1994年來持續關注新影片、新文化現象,一手把握美國大眾文化脈搏。
◎百余幅劇照和歷史照片 不僅重溫經典影片場面,還能一窺冷戰時期、嬉皮士反文化運動時期的真實社會畫面!
◎第4版新增“恐怖電影與科幻電影”一章 類型片部分增加全新的章節,更全面折射美國大眾不同時期的心理癥結。
◎好萊塢與電視:先交戰,再言和! 20世紀50年代,觀影人數變少的根本原因竟是“民眾有錢了”?!電影用巨幕和3D技術宣戰,電視產業則用DVD和寬銀幕降服好萊塢!這本書懂電影,更懂歷史。
無需電影史、理論和美學等專業知識,不必像看傳統電影史一樣拼命硬記影人、片名,這本通識經典會用你*熟悉的視角——文化,把腦海中一部部零碎的類型片黏合成一片完整清晰的影史地圖,幫你輕松建立美國電影史的知識框架!
▲打破線性敘述傳統,多主題、多角度審視好萊塢制作模式與大眾文化的關系
▲定位具體時期,回顧類型片如何呈現美國大眾的身份認同危機和精神矛盾
▲緊貼歷史語境,剖析社會轉型、技術革新、政治文化問題對電影題材、風格的重塑
▲百余幅劇照及歷史照片,全方位展示美國電影與美國大眾文化百年變遷
▲第4版新增《社交網絡》《大地驚雷》《阿凡達》等奧斯卡獲獎影片片例分析
◎獨特學術視角 定位類型片的政治文化價值 充滿現代感的“新歷史主義”寫作視角,緊扣電影本體論和文化研究,展現美國電影如何編織美國夢、幫大眾渡過艱難時期!
◎列舉450部電影 各種類型影片一網打盡 情節劇、歌舞片、喜劇片、戰爭片、西部片、科幻片、黑色電影……每種類型片有自己的專屬章節。每章結尾附有豐厚片單!
◎古根海姆獎學者 二十多年來修訂、校正的心血 羅格斯大學電影課程教授約翰·貝爾頓自1994年來持續關注新影片、新文化現象,一手把握美國大眾文化脈搏。
◎百余幅劇照和歷史照片 不僅重溫經典影片場面,還能一窺冷戰時期、嬉皮士反文化運動時期的真實社會畫面!
◎第4版新增“恐怖電影與科幻電影”一章 類型片部分增加全新的章節,更全面折射美國大眾不同時期的心理癥結。
◎好萊塢與電視:先交戰,再言和! 20世紀50年代,觀影人數變少的根本原因竟是“民眾有錢了”?!電影用巨幕和3D技術宣戰,電視產業則用DVD和寬銀幕降服好萊塢!
◎信息時代的電影大盤點 為了抓住新一代影迷的幻想,好萊塢大拍游戲邏輯、布爾邏輯電影和奇幻電影,數字3D技術成為東風。
◎重要詞匯表解決術語難題 簡潔易懂的中英對照詞匯,讓介紹性電影史也有扎實的學術基礎。
美國電影美國文化 (插圖第4版) 目錄
美國電影美國文化 (插圖第4版) 節選
美國電影美國文化 (插圖第4版) 作者簡介
約翰·貝爾頓(John Belton),在羅格斯大學教授電影和英文課程,并擔任學術期刊《電影史》(Film History)副主編,主攻美國電影史、文化與電影研究、經典電影理論研究。曾獲2005—2006 年度古根海姆學者獎、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學術電影學者”稱號,曾任美國電影與電視工程師協會的檔案文獻和歷史委員會主席。著有《寬銀幕電影》《電影風格家》等書,其中《寬銀幕電影》獲1993 年克勞斯瑙—克勞斯圖書獎;編有《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 后窗 》《電影與大眾文化》等書。
譯者簡介
米靜,北京電影學院國際交流學院副院長,北京電影學院世界電影史方向碩士生、導演系電影藝術創作理論在讀博士生,曾經主持翻譯《美國電影美國文化》第2 版,參與翻譯《戀物與好奇》等著作。
馬夢妮,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碩士生,現就職于北京電影學院,主要譯著有《電影商業》(合譯)。約翰·貝爾頓(John Belton),在羅格斯大學教授電影和英文課程,并擔任學術期刊《電影史》(Film History)副主編,主攻美國電影史、文化與電影研究、經典電影理論研究。曾獲2005—2006 年度古根海姆學者獎、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學術電影學者”稱號,曾任美國電影與電視工程師協會的檔案文獻和歷史委員會主席。著有《寬銀幕電影》《電影風格家》等書,其中《寬銀幕電影》獲1993 年克勞斯瑙—克勞斯圖書獎;編有《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電影與大眾文化》等書。
譯者簡介
米靜,北京電影學院國際交流學院副院長,北京電影學院世界電影史方向碩士生、導演系電影藝術創作理論在讀博士生,曾經主持翻譯《美國電影美國文化》第2 版,參與翻譯《戀物與好奇》等著作。
馬夢妮,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碩士生,現就職于北京電影學院,主要譯著有《電影商業》(合譯)。
王瓊,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國際影視傳播方向碩士生,自由翻譯者。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