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陳其泰史學萃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093703
- 條形碼:9787508093703 ; 978-7-5080-9370-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陳其泰史學萃編 本書特色
陳其泰先生曾受教陳寅恪弟子劉節(jié)先生、師從史學大家白壽彝先生,主要在先秦兩漢史學、清代及近代學術史、20世紀中國史學領域耕耘,《陳其泰史學萃編》是他三十余年勤勤懇懇治學的結晶。全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和重大創(chuàng)新: 一、從文化視角研究史學。中國古代史學高度發(fā)達,但以往對史家、史著的研究,卻容易局限于單學科的范圍之內。陳其泰先生跳出這種窠臼,認識到歷史學的發(fā)展與文化學和其他學科有多向性的聯(lián)系,將“史學”與“文化”作互動考察,通過更加準確評價優(yōu)秀史家、史著的成就,增加我們對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豐富蘊涵的了解。《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史學與民族精神》《再建豐碑——班固與》《學術史沉思錄》等書,對于《史記》《漢書》《史通》《文史通義》,以及《春秋》《左傳》《日知錄》,乾嘉考史三大家錢大昕、王鳴盛、趙翼及龔自珍、魏源、崔述等名著、名家,提出了新的看法,做出了新的闡釋。 二、對“經”與“史”作貫通考察,拓展史學史學科的研究領域,《清代春秋公羊學通論》集中體現(xiàn)了這一研究成果。陳其泰先生認為,晚清公羊學說的展開,與清朝統(tǒng)治危機相激蕩,又與新思想的傳播相伴隨、相呼應。20世紀初,公羊學說在政治上的作用隨著變法失敗而告終結,但在思想文化層面,它卻成為中國學者接受西方進化論學說的思想基礎,并且是五四前后興起的“古史辨”派學術源頭之一。《清代春秋公羊學通論》對于深化先秦、西漢史學的研究和清代、近代學術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 三、探討傳統(tǒng)史學向近代史學轉變的途徑,闡發(fā)其理論意義,高度珍視20世紀中國史學的思想遺產。這些研究成果在《中國近代史學的歷程》《梁啟超評傳》《范文瀾學術思想評傳》有集中展現(xiàn)。“近代史學”的正式產生,以20世紀初梁啟超發(fā)表《新史學》,以及在此前后出版的新型學術史和通史著作為標志。近代史學是發(fā)揚傳統(tǒng)學術的精華與接受西方新學理二者結合的產物。由于中國文化悠久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滋養(yǎng),又適逢中西文化交流提供的相互對話、切磋和啟示,加上大量考古文物和稀有文獻重見天日,憑借這些難得的時代機遇,20世紀中國史家人才輩出、成果豐碩。20世紀中國史學遺產豐厚,形成了“三大干流”:新歷史考證學派、、馬克思主義史學流派、新史學流派。陳其泰先生對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流變和發(fā)展的評價尤為精到。他指出,這些年有的人由于痛恨教條主義,而不恰當地將之與提倡唯物史觀聯(lián)系起來。“十七年”中一度教條主義泛濫,其原因甚為復雜。不過“十七年”史學雖經歷了嚴重曲折,仍取得許多重大的成績。進入新時期以后,教條主義惡劣學風受到徹底清算,而實事求是、堅持唯物史觀與時俱進的優(yōu)良學風則更加顯示出其蓬蓬勃勃的活力。 四、認識到歷史編纂學作為新的學術增長點的重大意義。陳其泰先生認為,傳統(tǒng)史書體裁的豐富多樣充分顯示出中華文化的巨大創(chuàng)造力,每一種體裁都有成功之作,其成功包含著進步的史識,淵博的學識,高明的治史方法,合理、嚴密的編纂技巧,這些具有寶貴價值的內涵都承載在歷史編纂的成果之中。歷史編纂學既是史學史研究的內容之一,同時,它又是推進研究史學發(fā)展的新穎視角和重要方面。他認為,通過深入研究歷史編纂學,就能提出一系列新的課題,拓展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的研究廣度與深度。《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為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陳其泰史學萃編》是對時代需要的回應。我們處在一個中華傳統(tǒng)文化偉大復興的時代,傳統(tǒng)史學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具有高度發(fā)達的歷史意識,世代史家撰成的優(yōu)秀歷史著作,忠實地記載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奮斗史,生動地記載了國家不斷走向統(tǒng)一、各民族間的團結日益加強的歷史進程。陳其泰先生的著作通過更加準確評價優(yōu)秀史家、史著的成就,增加了我們對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豐富蘊涵的了解,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偉大創(chuàng)造力。陳其泰先生滿腔熱忱,對民族和國家的赤子之心字里行間可見,這種家國情懷是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士人精神的薪火傳承。
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陳其泰史學萃編 內容簡介
《陳其泰史學萃編》共九卷,約300萬字,包括:(一)《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二)《史學與民族精神》;(三)《清代春秋公羊學通論》;(四)《再建豐碑:班固與<漢書>》;(五)《梁啟超評傳》;(六)《范文瀾學術思想評傳》;(七)《中國近代史學的歷程》;(八)《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九)《學術史沉思錄》。匯集了陳其泰教授三十余年來的研究成果,對中國史學和文化作了深入發(fā)掘和闡釋,在多個學科領域作出開拓性貢獻,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理論價值。《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是《陳其泰史學萃編》的第八卷,收集的論文24篇,圍繞的是中國歷史編纂學研究和民族精神研究兩個中心,這是近年來筆者尤為關注的兩個學術領域。此書2011年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
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陳其泰史學萃編 目錄
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陳其泰史學萃編 作者簡介
陳其泰先生1939年出生在粵東韓江邊的一個小鎮(zhèn),1957年在中山大學歷史系學習,受教于陳寅恪弟子劉節(jié)先生,1963年7月從中山大學畢業(yè),1978年全國恢復統(tǒng)一招考研究生之后,考取了白壽彝先生指導的“中國史學史專業(yè)”研究生,從這時候起,用他自己的話說,“真正實現(xiàn)了大學時代從事本專業(yè)的夢想”。“我念研究生時已三十九歲,深感時間珍貴,時不我待,因而認真讀書、寫作。先后出版的著作有十一種,主編的著作二種,另有合著三種。”這本身就是一段歷史和傳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