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北魏密雲太守霍揚碑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49372
- 條形碼:9787100149372 ; 978-7-100-14937-2
- 裝幀:157g啞粉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魏密雲太守霍揚碑 本書特色
中國古代碑刻留存,因為分布廣袤、情況復雜,歷代著錄不盡能囊括,更兼兵燹戰亂、地震災害毀之太半,亦或摩崖難到、地辟無聞,使不能彰顯于后世。1920年代出土山西臨晉縣霍村之《密云太守霍揚碑》即此例也。霍揚碑為北魏密云太守霍揚之墓前神道碑,碑出土山西臨晉縣霍村,1920年遷入蒲阪中學。字體在隸楷之間,十七行,行二十七字。計453字,個別字有剝泐,大多可辨。全碑為花崗巖質,通高197厘米,現存山西省臨猗縣博物館。 碑文詳細記載霍氏家族仕宦史料。文中記載霍揚曾祖霍猛、祖父霍樹、父親霍明及子霍珍世系,惜乎俱為史所失載。可據此碑了解霍氏家族史料以及此一時期職官制度之大略。據碑文記載,此碑刻立于北魏景明五年(504)正月,景明為北魏宣武帝(元恪)年號,自公元500年至503年只有四年。景明五年已為正始元年,應是正月立碑者尚未知改元之故。同時,據民國傳世整拓,可見此碑碑額形式,其作為神道碑與供養像結合的較早一例,于中國古代碑碣形制研究中也頗具價值。
北魏密雲太守霍揚碑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碑刻留存,因為分布廣袤、情況復雜,歷代著錄不盡能囊括,更兼兵燹戰亂、地震災害毀之太半,亦或摩崖難到、地辟無聞,使不能彰顯于后世。1920年代出土山西臨晉縣霍村之《密云太守霍揚碑》即此例也。霍揚碑為北魏密云太守霍揚之墓前神道碑,碑出土山西臨晉縣霍村,1920年遷入蒲阪中學。字體在隸楷之間,十七行,行二十七字。計453字,個別字有剝泐,大多可辨。全碑為花崗巖質,通高197厘米,現存山西省臨猗縣博物館。碑文詳細記載霍氏家族仕宦史料。文中記載霍揚曾祖霍猛、祖父霍樹、父親霍明及子霍珍世系,惜乎俱為史所失載。可據此碑了解霍氏家族史料以及此一時期職官制度之大略。據碑文記載,此碑刻立于北魏景明五年(504)正月,景明為北魏宣武帝(元恪)年號,自公元500年至503年只有四年。景明五年已為正始元年,應是正月立碑者尚未知改元之故。同時,據民國傳世整拓,可見此碑碑額形式,其作為神道碑與供養像結合的較早一例,于中國古代碑碣形制研究中也頗具價值。
北魏密雲太守霍揚碑 作者簡介
薛曉源,博士,中央編譯局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兼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中國書畫》雜志專業委員會委員。主編《博物學經典譯叢》《博物學經典叢書》等,計三十多種博物學著作。 劉波,字荷生。原籍山西,1974年生于內蒙古。2005年畢業于南開大學,獲藝術史博士學位。現供職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理事,全國青聯委員,文化部青聯副主席。發表學術論文、藝術評論、隨筆、詩詞聯語等計四十余萬字。出版個人畫集、文集、書法集、譯著等著作十余部。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