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張懷江文獻集/中國美術學院學脈文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315945
- 條形碼:9787550315945 ; 978-7-5503-159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懷江文獻集/中國美術學院學脈文叢 內容簡介
劉江,1926年7月生,四川萬縣人。1945年入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預科習繪畫,1949年投筆從戎,1957年復學于浙江美院國畫系,得校長潘天壽教授書法、篆刻。1961年畢業留校任教書法、篆刻等課程。曾任中國書協創作評審委員,浙江書協副。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西泠印社執行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著有《福壽無疆》《吳昌碩篆刻及其章法》《篆刻常用反字字典》 《篆刻常用字字典》《吳昌碩印論圖釋》《吳昌碩篆刻及其刀法》《劉江甲骨文篆刻百印》 《劉江甲骨文書法百幅》等書。本書匯編了劉江先生藝術生涯中的較為重要的論文及其他協作,力圖客觀、全面地展現劉江先生的學術主張和藝術觀點。
張懷江文獻集/中國美術學院學脈文叢 目錄
“解放戰爭”時期浙南游擊區的美術工作 張懷江
我的藝術母親謝海燕老師張懷江
**次抉擇張懷江
我的主要經歷和藝事活動張懷江
畫為媒張懷江
魯迅教我握正刻刀 張懷江
“我當然仍要學習”——版畫家 張懷江 姜東舒
牛皮紙信封、銅勺和敲刀聲
——追憶父親張懷江生前二三事 張遠帆
魂系長江一懷念著名版畫家張懷江成綬臺
生的沉思——思懷江 洪禹平
夏日的回憶——寫在父親張懷江忌日周年 張遠帆
深切的懷念——追憶張懷江老師 王亨
深切懷念張懷江老師殷翔云
湖的懷念吳歡章
過客張潤秀
版畫建系念恩師(節錄)張奠宇
沉痛悼念張懷江老師裘沙
懷江兄,我的恩師顧奕興
追憶我的老師張懷江先生辜居
懷念張懷江老師張玉忠
二 作品
三 著述
建立“木刻批評”制度
意識需要改造
萬變與一宗——談談有關創作教學的一些問題
黑白刀木之間 張懷江講述辜居一記錄
我和黑白木刻
在生活的激流中
路口的思索
思痕
我在黑白刀木之間的探索
畫余斷想
四 研究
略談懷江的木刻沈金
捏刀向木四十年朱伯雄
張懷江的木刻藝術楊成寅
化心血為黑白——記“張懷江先生版畫展” 朱維明
張懷江的木刻藝術楊可揚
張懷江的藝術道路——紀念張懷江教授逝世一周年 朱維明
《張懷江畫集》序 王琦
予懷江先生出書說 袁采然
《張懷江談藝書簡》序 王伯敏
在浙江大學“張懷江版畫作品展”上的講話 馮遠
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張懷江版畫展”開幕式上的講話 李樺
心畫·心話——讀《張懷江談藝書簡》 朱維明
黑白的莊嚴——哉析張懷江的版畫圖式與精神內涵 安濱
既白既黑:張懷江的黑白木刻藝術及其他蔡楓
關于《建立“木刻批評”制度》的“再解讀”馮緒民
難得斑駁貴在傳心——重讀張懷江先生藝術及語錄許江
解讀早期張懷江的藝術本源 趙輝
為民族版畫增光添輝——張懷江先生創作感懷鄔繼德
不同生活的藝術記錄——張懷江早期速寫研究四則 辜居一徐賓
附錄
張懷江年表
張懷江文獻集/中國美術學院學脈文叢 節選
《張懷江文獻集/中國美術學院學脈文叢》: 先生在教藝的同時還教育我怎樣做人,他在信中諄諄告誡我:“做一個畫家,首先要做到‘為人之道’,沒有崇高的品質就不會有好的藝術作品,因為藝術是人們意識的反映,希望你能堅持這個方向去努力。”張老師的話語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腦海中。 次年夏季的一天,我初次去老師寓所拜望他時才發覺先生還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年長老者,而尚是三十多歲的年輕人,但他又確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記得那天他正在為后來深受好評的《魯迅與方志敏》木刻組畫作素描稿。盡管繁忙的創作任務纏身,先生還是熱情地與我談了很長時間。從美術基礎知識一直談到構圖創作。當我頓悟不該再多地打擾他手頭的創作活動時,才依依不舍地起身與老師告辭。 在那政治氣氛極不正常的年代,老師遭到了不公正的對待,走上了漫長坎坷的生活道路。先生失去了作為藝術家的正當權利,失卻了創作自由當然是*使他感到痛苦的事。但憑著對黨的信賴,對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是對心愛的藝術事業執著的追求,他終于堅強地挺了過來。我感到深深內疚的是在我們失去聯系的這段時期內,我沒有設法給老師帶去慰藉。 在1975年當我到杭州探問到他景云村的住址,再度去看望老師時,他與我久別重逢顯得十分高興。我們敘述這么多年來各自的工作、生活情況。雖然先生還處于逆境中,但他樂觀地對待人生,歡愉地告訴我多年來他的這間畫室兼臥室內常常坐滿社會上的美術青年,有時凳子不夠了,有些年輕人就坐在床邊聽候他的輔導……老師以無私地指導、幫助社會美術青年為己任,言談中流露出樂此不疲的精神與愿望,這是多么難能可貴呀!從懷江老師身上,我看到了中國一代知識分子令人無限敬仰的氣質與形象。 當陰霾散盡時,歷史終于證明老師光明磊落的一生。他在政治上得到徹底平反后給我的信函中寫道:“我的1957年問題,已于春節前夕得到徹底改正,現已恢復黨籍、恢復工資級別、恢復政治名譽……只要政治生命復生了,我就死無大憾矣!今天給你復信之便附此告你一聲,這不是喜訊,乃是歷史的本來面目而已。”至此,老師重新鼓起飽滿的創作激情,忘卻以往的一切不幸,在版畫藝術的道路上又邁開了大步。我深深理解他急著“趁夕陽再趕一程”,要把喪失的廿年光陰追回來的可貴的精神與抱負。 在先生的鼓勵下,我人到中年開始了版畫創作活動,先生對我這個“老學生”依舊是一往情深,在技法上不倦地進行指導。我非常欽佩老師的版畫常常有一個極富詩意的標題,對作品可說是錦上添花。先生對我的版畫小品的標題甚至也會認真提出他的意見與我一起反復推敲。當發現我在版畫創作上小有成績時更是談興濃濃,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兒子小崢在進美校前,亦曾數次攜作品前往張老師處討教。懷江老師熱情親切的話語,使孩子如沐陽光雨露,增添了奮發向上的力量。我們是父子二代人有幸得到懷江老師的教益。 每有機會去杭我必至先生處小坐,我們親切與融洽的晤談涉及面較廣,我總感到先生看各種問題都很全面、透徹,涉世處事時時顯露出他高尚的人品。老師思維活躍,言談又極富哲理。所以每當我在生活中碰到不如意事時,也總要去信給先生。1988年初,當我老父因病故世后,我一度處于難以自拔的悲痛境地,影響了自身的健康。于是又去信給老師以求開導,不久即收到了回復。老師在信中闡述了人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并詳盡分析了我父病亡的實際情況后,接著勸導我說:“對待親人的亡故,唯一正確的態度是化悲痛為力量,向前看,繼承前輩的遺志。”在信的結尾處他又深情地這樣寫道:“力求樂觀,致力藝術,注意身體,面向未來。這四點是我的贈言。”老師摯愛的話語對我來說有如良藥一帖,使我精神振作了起來。 然而萬萬想不到的是,上面所提的先生手札的復印件,現正在張師母處被珍藏著,它轉而作為懷江老師勸慰師母失去他后的話語了。這是老師怎樣也不會想到的,此事不免令人心酸。 先生過早地離開了我們,但先生高尚的品格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先生的精神激勵我直面人生,并在版畫藝術的園地里辛勤耕耘。 ……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