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許江藝術文集/中國美術學院名師典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315792
- 條形碼:9787550315792 ; 978-7-5503-157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許江藝術文集/中國美術學院名師典存 內容簡介
許江,福建人。1982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1988年作為訪問學者去德國漢堡美術學院研修,F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中國美術學院院長、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中國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浙江省油畫家協會。
許江藝術文集/中國美術學院名師典存 目錄
湖殤
“全球概念”與中國當代藝術的境遇
——寫在卡塞爾文獻展藝術策劃人訪華之際
架上話一
都市的鄉愁
大地之緣與天時之間——地之緣·亞洲當代藝術考察畫冊序
湖上觀城
影——寫在2004上海雙年展開幕之際
形、象、境淺說
一米的守望
大學的望境——論大學的建造與“大學”精神
遠望者日記
我與卡彼——兼談“遠西”的命題
設計危機與超設計使命
藝術創生的第三眼——_東京藝大中日韓高峰論壇發言
寫在建筑藝術學院成立之時
傳統、使命與困境中的執守
更名與正名
——從公共藝術學院更名談當代公共藝術研究的學術使命
學院的力量
打造中國學院的精英
山水擷心——從象山校園談中國園林
快城快客與上海策略
本土的拆解與重建
公共藝術,場所與記憶的疊影
重建先鋒
歷史巡回大道排演
意、寫及其大者-首屆杭州中國畫雙年展主題思考與自詰
評點霍米·巴巴——兼與四海為家者說“在地性”
重塑藝術的智性——以藝術之“象”作為方法
一個人的面容
重負重覓八十載——獻給中國美術學院版畫之路
包豪斯,一個神秘的郵包
體象三度——寫給“首屆中國油畫雙年展”
繪畫的糾結與詩
藝術如電-2012年上海雙年展序
學術生命接力五十年
——《書學之路·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創辦五十周年文獻集》序
雕塑中國——塑人、塑藝、塑風
繪心——“我們在繪畫中·中國油畫國美之路”前言
冊頁之魅
天地繪心——寫在《天地繪心——中國畫國美之路》出版之時
手上不絕的延綿
版魅
技藝之手
意匠——關于體道、技藝與意心
許江藝術文集/中國美術學院名師典存 節選
《中國美術學院名師典存:許江藝術文集》: 西湖,古今名湖! ≡诠律侥下矗椎涛鞫耍c跳出湖面的石平臺相鄰,有一條綠影綽約、水色佳麗的狹長湖畔。本世紀的初年,這里是一座名為羅苑的私家花園,從小瀛洲北歸的湖面上回望,這片灰白相間、民間飛檐與歐式廊柱錯落有致的樓閣,似點點畫舫,很有一番江南民舍的情致! 71年前,時任民國政府大學院院長的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正是在這里高聲宣布:“在西湖設立藝術院,創造美,使以后的人都改其迷信的心為愛美的心,借以完成人們真正的生活。”①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中國的**所國立藝術院就此誕生在這里。與羅苑一路之隔,是租用為校舍的照膽臺和蘇白二公祠,從蘇白二公祠往北是放鶴古亭,往南是平湖秋月,沿石階小徑上山,便攀上了孤山的山脊,西湖云水,盡收眼底! ≡缙诘膰⑺囆g院正是在這里,“與西湖朝夕相處于天光云影,晨曦落日之中”。②當年蔡元培先生提議國立藝術院應選擇風景秀麗之地,以避開城市囂張之氣,來汲引學者清醇的興趣和高尚的精神旨求。西湖,寄托著中國藝術教育的理想,她那獨有的鐘靈毓秀的風韻、悠遠深厚的文化品格是能夠帶給藝術家們得天獨厚的浪漫情懷,并注定要釀造出具有悠揚的激情和熾熱的追求的學院理想的! ∈兰o之初,蔡元培先生就以其不凡的遠見卓識,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啟蒙思想,企望從藝術的角度喚醒國民的民族意識,通過美育來實現國家的振興。他還利用旅歐考察的時機,深入了解西方的藝術,研究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親自組織和參與了一系列中西美術交流的活動。蔡元培先生的思想深深地吸引和啟發了當時正留學法國的青年畫家林風眠,他們很快便在異國他鄉結成了忘年之交。林風眠先生追隨蔡會以“實行整個的藝術運動、促進社會藝術化”為宗旨,內容囊括美術、音樂、戲劇,其提倡創造、反對貴族化、呼喚民眾藝術的鮮明立場和革新思想,震撼了當時中國的藝壇。同時,林風眠先生還在藝專實行“美術教育必須采用人體模特兒”的主張。這些舉動,在封建統治和軍閥盤踞的北京引起了軒然大波,林先生險遭不測,被迫南下。這之后,林先生全力投入國立藝術院的籌建,并在蔡元培先生的倡導之下,選址西湖之畔,創建了國立藝術院。這是林先生從事藝術運動的第二次高潮,也是他一生中激情奮進、意氣風發的*輝煌的時期。他以蔡元培先生的“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為建院方針,以“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為學術目標,來推進藝術運動的發展,促進新興藝術的誕生。這一次,林先生不僅為藝術院選擇了一個理想之地,更是傾注了他的“集中藝術界的力量”的想法,為藝術院聘請了一批當時*優秀的藝術家,他們中有留法回國的林文錚(教務長兼西洋美術史教授)、吳大羽(西畫主任教授)、李金發(雕塑主任教授)、劉既漂(圖案主任教授)、蔡威廉(西畫教授)、方干民(西畫教授)等等,有中國傳統深厚并志在創新的潘天壽(國畫主任教授)、李苦禪(國畫教授)等等,有從北京藝專畢業的劉開渠(雕塑教授)、雷圭元(圖案教授)等等。這樣的積學敦品、兼通理法的藝術集群,在當時的中國是出類拔萃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