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繡畫:中國江南傳統刺繡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315402
- 條形碼:9787550315402 ; 978-7-5503-154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繡畫:中國江南傳統刺繡研究 內容簡介
刺繡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中專屬婦女的獨特一支。作為一門女紅技巧,刺繡長期以來得不到藝術殿堂的認可,也得不到理論研究界的重視,為文化史界忽略。其實中國傳統刺繡在漫漫發展歷程中,除了實用性、裝飾性、民俗性及技巧成分,也包涵著相當程度的書畫藝術性。本書將追溯中國江南傳統刺繡之代表——“蘇繡”的歷史,著眼于對繡畫傳統的挖掘,聚焦于顧繡和丁氏《繡譜》,從個案的文獻整理及理論的文本分析兩個角度切入,并通過對繡與繪、針與箴的史學溯源,及歷代女性繡繪兼備者的比較搜集,來對中國江南傳統刺繡中的繡畫的“藝”之內涵進行有美術史研究價值的針對性闡述,同時結合今日蘇繡之鄉鎮湖的考察調研為其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
繡畫:中國江南傳統刺繡研究 目錄
作為知識的繡畫范景中
織物般的生命方式——寫給許嘉的《繡畫》許江
引言
一
二
三
**章 繡與畫
刺繡之定義
繡畫和畫繡
刺繡與繪畫
針與箴
蘇繡和顧繡
第二章 顧繡研究
顧繡研究小史
露香園顧氏
善繡顧氏女眷
顧姬
韓希孟
張來妻顧氏與顧蘭玉
其他
顧繡精品釋例
《東山圖》
《十六應真圖冊》
《韓希孟繡花卉蟲魚冊》
顧繡之特點
顧繡之影響
第三章 丁氏《繡譜》研究
繡譜之歷史
《繡譜》之后繼者
為繡作譜
丁氏《繡譜》
擇地**
選樣第二
取材第三
辨色第四
程工第五
論品第六
丁佩考
結語
鎮湖調查報告
圖錄
參考文獻
后記
繡畫:中國江南傳統刺繡研究 節選
《繡畫:中國江南傳統刺繡研究》: 丁佩,字步珊,華亭人(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詳。《繡譜》成書于道光元年七月初六,自言“繡余清暇,偶爾濡毫,積久輒成篇帙,未敢出以示人”,亦未出版,直到1828年二友人殷切索書,她才想到刻版流布,自刊十二梅花連理樓刻本,分上下兩卷。1927年武進涉園石印本正是據此本翻印。1928年神州國光社排印本《美術叢書》二集第七輯中也收錄此書。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續修四庫全書1115冊·子部·譜錄類》亦收錄這一版刻本。《繡譜》共約七千字,卷上含《擇地》《選樣》《取材》三篇,卷下含《辨色》《程工》《論品》三篇,每一篇下又各分細目。《繡譜》前有李琬遇和朱澄序、丁佩《自序》及顧作琮和黃韞生題詞,正文前有《例文》及金湘跋,后有沈善寶后序。 《繡譜》自序寫于1821年,例言作于1828年出版之前。除了簡單介紹自己外,透露出幾個信息:一是談作譜之必要、寫書之目的,期望能夠“拋磚引玉”;二是聲明此書僅專門討論閨閣繡畫,其他實用性刺繡技法道理相通,她不再贅言;三是解釋自己為何不在書后附上繡樣插圖,因為考慮到各地喜好樣式不同,刺繡經驗不能執著于形式,少即是多;*后說明此書在完成七年后才出版的緣由。 《繡譜》開篇就論述刺繡“古來未有譜之者”的原因,及刺繡作譜的必要性。自序開篇日:“工居四德之末,而繡又特女工之一技耳。古人未有譜之者,以其無足重輕也。”女紅居四德之末,刺繡只是女紅之中的一項技巧,可見其無足輕重,所以古來未有譜。四德,亦稱四行。《后漢書·曹世叔妻傳》:“女有四行:一日婦德,二日婦言,三日婦容,四日婦功。”指女子的品德、言語、容儀、女紅。“婦功”排在*末,班昭認為“專心紡績,不好戲笑;潔齊酒食,以奉賓客,是謂婦功”且“婦功不必工巧過人也”,言婦功為女子之職責,而非技巧的賣弄。 廣義的婦功范疇包括采桑養蠶、紡績織作、洗衣做飯、奉養公婆、照顧丈夫、生養子女、招待賓客等家庭內外事務。狹義的婦功即指“女紅”,指女子所做的紡織、縫紉、刺繡等工作及其成品。古時兒童就開始按性別訓練:“女則課紡績,男則課詩書。”從班昭的觀念可以推知,古時刺繡僅是狹義婦功范疇中的一項技巧,觀賞性大于實用性,主要用于美觀的裝飾,傳統婦功注重實用,因此刺繡便不被看重了。 然而,在閨閣之中,“藉以陶淑性情者,莫善于此”,它能“使好動者靜,好言者默”,從而“戒慵惰,息紛紜”,這是對于刺繡者的好處說的。另一方面,對于繡品本身而言,大到飾于廟堂,小至衣帶佩巾等隨身物品,都能顯得光彩奪目,趣致盎然。刺繡雖是工藝技巧,但它“師造化以賦形,究萬物之情態”,與文章、繪畫、書法同樣妙不可言。如此兩方面看來,刺繡若沒有既定的方法可以遵循的話,就很難深入探求其發展方向,大多數婦女只停留于*基本的技巧熟練水平,有人因“無成法可宗”于是“厭而棄去”,這或許就是世間罕見刺繡高手的原因。可見,丁佩認為作譜之目的不在于整理歸納理論本身,而在于通過作譜使刺繡有“成法可宗”,可“究其趨”,從而反過來指導更多的婦女在實踐中提高繡藝。 除了丁佩自序,李琬遇的序也分析了為何女紅之事素來無譜的原因,兩者可以相互補充印證。她主要通過論述萬物都需有譜可依,說明世間一切都需要典范和基礎的道理。 “譜,籍錄也。”譜為按事物的類別或系統編成的書籍。自古以來,以“譜”為名,或不以為名卻有其實的書籍眾多,除了書譜、畫譜、印譜、硯譜、墨譜、琴譜、茶譜、食譜、箋譜、藥譜、陶器譜、石譜、玉譜等較為常見的譜類,即琴棋書畫、筆墨紙硯、玉石陶瓷,還有劍譜、牌譜、園譜、裝潢譜、酒譜、粥譜、發飾譜、蹴鞠譜、羽扇譜、鏡譜、泉譜、花譜、果譜、植物譜、竹譜、煙譜、貓譜、鳥譜、獸譜、馬譜、虎譜、蟲譜、蛇譜、蟹譜等52,觸及一切生活瑣碎、花草樹木、蟲魚鳥獸。李琬遇更是把“譜”之范圍擴大:“齊治均平,則以堯舜為譜;格致誠正,則以孔孟為譜。談文章者祖《典謨》,習詩賦者本《風》《騷》。以及陰陽卜筮、雜技百家,莫不各有沿襲,無非譜也。”53即使自然存在的天地萬物,都有人撰譜,那么“明明有蹊徑可尋、有意象可窺者”的人為之事,就更需作譜了。 ……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