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xué)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jīng)典:水滸傳(上下冊)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叢書名人傳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2283129
- 條形碼:9787552283129 ; 978-7-5522-8312-9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叢書名人傳 內(nèi)容簡介
羅曼·羅蘭著的《名人傳》里的三個人,一個是德國的音樂家貝多芬,一個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畫家、詩人米開朗琪羅,另一個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雖然各自的事業(yè)不同,貢獻不同,所處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他們都是各自領(lǐng)域里的偉人。三部傳記都著重記載他們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chuàng)造能表現(xiàn)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獻出了畢生精力的故事。他們或遭受著病痛的折磨,或身處悲慘的境地,或經(jīng)歷著內(nèi)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疊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惱,能讓人喪失理智甚至窒息。他們之所以能堅持下去,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貝多芬供大家欣賞的音樂,是他“用痛苦換來的歡樂”。米開朗琪羅留給后世的不朽杰作,是他一生血淚的凝聚。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說里描述了萬千生靈的渺小與他們偉大的心靈,描述了他們的痛苦以及痛苦中得到的和諧,借以播送愛的種子,傳達自己的信仰——“當一切人都實現(xiàn)了幸福的時候,塵世才能有幸福存在”。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叢書名人傳 目錄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叢書名人傳 節(jié)選
《名人傳(八年級)/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叢書》: 童年 1770年12月16日,貝多芬生于鄰近科隆①的波恩一所破舊小屋的閣樓上。他出身于一個音樂世家,祖父二十歲時來到了波恩,做了當?shù)卮蠊臉烽L;父親是個既無才華而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個女傭,一個廚師的女兒,**次嫁給了一個男仆,丈夫死了之后才改嫁給貝多芬的父親! 】嚯y的童年,缺少莫扎特享受過的那種家庭溫暖。命運似乎是有意地捉弄他,從一開始,人生于他就像一場凄慘而殘暴的戰(zhàn)斗。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總是把他當作神童一樣四處炫耀。四歲時,父親就把他一連幾個小時地“釘”在鋼琴前,或者給他一把小提琴,把他關(guān)在房間里,他就整天地坐在鋼琴前,或用一把小提琴進行著無休止的枯燥乏味的練習(xí)。聽到外面小朋友玩耍的嬉鬧聲,他是多么希望能和小朋友一同玩耍,但是這些練習(xí)壓得他透不過氣來。他差一點兒因為這而永遠厭惡藝術(shù)。父親必須使用暴力才能使貝多芬學(xué)習(xí)音樂,有時粗暴地向他大叫,有時用皮鞭抽打他。貝多芬盡管很愛音樂,但父親的嚴厲使他覺得練琴是一件殘忍的事情,這已經(jīng)失去了音樂本身所具有的歡樂。十一歲時,他進了劇院樂團;十三歲時,他當了管風(fēng)琴手。他總算不厭惡音樂了,這算非常幸運的事了。1787年,貝多芬的母親因為肺病去世了,這對年輕的貝多芬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失去了他熱愛的母親!皩ξ襾碚f,她是那么善良,那么值得愛戴,是我*好的朋友!啊,當我會喊‘媽媽’這個甜蜜的稱呼,而她又能聽得見的時候,誰能比我更幸福哇?”而且他認為自己也染上了與母親同樣的病,他常常覺得不舒服,從那時起,一種對人生的莫名的憂郁開始折磨他的精神和肉體。十七歲的時候,他成了一家之主,擔(dān)負起對兩個弟弟的教育重任。他不得不羞愧地要求酗酒成性的父親退休,因為他的父親因酗酒而不能主持家事,人家甚至怕他父親揮霍,連父親的養(yǎng)老金都要他來領(lǐng)取。這一件件悲慘的事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為了維持家庭的生計,他在波恩的一個人家找到了一個親切的依托,他遇到了讓他珍視一生的布勒寧一家。這個家族中有一個比貝多芬小兩歲的可愛的女孩兒,叫埃萊奧諾雷·德·布勒寧。他教她音樂,并領(lǐng)她走向詩歌。她是他童年的伙伴,也許二人之間有了一種十分溫柔的感情。埃萊奧諾雷后來嫁給了韋格勒醫(yī)生,后者也是貝多芬的好友之一,直到*后,他們之間都一直保持著*純潔的友誼。這可以從韋格勒和埃萊奧諾雷與忠實的老友之間的書信往來得到印證。當三個人都垂垂老矣時,友情更加顯得動人,而且心靈仍如從前一樣年輕! ∝惗喾业耐瓯M管非常悲慘,可是他對童年,對童年待過的地方,始終保存著一種溫馨而凄涼的回憶。后來他被迫離開波恩,來到了維也納,他幾乎一生都住在這里。在大都市維也納及其無聊的近郊,他從未忘懷過萊茵河谷以及他所稱的“我們的父親河——萊茵河”。萊茵河仿佛一個流淌的靈魂,給了他無窮的思想和力量,他親切地稱萊茵河為“父親”。在這里,貝多芬度過了他生命的頭二十年。在這里,他少年的心靈之夢形成了——那一片片的草原懶洋洋地漂浮在水面上,自霧籠罩的白楊、矮樹叢和垂柳,以及果樹,都把它們的根浸泡在平靜但湍急的水流中——還有那些村莊、教堂,甚至墓地,也懶洋洋地睜著好奇的眼睛俯瞰著河岸——而在遠處,藍色的七峰山在天空里繪出昏暗的身影,山上已成廢墟的古堡矗立著,瘦削而古怪的輪廓顯現(xiàn)出來。他的心永遠地維系在這片土地上,直到生命的*后一刻,他仍夢想著再見到它,但始終未能如愿。貝多芬在給他朋友的信中曾經(jīng)說:我的家鄉(xiāng),我出生的美麗的地方,在我眼里,始終與我離開它時一樣美麗、一樣明亮。 ……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xué)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jīng)典常談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