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南開大學出版社四川方言區普通話訓練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0055524
- 條形碼:9787310055524 ; 978-7-310-0555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南開大學出版社四川方言區普通話訓練教程 內容簡介
四川省位于中國的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介于東經92°21′~108°12′和北緯26°03′~34°19′之間,東西長1075余公里,南北寬900多公里。東連湘、鄂,南鄰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陜三省。面積達48.6萬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內蒙古和青海,居全國第五位。 全省地貌東西差異大,地形復雜多樣。四川位于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級和第二級,即處于**級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帶,高低海拔相差懸殊,西高東低特點特別明顯。西部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東部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間。全省可分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四川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面積16.5萬平方公里。盆地北部為秦嶺,東部為米倉山、大巴山,南部為大婁山,西北部被龍門山、邛崍山等山地環繞。該區氣候溫暖濕潤,冬暖夏熱,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達900-1200毫米,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農業利用方式為一年兩熟制。盆地西部為川西平原,土地肥沃,為都江堰自流灌溉區,土地生產能力高;盆地中部為紫色丘陵區,海拔400-800米,地勢微向南傾斜,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從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長江:盆地東部為川東平行嶺谷區,分別為華鎣山、銅鑼山、明月山。
南開大學出版社四川方言區普通話訓練教程 目錄
南開大學出版社四川方言區普通話訓練教程 節選
《四川方言區普通話訓練教程》: 一、中國語言的分布 (一)民族語言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語言復雜。除漢族外,已確定民族成分的有55個少數民族,約占我國人口總數的8%,分布在占全國總面積50%~60%的土地上。根據民族語文工作者的調查研究,我國大多數少數民族使用自己的語言,但也有一些少數民族除了使用母語以外,還使用另外一種或幾種語言。例如蒙古族主要使用蒙古語,但生活在云南的蒙古族人還使用卡卓語,生活在新疆的蒙古族人還使用圖瓦語;景頗族主要使用景頗語,但部分景頗族還使用載瓦、浪速、波拉、勒期等語言;門巴族除了使用門巴語外,還使用倉洛語等。根據民族語言工作者的統計,我國55個少數民族,共使用200多種語言。 這些語言分別屬于五個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和印歐語系。漢藏語系又可分為漢語和藏緬、壯侗、苗瑤三個語族。藏緬語族包含200多個語種,其中又分為10個語支:喜馬拉雅語支、那嘎一博多語支、庫基一欽語支、藏語支、彝語支、羌語支、賴語支、克倫語支、緬語支、景頗語支。壯侗語族分為4個語支:壯傣語支、侗水語支、黎語支、仡央語支,包括20余個語種。苗瑤語也分為3個語支:苗語支、瑤語支和畬語支,包括約10個語種。 (二)漢語方言 我國不僅有種類繁多的少數民族語言,就使用人口*多的漢語而言,也分為八大方言區(也有七大方言區或十大方言區的說法),不同方言之間的口語發音差異巨大。八大方言分別為:北方方言(官話)、客家方言(客家話)、吳方言(吳語)、粵方言(粵語)、湘方言(湘語)、閩方言(閩語)、贛方言(贛語)、晉方言(晉語)。北方方言是以北京話為基礎定義的北方部分語言的統稱,它通行于:長江以北各省的漢族地區(除山西);長江下游鎮江(除丹陽、丹徒)、南京北部及皖南部分沿江地帶;湖北省除東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區;廣西省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區;云南、四川、貴州三省少數民族區域以外的全部漢族地區。客家方言是漢族客家民系的母語,漢族客家民系包括粵東客家人、東江水源人、粵西一桂南涯人、四川客家人、香港客家人、臺灣客家人等,分布區域非常廣泛,遍及中國東南沿海、南部、西部等省份、香港新界北區、臺灣等地。吳方言又稱江浙話或江南話,是我國東南省份一些地方的方言,通行于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浦城等地。粵方言又稱粵語,俗稱廣東話,以珠江三角洲為分布中心,在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等地廣泛使用。湘方言又稱湖南話,是生活在湘江流域及其支系一帶湖湘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使用人口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區,包括長沙、株洲、湘潭、岳陽、益陽、婁底、衡陽、邵陽、永州等地。閩方言又稱閩語,是漢語八大方言中語言現象*復雜、內部分歧*大的一種方言。主要分布地為福建、臺灣、海南、浙江南部、廣東東南部和南部以及江西、廣西、江蘇的個別地區。贛方言,又名江西話,使用人口主要分布在江西贛江中下游、撫河流域及鄱陽湖流域及其周邊、湘東和閩西北、皖西南、鄂東南和湘西南等地區,另外在浙江、陜西還有少數贛語方言島。晉方言是中國北方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主要使用地區有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陜西省北部、河南省黃河以北大部、河北省西部,地跨175個市縣。 (三)漢語普通話 鑒于我國語言種類的多樣性與復雜性,為了便于人們之間的交流,推行統一的語言勢在必行。因此,“普通話”一詞應運而生,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在《江蘇新字母》-書中把漢語分為“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他不僅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確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也就是后來的國語。1909年清政府將北京官話命名為國語,推行其為全國范圍內通用的語言。民國時期多次為國語制定標準,確立了以北京語音為中心的地位,并在此后逐漸鞏固下來。1949年中央政府確定現代標準漢語由國語改稱普通話,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準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標準后又于1955年向全國推廣。普通話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二、四川地區的民族語言 四川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也是全國*大的彝族聚居區、第二大藏族聚居區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四川境內一共有14個世居少數民族,包括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除了回族、滿族、蒙古族,其他民族都使用本民族語言,這些民族語言主要分布在川西和川南地區。 ……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