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智慧全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22445
- 條形碼:9787552022445 ; 978-7-5520-224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智慧全書 本書特色
★16開平裝,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
★主編夏咸淳,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明清文學研究專家,長期從事中國歷史文化研究,是中國歷代智慧研究的權威,首創“智慧學”
★書中所匯集的中國智慧故事都見于歷史文獻
★語言通俗精煉,篇幅簡短意賅,情節搖曳多姿
中華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智慧,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晶,也是促進人類文明的動力之一。本書依據歷史文獻,循著從先秦以迄清末的時序,輯錄六百多個古人用智事例,串連起一部完整的中華民族智慧史,以供讀者閱讀了解。所涉及的人物既有政治家、軍事家,亦有中下層平民百姓,從治國之道到治家、治身之道,包羅萬象,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閱讀本書,不但可以啟迪心智,而且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沒有智慧的故事,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樣。《中國智慧全書》所匯集的中國智慧故事都見于歷史文獻。本書在編著的過程中沙里淘金,精益求精,力求語言通俗精煉、篇幅簡短意賅、情節搖曳多姿。這些故事能啟迪您的智慧,燭照您美好的前程。
中國智慧全書 內容簡介
沒有智慧的故事,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樣。《中國智慧全書》所匯集的中國智慧故事都見于歷史文獻。在編著的過程中沙里淘金,精益求精,力求語言通俗精煉、篇幅簡短意賅、情節搖曳多姿。這些故事能啟迪您的智慧,燭照您美好的前程。
中國智慧全書中國智慧全書 前言
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又聰明機智的民族。歷史上曾出現過無數聰穎過人、足智多謀的人物,其人其事載于各種史籍。司馬遷《史記》描繪了春秋戰國秦漢時代眾多智者群像,如晏嬰、范蠡、孫武、孫臏、樗里子、甘羅、毛遂、馮驩、藺相如、張良、陳平、東方朔等等。秦惠王之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謂之“智囊”,這一名詞約出現于公元前330年,在中外歷史上當是早的了。司馬遷贊揚藺相如智勇雙全,陳平“常出奇計,救糾紛之難,振國家之患”,對戰國蘇秦、張儀、范睢、蔡澤等縱橫捭闔之士雖有譏貶,但也肯定他們“其智有過人者”。后世大凡思想活潑的人士大都認同司馬遷尚智的文化觀念。民間口頭文學、通俗小說、戲曲評書也都喜愛講說搬演智慧人物故事,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劉伯溫,還有聰明伶俐的小紅娘,機智滑黠的孫悟空等等,都是智慧的化身,家喻戶曉,為老百姓所津津樂道。推崇智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亮點,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皆如此。中國智慧滲透并表現于政治、法律、軍事、外交、經濟、科技、文學、藝術、宗教、哲學等社會生活和意識形態各個領域。當歷史轉折轉型,或者國家強盛開放之時,往往就是民族智慧開啟迸發之日,如周秦、漢魏、隋唐、明清之際。
中國人不但愛講智慧故事,還重視對智慧作學理性探究。其言論大多不成系統,鮮見宏篇專論,常常是零碎的,甚至是點評式的三言兩語,卻精警深邃,如龍睛鳳目,光焰燭人醒世。此類言論在明代中后期特多,主要觀點有:
智如光。日、月、星、火炬都能發光,照見萬物,世界有光則明,無光則暗。人之智猶如日月星炬之光,有智方能明察物象事理,明辨是非真偽,行動有指南,做事有準星,不至于犯大錯誤或少犯錯誤,知錯而能改。“夫智如日月,皎若星辰,照見大地,物物賦事。”(李贄)“賦事”,成事也。人若無智光燭照,等于在黑暗中胡亂摸索,非常危險。“無智之士,如走落日、死月、熄炬之下”,不是碰壁,就是摔跤,以至送命,“墮于深淵,則畢其命而已矣”(張明弼)。
智如水。“人有智,猶地有水”,“智猶水然,藏于地中者性,鑿而出之者學。”(馮夢龍)土地含水分,是土地之屬性;人有靈智,為人之屬性。土地不含水,“則為焦土”;人無靈智,“則為行尸”。靈智是人的本性、潛能,必須通過后天的學習、實踐,加以開發(所謂“鑿”),使之汩汩流淌,才能放射其光焰,發揮其能量。而艱難困苦環境的“淬礪磨煉”,對智慧的增長,特別對大智慧之人的鍛鑄尤其重要,“心機震撼之后,靈機逼極而通,而智慧生焉。”(袁中道)
智有正邪之別。智慧作為人的一種潛能,人人皆有,本屬中性,而用智者品行、動機、效果不同,便有了正智、邪智的分別。君子用智,出于公心,為國為民,是為正智;小人用智,出于私心,為一己或小集團朋黨私利,是謂邪智。正智利國益民,邪智禍國殃民。漢人劉向有云:“夫權謀有正有邪,君子之權謀正,小人之權謀邪。夫正者其權謀公,故其為百姓盡心也誠;彼邪者好私尚利,故其為百姓也詐。夫詐則亂,誠則平。”(《說苑》)小人耍陰謀,施詭計,巧于偽裝,或能得計于一時,但后還是要暴露的,“無奸不破,無偽不窮”,“為貪心所蔽,利令智昏”(馮夢龍),落得身敗名裂、喪命滅家的可恥下場。對邪智奸謀也要重視之,研究之,識破之,揭露之,并以良謀善策戰而勝之。若掉以輕心,則易中其計,貽害無窮。“人或忠厚太過,既無億逆之念,又無先覺之明,卒墜于口蜜腹劍,而至于顛隮者有之。”俞琳特別提醒善良忠厚的人們對“口蜜腹劍”的奸佞要百倍警惕,多存戒心。
智有大小之分。大智慧固然可貴,小智術也不可棄,在關鍵時刻,特定場合,小智術也能發揮大作用。齊國孟嘗君好客,食客數千人,有夜能學狗吠者,晨能學雞鳴者,均收留之,門下賓客皆以為恥,后孟嘗君被囚于秦,卒賴此二人脫身還齊。王安石曾譏笑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馮夢龍反駁說,“爾時舍雞鳴狗盜都用不著也”。誰知在危急時刻,雞鳴狗盜小智末技竟派大用場呢?一隙之光,一點螢火,聚集起來也能照明,用智者應有海納百川的心胸,“我懷海若,取喻行潦”(馮夢龍)。“雖知星星爝火,不足與日月爭光,而當陰翳暝暝,腐草流螢,掩映其際,亦自灼灼可人,斷難泯滅矣。”張岱等是多么愛護珍惜人的智慧呵!
智慧的反面是愚蠢,但是智與愚的分野不是的,截然不相關的。智含愚,愚含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大智若愚,大愚似智。智化為愚,愚化為智。大智小智,正智狡智,相互轉化,“大可小,小可大”,“狡可正,正可狡”(馮夢龍)。這便是智和愚的辯證法。
前賢關于智慧的論述,思想精深,內涵豐富。以上所述,九牛一毛,要略而已。詳細梳理,深入研究,以為當世之用,這是一個重大課題,姑名之曰“中國智慧論”。全民智慧的發揮與否,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十九世紀末,“百日維新”前夕,當積貧積弱的晚清時代,梁啟超毅然上《請變通科舉析》,大聲疾呼世界已進入“競智”時代,中國應立即廢止愚民政策和科舉制度,“夫當諸國競智之時,吾獨愚其士人,愚其民,愚其王公,以與智敵,是自掩其耳目,斷刖其手足,以與烏獲、離婁搏,豈非自求敗亡哉?”“人皆智而我獨愚,人皆練而我獨暗,豈能立國乎?”當今中國和世界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世界大勢主潮,同時各國各地區的競爭也是復雜的,全方位的,硬實力,軟實力,說到底,是智力的角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為經濟、文化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撐,中華智慧乃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大法寶。
這本《歷代智慧故事集萃》取材于《二十四史》及野乘筆記,凡六百篇,時代上起先秦下迄晚清,皆關乎智人智事。在忠實原材料基礎上,適當進行文學加工,使具故事性、可讀性,是故事新編,而非古文今譯,也算一種“文化快餐”吧。《故事》完稿于十多年前,希望今天的讀者還能從中受到中華智慧的熏陶,獲得有益的啟迪。此序權充導讀。
夏咸淳
二零一七年歲末
中國智慧全書 目錄
中國智慧全書 節選
中國智慧全書 作者簡介
夏咸淳,1938年生,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明清文學研究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明代文學與文化、明清上海文學與文化、中國山水美學。
1961年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在中學從事語文學科教研、教學工作達二十年,常利用業余時間博覽古籍,并從事先秦文學與文化方面的研究。
1981年考入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室,研究視野轉向元明清。曾任古代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兼職有上海古典文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古典散文研究會常務理事、山水旅游文學學會理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上海作家協會會員等。
夏咸淳長期從事中國歷史文化研究,是中國歷代智慧研究的權威,首創“智慧學”。本書由他策劃,并組織了幾十位專家編撰而成。
- 主題:評價書的內容
作者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到的見解,為我們梳理了一部完整的中華民族智慧史。從先秦的諸子百家,到清末的文人墨客,每一個時代的智慧火花都在這里閃耀。書中輯錄了六百多個古人用智事例,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治國理政的智慧。無論是政治家的治國之道,還是軍事家的用兵之策,抑或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智慧,都讓人受益匪淺。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