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夭折的轉型-侯宜杰讀史隨筆二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02607
- 條形碼:9787520702607 ; 978-7-5207-026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夭折的轉型-侯宜杰讀史隨筆二集 本書特色
晚清中國正處于歷史轉折的重大關頭,其間發生的一切事件以及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關鍵人物,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先進的,還是落后的;革命的,還是保守的;真誠的,還是虛偽的,無疑都深具啟示或借鑒意義。清末的人民是如何促成制度變革的?晚清政府違背改革的承諾為什么會加速滅亡?歷史轉折處的關鍵人物在思考什么?在侯宜杰先生的這部近代史隨筆里,我們可以試著讀懂近代歷史,理解現代中國。 侯先生的讀史隨筆觀點精到、文筆通俗。他的精到不是故意唱反調或故作驚人語,他的通俗也不僅是會講故事,更在于把復雜的歷史脈絡理清楚,說明白。本書可與《夭折的轉型:侯宜杰讀史隨筆二集》對照閱讀,前者為近代史隨筆,本書為古代史隨筆。
夭折的轉型-侯宜杰讀史隨筆二集 內容簡介
晚清中國正處于歷史轉折的重大關頭,其間發生的一切事件以及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關鍵人物,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先進的,還是落后的;革命的,還是保守的;真誠的,還是虛偽的,無疑都深具啟示或借鑒意義。清末的人民是如何促成制度變革的?晚清政府違背改革的承諾為什么會加速滅亡?歷史轉折處的關鍵人物在思考什么?在侯宜杰先生的這部近代史隨筆里,我們可以試著讀懂近代歷史,理解現代中國。侯先生的讀史隨筆觀點精到、文筆通俗。他的精到不是故意唱反調或故作驚人語,他的通俗也不僅是會講故事,更在于把復雜的歷史脈絡理清楚,說明白。《夭折的轉型(侯宜杰讀史隨筆二集)(精)》可與《夭折的轉型:侯宜杰讀史隨筆二集》對照閱讀,前者為近代史隨筆,本書為古代史隨筆。
夭折的轉型-侯宜杰讀史隨筆二集 目錄
夭折的轉型-侯宜杰讀史隨筆二集 相關資料
侯先生是一個嚴肅的史學工作者,對中國近現代史十分熟悉,尤其是對袁世凱的研究,有獨到的見解。 ——謝俊美 全書每見大陸上新發現之史料,征引詳博,足見功力。 ——唐德剛 侯宜杰……滿頭白發,笑的時候眼睛瞇起來,平和而謙遜。與他歷史研究生涯相伴的,雖不算著作等身,但30年一直在不斷修訂完善的《袁世凱傳》和立憲運動研究,已使他成為同領域里*權威的史家。 ——許知遠 作為一九三○年代出生的中國史家,對歷史人物能平鋪直敘地就事論事,甚少作強烈的褒貶,這也是難能可貴的。 ——張玉法
夭折的轉型-侯宜杰讀史隨筆二集 作者簡介
侯宜杰,1938年生,江蘇省沛縣人。山東大學歷史系畢業。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改革風潮一一清末立憲運動史》、 《袁世凱全傳》、《袁世凱評傳》、《逝去的風流——清末立憲精英傳》等。
- 主題:評書的內容
《夭折的轉型:侯宜杰讀史隨筆二集》以精煉而通俗的筆觸,深入剖析了晚清至民國初期中國社會的轉型歷程,特別是對關鍵歷史事件和人物進行了深刻剖析。其觀點獨到,不故作驚人之語,卻往往能一語中的,引人深思。同時,侯先生擅長將復雜的歷史脈絡梳理得清晰明了,使讀者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得以深入理解近代中國的滄桑巨變。
- 主題:夭折的轉型-侯宜杰讀史隨筆二集讀后感
夭折的轉型-侯宜杰讀史隨筆二集收到及時完整。晚清中國正處于歷史轉折的重大關頭,其間發生的一切事件以及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關鍵人物,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先進的,還是落后的;革命的,還是保守的;真誠的,還是虛偽的,無疑都深具啟示或借鑒意義。清末的人民是如何促成制度變革的?晚清政府違背改革的承諾為什么會加速滅亡?歷史轉折處的關鍵人物在思考什么?在侯宜杰先生的這部近代史隨筆里,我們可以試著讀懂近代歷史,理解現代中國。侯先生的讀史隨筆觀點精到、文筆通俗。他的精到不是故意唱反調或故作驚人語,他的通俗也不僅是會講故事,更在于把復雜的歷史脈絡理清楚,說明白。《夭折的轉型(侯宜杰讀史隨筆二集)(精)》可與《夭折的轉型:侯宜杰讀史隨筆二集》對照閱讀,前者為近代史隨筆,本書為古代史隨筆。讀后感覺很好。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