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戰爭、槍炮與選票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195280
- 條形碼:9787305195280 ; 978-7-305-19528-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戰爭、槍炮與選票 本書特色
為什么在貧窮的社會里,政治暴力如此普遍?要如何才能遏制它?在全球貧困10億人的地區,如非洲的埃塞俄比亞、烏干達、肯尼亞等國,其部落傳統造成人民無法形成國家認同,選舉也無法扼止部落間的戰爭。這些地區的國家結構性缺陷,也導致經濟無法正常發展,人民只能仰賴國際援助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然而貧困的小國政府對主權的激烈捍衛,再加上領導人的軟弱和冷漠,徹底限制國際行動實際上能達到的效果。
在《戰爭、槍炮與選票》中,保羅•科利爾關注權力,深入探討為什么政治暴力在底層10億人的社會里如此普遍,以及如何才能遏制它。在世界經濟底層的國家里,暴力一直是通往權力的主要途徑。政治暴力本身是禍根,同時也是建立負責任的、合法的政府的障礙。他破除“選舉迷信”,建議通過國際社會與*貧困社會的“共同治理”,使國際社會只需要較小的干預就能控制*底層10億人的國家內在的政治暴力。這股迄今為止如此強大的毀滅性力量才能被駕馭,從而轉禍為福,把民主體制的破壞勢力變成其捍衛力量。
保羅•科利爾結合扎實的實地考察研究及嚴謹的統計研究分析,跨越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邊界,以宏觀的視角,推導政策建議,給全球*貧困的10億人開藥。本書對于國人了解全球*落后地區的貧困狀況、暴亂困境以及當前國際上有關干預的各種建議和措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認識價值和指導意義。
戰爭、槍炮與選票 內容簡介
經濟觀察報2017年度十大好書
★梁文道、劉瑜、熊培云、許知遠聯袂主編——“理想國譯叢”(MIRROR)系列之一(022)——保持開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豐富性與復雜性。本書有劉瑜專文導讀,探討民主體制帶來的“選舉迷信”及政治暴力,深思該如何拯救底層國家。
★《戰爭、槍炮與選票》通過對贊比亞、剛果、肯尼亞、津巴布韋等非洲國家長年的研究,分析為什么政治暴力在*底層10億人的社會里如此普遍以及如何遏制它,更深入討論“選票”與權力、族群政治和暴力沖突的關聯。
★《戰爭、槍炮與選票》提出改良底層國家政治和經濟的處方簽,并對發達國家的責任、國際軍事和經濟援助行動提出具體的建言。
★《紐約時報書評》《衛報》《泰晤士報》《觀察家報》《星期日泰晤士報》《文學評論》等媒體齊聲推薦。
戰爭、槍炮與選票 目錄
序言 危險地區的民主
**部分 否認現實:瘋狂民主
**章 選票與暴力
第二章 族群政治
第三章 危局之中:沖突后協議
第二部分 面對現實:殘酷、野蠻又漫長
第四章 槍炮:火上澆油
第五章 戰爭:關于破壞的政治經濟學
第六章 政變:不受控制的導彈
第七章 科特迪瓦的衰落
第三部分 改變現狀:政府問責和安全防御
第八章 國家體制建設與民族國家建設
第九章 寧死不吃救濟糧?
第十章 改變現實
致謝
附錄 *底層10億人的國家
參考文獻
y:等線;
color:windowtext;background:white;mso-font-kerning:1.0pt'>
——《觀察家報》
保羅·科利爾的思想總是深具啟發性并立足于縝密嚴謹的社會科學上。
——《文學評論》
戰爭、槍炮與選票 相關資料
保羅·科利爾對當前的討論做出了重大貢獻。西方的決策者們在討論*底層10億人的地區事務時,往往先入為主地帶入了對民主制度的某種假設。科利爾用實證研究糾正了這種假設。
——《紐約時報書評》
總統奧巴馬在部署行動之前真應該讀一讀保羅·科利爾教授的《戰爭、槍炮與選票》……與很多學者不同,科利爾提出了一套非常具體的建議和巧妙的解決方案。
——《泰晤士報》
在透徹的實證研究基礎上提出的重要觀點……使他躋身于諸如諾貝爾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這樣的大師之列。
——《衛報》
科利爾非常了解非洲……他對世界盲目于現實的憤慨和致力于改善的熱情,很難讓人不為之動容。
——《星期日泰晤士報》
這本書展現的氣魄、機智和從各個角度出發的側面思考將改變讀者的視野。
——《觀察家報》
保羅·科利爾的思想總是深具啟發性并立足于縝密嚴謹的社會科學上。
——《文學評論》
戰爭、槍炮與選票 作者簡介
保羅•科利爾(Paul Collier),牛津大學非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前世界銀行發展研究組主任,英國政府非洲委員會顧問,非洲經濟問題的世界頂級專家之一,著有《最底層的10億人》(The
Bottom Billion)、《難民》(Refugee)、《針眼》(The Eye of the Needle)等。曾獲萊昂內爾·吉爾伯獎(The Lionel Gelber Prize)、克林納國際書卷獎(Corine - Internationaler Buchpreis)、亞瑟·羅斯圖書獎(Arthur Ross Book Award)、埃斯托利爾全球事務杰出著作獎(Estoril Global Issues Distinguished Book Prize)等。2010年和2011年,被《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志列入“全球頂尖思想家”。
吳遙,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本科,西班牙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商學與統計學碩士,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碩士。精通西班牙語和英語。
- 主題:統計學結果下的理想化答案
到手書封有點臟,沒有塑料膜的,不知道是不是原本這樣。里面還是很干凈,看書的時候摘了書封看的。 保羅科利爾立足于統計學的數據上針對底層十億人的國家過去和現狀作了整理,并且按照自己理想化的角度提出了建議。或許是一種“向殖民化的回歸”,但是導致這些國家現狀的反而正是獨立后過強的國家主權,這極大的阻礙了區域合作以及國際介入。他們一個個都有著比歐盟國家更多的主權,但是卻表現的更糟糕。同時近年來對援助資金管理和使用的放任,使得小國內原本就千瘡百孔的制度愈發的崩壞。恰恰是因為小國對于國家主權的過度強調,使得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能夠心安理得的看著他們一步一步走向歧路,深陷泥潭。 保羅立足于數據使得他有了高出學院派學者的視野,但是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帶有西方學者的一些慣性思維。他雖然已經能夠擺脫“選舉迷信”,但是仍舊不能脫除“民主迷信”,即使數據表明,低收入國家中的獨裁體制能夠帶來更穩定的發展環境,卻仍覺得可以讓政變來懲罰一下。 數據是科學的,但是現實中還有人性。依據數據的答案或許在數據上也是美好的,但是可行性可能就要打個折扣。但是整體來說瑕不掩瑜。同時作為經濟學家涉足政治的成果,在本書中還能了解到一些經濟學的皮毛,也算是讀書的意外之喜了。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