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縱欲主義:歷史遺存與現實追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011824
- 條形碼:9787566011824 ; 978-7-5660-118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縱欲主義:歷史遺存與現實追問 內容簡介
縱欲主義是與禁欲主義、無欲主義和節欲主義相對應的一種對待欲望的立場、態度和主張,它是享樂主義的特別化形態,其突出表現是無限制地放縱個人欲望,特別執著于物質和感官方面的瘋狂追逐和縱情享樂。不能否認縱欲主義的客觀存在,不可忽視縱欲主義的負面影響。縱欲主義倡導者雖然不多,縱欲主義認同者、追隨者和踐行者卻不計其數。在某些特殊時期,縱欲主義思潮會活躍起來,以致形成一種難以遏止的蔓延之勢。《縱欲主義:歷史遺存與現實追問》從縱欲主義的生存土壤、縱欲主義的表現形式、縱欲主義的倫理維度、縱欲主義的主要根源、縱欲主義的突出特征、縱欲主義的內在本質、縱欲主義的外圍比較、縱欲主義的雙重困境、縱欲主義的不利后果、縱欲主義的有效救治等方面對縱欲主義進行較為系統而深入的分析論證,旨在從歷史與現實維度讓人們對縱欲主義有一個清晰而理性的認識,從而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穩定和諧。
縱欲主義:歷史遺存與現實追問 目錄
一、《列子·楊朱》及其縱欲主義思想
二、《呂氏春秋》及其縱欲主義思想
三、吳稚暉及其縱欲主義思想
四、普羅泰戈拉及其縱欲主義思想
五、伊壁鳩魯及其縱欲主義思想
六、愛爾維修及其縱欲主義思想
七、霍爾巴赫及其縱欲主義思想
**章 縱欲主義的生存環境
**節 不良的政治環境
一、縱欲的**要素
二、不良政治環境的主要表現
第二節 惡劣的經濟環境
一、生產與分配不對應
二、義務與權利不對等
三、奉獻與回報不相稱
第三節 污濁的文化環境
一、拜金主義甚囂塵上
二、官僚主義揮之不去
第二章 縱欲主義的表現形式
**節 沉溺于對物質利益的占有和消耗
一、物質利益的一般性特征
二、縱欲主義在物質利益上的特殊表現
第二節 癡迷于對感官色情的追逐和享受
一、感官色情的一般性特征
二、縱欲主義在感官色情上的特殊表現
第三章 縱欲主義的倫理維度
**節 凡樂皆善
一、快樂至上
二、有欲即遂
三、滿足欲望的手段
四、快樂與善的關聯
第二節 凡苦皆惡
一、無欲可遂
二、痛苦與惡的關聯
第三節 擇善而從
一、同類事物內部的比較和選擇
二、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和選擇
第四章 縱欲主義的主要根源
**節 心理根源
一、炫耀心理
二、從眾心理
三、泄憤心理
四、頹廢心理
五、補償心理
六、體驗心理
七、恐慌心理
第二節 認識根源
一、基于對生與死的認識
二、基于對實與名的認識
第三節 社會根源
一、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二、縱欲主義源于不良的社會風氣
第四節 制度根源
一、不科學的制度為縱欲主義大開方便之門
二、不完善的制度為縱欲主義提供可乘之機
第五章 縱欲主義的突出特征
**節 數量上求多
一、對數量的過分要求是縱欲主義的必要前提
二、對數量的過分要求與貪婪本性密切相關
第二節 質量(素質)上求優
一、對質量(素質)的過分要求是縱欲主義的直接動機
二、對質量(素質)的過分要求與奢侈作風緊密相連
第三節 內容上求全
一、內容不同的欲望滿足對象具有互補功能
二、多種感知需要內容各異的欲望滿足對象
第四節 形式上求變
一、變換形式的可能
二、變換形式的意義
第六章 縱欲主義的內在本質
**節 功利性
一、功利是縱欲主義的唯一目標
二、功利性是公益性的對立物
第二節 自私性
一、自私性是排他性的同義語
二、自私的在場意味著仁愛的缺席
第七章 縱欲主義的外圍比較
**節 禁欲主義與縱欲主義的比較
一、禁欲主義概述
二、禁欲主義與縱欲主義的簡要比較
第二節 無欲主義與縱欲主義的比較
一、無欲主義概述
二、無欲主義與縱欲主義的簡要比較
第三節 節欲主義與縱欲主義的比較
一、節欲主義概述
二、節欲主義與縱欲主義的簡要比較
第八章 縱欲主義的雙重困境
**節 理論困境
一、全面性需求與片面性需求之間的關系
二、片面性需求的弊端
第二節 現實困境
一、人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統一體
二、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分離
第九章 縱欲主義的不利后果
**節 突破身體健康底線
一、身體的功能
二、逾越生理極限的危害
第二節 造成需求對象短缺
一、需求對象何以短缺
二、需求對象短缺的隱患
第三節 加劇精神空虛程度
一、時間分配
二、荒唐行為
第四節 導致攀比之風盛行
一、攀比的范圍
二、攀比的條件
第五節 增加社會沖突風險
一、利益沖突
二、情感沖突
第六節 助推現存規制崩潰
一、不受現存規制約束
二、突破現存規制約束
第十章 縱欲主義的合理改造
**節 從自然欲望滿足向非自然欲望滿足轉變
一、非自然欲望及其滿足
二、欲望滿足空間的拓展
第二節 從為我滿足向為他滿足轉變
一、為他滿足的必要性
二、不同主體之間彼此依存
第三節 從重享樂向重勞動轉變
一、勞動的永恒價值
二、把享樂的來源置于首位
第四節 從事后抑制向事前引導轉變
一、事前引導的關鍵或核心
二、事后抑制的沉重代價
主要參考文獻
縱欲主義:歷史遺存與現實追問 節選
第二節 癡迷于對感官色情的追逐和享受 一、感官色情的一般性特征 感官色情是指與欲望主體性需求得以實現有關的一切內容。性需求雖然對欲望主體的生命存在和身體健康不直接構成威脅,但它的實現與否及實現的程度對欲望主體的生命存在和身體健康狀況具有重大的影響。如果把“感官”和“色情”分開來理解,我們就會發現,兩者所指并非完全相同,前者主要指欲望對象給欲望主體帶來的官能感受,亦即欲望對象是否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是否能夠給欲望主體帶來一定的心理愉悅;后者則主要是指對異性的向往、追求及性欲望的*終實現。“感官”所指較為寬泛,可以視為通往“色情”的必要過渡或鋪墊,而“色情”指向明確,就是欲望主體以某一特定對象為目標且由此而獲得的性欲滿足。感官色情與物質利益雖然都是縱欲主義者津津樂道的對象,但由于兩者的性質不同,因而欲望主體對它們的感覺就存在著明顯差別。感官色情的承載者是人,而人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動物,物質利益的承載者為物,物無所謂生命和感情,因而,感官色情對欲望主體心靈的刺激和震撼不僅不亞于物質利益,有時甚至還遠遠超過物質利益。 孔子曾經探討過道德需求與本能需求之間的關系,探討的結果使他大吃一驚,他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①孔子雖然一直致力于倫理道德的建構,把提升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境界視為己任,把君子和賢人作為理想人格來加以塑造,但他發現收效甚微。在孔子看來,人們*喜歡的、*迷戀的,并不是與道德有關的一切,而是美色,是對美色的獲得和占有。至于人們為何對美色的興趣遠遠超過對仁義道德的興趣,孔子并未做進一步的考察。“告子日:‘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②很明顯,告子沒有再繼續停留在對于道德需求與本能需求之間關系的探討上,告子的考察重心已經發生了轉移,這就是,他把物質利益需求與性需求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告子看來,物質利益需求與性需求都是人的本能需求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于這兩種需求與生俱來,因而肯定其中一種需求而否定另一種需求就是片面的,重視其中一種需求而輕視另一種需求就是偏頗的。 伊壁鳩魯說:“我從你的信中得知你的天性使你過分地沉溺于性愛。這么說吧,只要你不違反法律或社會習俗或干擾鄰居或搞垮身體或花光錢財,你可以跟著天性走,做你想要做的事情。但是你幾乎不可能不受到這當中起碼一種問題的困擾。”①伊壁鳩魯的上述言論顯然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性愛無可厚非,二是性愛不能具有什么危害性。在伊壁鳩魯看來,性愛的危害性至少可能包括五種,即違反法律、破壞社會習俗、干擾鄰居、損害身體、耗費錢財。伊壁鳩魯提及的這些危害性實際上是對性愛所做的限制。在這里,伊壁鳩魯已經把性欲望的滿足與其可能導致的社會問題聯系起來,這些社會問題涉及法律、習俗、他人的感受、個體健康及經濟損失等,我們發現,在伊壁鳩魯所做的含蓄表述中,性愛都不如這些社會問題重要。換言之,在性愛與性愛所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之間,寧可選擇不違反法律、不破壞社會習俗、不干擾鄰居、不損害身體、不花光錢財,也不能選擇性愛。伊壁鳩魯對性愛明顯持一種有所保留的態度。休謨說:“異性不但是性欲的對象,而且是它的原因。不但當我們受到性欲的激動(從上下文看,用‘驅動’一詞去替換‘激動’更符合作者原意。——筆者注)時,要把觀點轉向異性,而且一想到異性,就足以刺激起性欲來。”②休謨深刻地揭示了性欲本身的實質。從休謨的上述論述中,我們發現休謨涉及兩大問題:一是主體性欲產生的根源,二是主體性欲得以滿足的對象。他的論述表明,主體性欲產生的根源是異性,主體性欲得以滿足的對象也是異性。既然如此,在有關性欲的問題上,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同性顯然是錯誤的,而只有投向異性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同性戀作為異類自然不在討論之列)。愛爾維修通過對眾多歷史事實的考察,他發現了一個奇特現象,這就是人們對于美色的興趣似乎遠遠超過了世界上任何東西,軍事統帥就利用人性的這一致命弱點,把美女作為至高無上的獎品獎給那些在險惡的戰爭環境中出生人死并立下赫赫戰功的士兵,其目的在于激勵另一些士兵繼續英勇殺敵、沖鋒陷陣,以此達到*終獲勝的目的。 ……
縱欲主義:歷史遺存與現實追問 作者簡介
蔡貞明,男,貴州納雍人。云南師范大學畢業,研究生學歷,哲學碩士。現為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傳統哲學與文化研究。 曾在《貴州社會科學》《領導科學》《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玉溪師范學院學報》《貴陽學院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已出版學術著作《欲望論》(獨著,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年),《明代黔中王門大師孫應鰲思想研究》(合著,群言出版社,2007年),《裝點關山——梵凈山佛教文化旅游的開發研究》(合著,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驅邪扶正一一貴州佛道儒巫宗教文化現象與邪教的關聯性研究》(合著,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年)。 文學筆名睜眠。曾先后在《詩神》《星星》《涼山文學》《今日文壇》等刊物發表詩歌、散文和評論。曾獲“1989·中國杯”全國青年詩歌大賽佳作獎,第三屆高原文學獎,第二屆“屈原杯”全國詩歌大賽優秀獎等獎項。有詩作和評論入選多種文學選本。系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貴州省文藝理論家協會會員,貴州省寫作學會理事。已出版詩集《狂奔》(四川黨建期刊集團,四川民族出版社,2015年)。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