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全宋筆記第二編(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741920
- 條形碼:9787534741920 ; 978-7-5347-4192-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宋筆記第二編(九) 本書特色
宋人筆記是宋代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數量龐大,《全宋筆記》是中國宋代文史學界繼《全宋詩》和《全宋文》后第三部大型總集,是一部系統整理過的收羅齊全的宋人筆記總匯。每部筆記均由整理者撰寫一篇有學術價值的點校說明,內容包括作者小傳、成書經過、內容評價、版本情況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況等。全書采用繁體字豎排、新式標點,是極有價值的史料,全新精包裝,更是饋贈收藏的佳品,彌足珍貴。全書約分十編,本書為第二編(九)
全宋筆記第二編(九) 內容簡介
《全宋筆記(第2編)9》是中國宋代文史學界繼《全宋詩》和《全宋文》后第三部大型總集,是一部系統整理過的收羅齊全的宋人筆記總匯。每部筆記均由整理者撰寫一篇有學術價值的點校說明,內容包括作者小傳、成書經過、內容評價、版本情況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況等。
全宋筆記第二編(九) 目錄
冷齋夜話
遵堯錄
麟臺故事(輯本)
麟臺故事(殘本)
巖下放言
玉澗雜書
全宋筆記第二編(九) 節選
未若清虛者,帶索披麻裘。浮游一世間,泛若不系舟。要當畢塵累,棲息老山丘。檀祗異之。陶潛淵明所記曰:「白土埭逢三異比丘」,此其一也。有狂道借海鹽令所畜小兒,登小山,山有屋數椽,道人三四輩,相勞苦。其言小兒一不解,但得食一堰如熟艾。有問道士者:「謫者何時竟?」答曰:「在徐州江北廣陵白土埭上,計其謫,行當競矣二問者作書授道士曰:「為達之。」即系小兒衣帶還。海鹽令喜問曰:「衣中有何?」曰「書疏耳氣又呼問小兒至何處,小兒曰:二剛為道士捉杖,飄然去,但聞足下波浪聲,至山中,山中人寄書與白土埭上。」即引衣帶示令,令亦不能曉。小兒詣史宗,史宗大驚曰:「汝乃蓬萊山中來耶?」神仙之有無,吾不能知,然觀其詩句,脫去畛封,有超然自得之氣,非尋常介夫所能作也。
范堯夫謫居永州,閉門,人稀識面。客苦欲見者,或出,則問寒暄而已。僮掃榻奠枕,于是揖客,解帶對臥,良久,鼻息如雷霆。客自度未可起,亦熟睡,睡覺,常及暮而去。
李伯時善畫馬,東坡稱其筆當不減韓干,都城黃金易得,而伯時馬不可得。師讓之曰:「伯時為士大夫,而以畫行,已可恥也,又作馬,忍為之耶!」伯時恚曰:「作馬無乃例能蕩人心、墮惡道乎?」師曰:「公業已習此,則日夕以思其情狀,求為神駿,系念不忘,一日眼花落地,必人馬胎無疑。非惡道而何?」伯時大驚,不覺身去坐榻,曰:今當何以洗其過?」師曰:「但畫觀音菩薩。」自是畫此像妙天下三三,故一時公卿服師之善巧也。
《東坡集》中有《觀宋復古畫序》一首,曰:「舊說房管開元中宰盧氏,與道士邢和璞過夏口村,人廢佛寺,坐古松下。和璞使人鑿地,得甕中所藏婁師德與永禪師畫,笑謂管曰:『頗憶此耶?』因悵然悟前生之為永禪師也。故人柳子玉寶此畫,蓋唐本宋復古所臨者。」
全宋筆記第二編(九) 作者簡介
朱易安,女,1955年生,上海人。現任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古典文獻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文獻學學科帶頭人。兼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文化典籍系主任;女子文化學院院長,上海師范大學女性研究中心主任。早年由上海師范大學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畢業后留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歷任古籍整理研究所講師、副教授等。
傅璇琮,1933年生,浙江寧波人。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奠定學術基礎,后因中國院系調整,轉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年畢業留校任助教,因在政治運動遭受錯誤批判,被調至中華書局接受改造,并由此走上學術道路。歷任中華書局總編輯,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秘書長、副組長,兼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等。
傅璇琮先生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在古代文學研究方面導夫先路的著作,以及在古籍整理領域的重要成果,扶持和培養了一大批古代文學研究的生力軍,長期從事唐宋文學研究及古典文獻整理工作,在海內外學術界有著廣泛和崇高的學術聲譽。曾參加《二十四史》的點校和編輯,擔任《唐才子傳校箋》、《唐五代文學編年史》以及《全宋詩》、《續修四庫全書》、《續修四庫提要》等大型古籍整理類總集與叢書的主編,主要著作有《唐代詩人叢考》、《唐代科舉與文學》、《唐詩論學叢稿》、《李德裕年譜》、《唐人選唐詩新編》,合著有《河岳英靈集研究》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