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大教學論:評注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16516
- 條形碼:9787518416516 ; 978-7-5184-165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教學論:評注版 本書特色
《大教學論》是被譽為“現代教育之父”的捷克教育家、哲學家、神學家約翰·阿莫斯·夸美紐斯(John Amos Comenius,1592—1670)的代表作,是近代早的系統的教育學著作。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夸美紐斯是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等人的思想先驅。
“以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為宗旨,夸美紐斯在本書中系統地闡述了教學的原則和方法、具體科目的設置、學習階段的劃分以及學校的管理等,并首次倡導使用插圖文本的教材實施教學,強調向自然學習的直觀方法,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種體系化的教學論使得夸美紐斯對教育的影響比肩于同時代的笛卡爾對哲學的影響、培根對科學的影響。
《大教學論:評注版》譯者在歷時一年精心翻譯《大教學論》的基礎上,增加了大量的譯者注釋并撰寫了“譯者導讀”。本書還收錄了英國牛津大學教育學者莫里斯·沃爾特·基廷(Maurice Walter Keatinge)對《大教學論》長達萬言的精彩評論。評注版有助于讀者更好地學習和領會《大教學論》的思想精髓。《大教學論》是被譽為“現代教育之父”的捷克教育家、哲學家、神學家約翰·阿莫斯·夸美紐斯(John Amos Comenius,1592—1670)的代表作,是近代早的系統的教育學著作。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夸美紐斯是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等人的思想先驅。
“以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為宗旨,夸美紐斯在本書中系統地闡述了教學的原則和方法、具體科目的設置、學習階段的劃分以及學校的管理等,并首次倡導使用插圖文本的教材實施教學,強調向自然學習的直觀方法,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種體系化的教學論使得夸美紐斯對教育的影響比肩于同時代的笛卡爾對哲學的影響、培根對科學的影響。
《大教學論:評注版》譯者在歷時一年精心翻譯《大教學論》的基礎上,增加了大量的譯者注釋并撰寫了“譯者導讀”。本書還收錄了英國牛津大學教育學者莫里斯·沃爾特·基廷(Maurice Walter Keatinge)對《大教學論》長達萬言的精彩評論。評注版有助于讀者更好地學習和領會《大教學論》的思想精髓。
本書適合高校教育專業師生、教育研究者和中小學教師等閱讀,也適合哲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參考使用。
大教學論:評注版 內容簡介
《大教學論》的出版標志著教學論的誕生。雖然書名讓人認為這是一本關于教學論的著作,但是夸美紐斯在書中的論述遠遠超出了教學論的范疇。它是近代*早的教育學著作,奠定了現代教育的基本框架。 由于夸美紐斯既是教育家,也是哲學家和神學家,因此他在《大教學論》一書中的許多教育觀點源于他的哲學思想和宗教思想,這給我們理解他的教育思想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本書譯者劉富利博士聯袂另一位青年學者,歷時一年翻譯了《大教學論》這部巨著,并做了大量精當的注釋,非常有助于我們理解該書的思想內涵。 牛津大學學者莫里斯?沃爾特?基廷(Maurice Walter Keatinge)為本書撰寫了長達萬言的精彩評論,可以幫助我們從另外一個視角來剖析這部名著的精華與不足之處。 對于任何研究和學習教育學的讀者來說,本書都是一部必讀經典。對于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該書也適合作為專業成長的必讀圖書。
大教學論:評注版 目錄
大教學論:評注版 作者簡介
1592年3月28日,夸美紐斯出生于拉摩維亞一個屬于“捷克兄弟會”的磨坊主的家庭里,早年就失去父母,成為孤兒,寄養在親戚家,16歲起由“兄弟會”擔負其學費,接受中等教育(在普利洛夫拉丁學校上學)和高等教育(在德國的赫爾朋大學、海得堡大學上學),受到新教教派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1616年大學畢業后,被選為兄弟會的牧師,并主持兄弟會的學校且被推為普利洛夫學校的校長。
1618年,歐洲爆發了三十年戰爭,當時夸美紐斯積極參加了反對德國貴族和天主教會殘酷鎮壓捷克人民和迫害新教徒的斗爭。戰爭爆發后,和兄弟會的其他會員同時遭受反動勢力的迫害,有幾個月被迫躲居于崇山森林之中。戰火中,夸美紐斯失去了多年的心血——全部書稿和珍貴藏書,瘟疫又奪去了妻兒的生命,在祖國與家庭連遭不幸的日子里,懷著悲憤的心情寫下了社會政治性學術著作——《世界的迷宮與心的天堂》,揭露了貴族的貪婪、教會的黑暗、侵略的罪惡和人世間的不平。
1592年3月28日,夸美紐斯出生于拉摩維亞一個屬于“捷克兄弟會”的磨坊主的家庭里,早年就失去父母,成為孤兒,寄養在親戚家,16歲起由“兄弟會”擔負其學費,接受中等教育(在普利洛夫拉丁學校上學)和高等教育(在德國的赫爾朋大學、海得堡大學上學),受到新教教派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1616年大學畢業后,被選為兄弟會的牧師,并主持兄弟會的學校且被推為普利洛夫學校的校長。
1618年,歐洲爆發了三十年戰爭,當時夸美紐斯積極參加了反對德國貴族和天主教會殘酷鎮壓捷克人民和迫害新教徒的斗爭。戰爭爆發后,和兄弟會的其他會員同時遭受反動勢力的迫害,有幾個月被迫躲居于崇山森林之中。戰火中,夸美紐斯失去了多年的心血——全部書稿和珍貴藏書,瘟疫又奪去了妻兒的生命,在祖國與家庭連遭不幸的日子里,懷著悲憤的心情寫下了社會政治性學術著作——《世界的迷宮與心的天堂》,揭露了貴族的貪婪、教會的黑暗、侵略的罪惡和人世間的不平。
1627年,德國皇帝下達了迫害新教徒的法令,為堅持新教信仰,兄弟會成員3萬戶居民于1628離開祖國,赴波蘭的黎撒。離開捷克時,他曾在邊境的山頂上面向祖國跪下,失聲痛哭。1628年,在捷克兄弟會遷居于波蘭時,在黎撒,夸美紐斯又主持已改為古典中學的兄弟會學校,長達13年之久。在此期間,夸美紐斯由于所寫的幾本有關教育的著作的出版而享有世界聲譽。這些著作是:《語言和科學入門》、《母育學校》、《大教學論》、《物理學概論》、《泛智先聲》等。
1641年,英國國會邀請他研究所謂“泛智”問題。到英國后,由于英國發生內戰,關于泛智的研究工作中斷了。1642年,夸美紐斯因希望當時的瑞典政府能夠幫助捷克人民取得獨立,便應邀到了瑞典,在瑞典幾年的工作期間,受該國政府的委托,編輯教科書和語言教學法。
可是希望從瑞典得到對祖國援助的希望未能實現,便于1648年再度回到黎撒。這時,“捷克兄弟會”有很大一部分人住在匈牙利,夸美紐斯便接受匈牙利一位大公的邀請,擔任匈牙利常年學校顧問,并撰寫了《論天賦才能的培養》、《泛智學校》、《組織良好的學校準則》和《世界圖解》,其中《世界圖解》是一本運用直觀性原則編寫的教科書,書中對每一事物都用圖來說明。是西方第一本圖文并茂的兒童啟蒙讀物,被譯成了多種文學,在歐洲流行200余年。
1656年,瑞典和波蘭發生戰爭。與瑞典交戰的波蘭執政者疑心捷克兄弟會成員同情瑞典人,便把兄弟會的最后避難所——黎撒放火燒毀了,夸美紐斯又一次失去了自己幾乎是全部的手稿。當時,文化教育較發達的荷蘭撥款救援捷克流亡者,并歡迎夸美紐斯去荷蘭工作和定居,夸美紐斯于是又輾轉避難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來到荷蘭第二年,1657年,阿姆斯特丹的元老院決定出版夸美紐斯的《教育論著全集》、《走出經院哲學的迷宮》等。在荷蘭,夸美紐斯仍堅持不懈地致力于教育工作,于1670年11月15日去世,終年78歲。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