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江西現當代音樂史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022133
- 條形碼:9787550022133 ; 978-7-5500-221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江西現當代音樂史綱 內容簡介
《江西現當代音樂史綱》通過近百年江西地區相關資料搜集、對比和梳理, 從中了解江西近百年來音樂的發展狀況, 更好、更完整地總結江西音樂的發展脈絡, 為后人研究江西音樂的發展經驗提供真實、可靠的史料, 推進江西音樂的發展與交流。
江西現當代音樂史綱 目錄
一、關于江西
二、唐代江西音樂概略
三、宋代江西音樂概略
四、元代江西音樂概略
五、唐代以來江西宗教音樂概略
六、明清時期江西音樂概略
七、琴家與民間音樂
**章 民國時期的江西音樂
一、音樂機構及重要的音樂活動
二、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與《音樂教育》月刊
三、著名音樂家程懋筠及其創作
第二章 江西蘇區音樂
一、江西蘇區音樂概述
二、初創階段的蘇區音樂及音樂活動
三、成長發展階段的蘇區音樂及音樂活動
四、發展繁榮階段的蘇區音樂及音樂活動
五、蘇區的創作劇目
六、蘇區的兒童文藝
七、蘇區的音樂藝術教育
八、蘇區的音樂作品研究
九、蘇區的民歌
第三章 新中國成立后的江西戲曲藝術
一、“文革”前的戲劇演出團體
二、“文革”前的戲曲音樂創作及重要演出活動
三、贛劇的傳承與發展
四、江西采茶戲的傳承與發展
五、“文革”前的優秀戲曲劇目
六、“文革”后的戲劇演出團體及重要演出活動
七、“文革”后的優秀戲曲劇目
八、“文革”后的戲曲理論研究
第四章 新中國成立后江西民間音樂的發展與研究
一、政府舉辦的大型民間藝術活動
二、江西著名的藝術之鄉
三、民間音樂藝術的挖掘與整理
四、民間器樂(含道教音樂)的傳承與發展
五、江西的地方曲藝種類及其發展概況
第五章 新中國成立后江西的重要音樂活動與音樂團體
一、新中國成立后江西的重要音樂活動
二、關于中國紅歌會
三、音樂機構與專業演出團體
四、音樂家簡介
第六章 江西近現代音樂教育
一、汀西近現代音樂教育的流源
二、民國時期的音樂教育
三、新中國成立后的中小學、師范學校音樂教育
四、江西中等專業音樂教育
五、江西高等音樂教育
六、江西高等音樂院系簡介
第七章 新中國成立后的音樂刊物、理論研究與樂器改革
一、專業音樂刊物
二、民間音樂與戲曲研究
三、專業音樂理論與史論研究
四、獲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的音樂研究
五、樂器改革
第八章 新中國成立后江西的音樂創作
一、歌曲創作及重要的音樂創作評比活動
二、器樂曲與影視音樂創作
三、江西著名作曲家、詞作家
四、獲獎歌劇、舞劇、組曲作品
第九章 新中國成立后江西的社會音樂
一、群眾文化機構、業余劇團及其重要的群眾文化活動
二、少年兒童音樂團體及其重要的音樂活動
三、有影響的少兒音樂比賽及夏令營活動
參考文獻
后記
江西現當代音樂史綱 節選
《江西現當代音樂史綱》: 二、唐代江西音樂概略唐代士人中音樂舞蹈的風氣濃厚,大批北方藝術人才來到江南,外地音樂舞蹈傳人江西,同當地的民間藝術相互交融,共同形成了唐代江西地區音樂藝術的繁榮! √拼詠恚鹘洕幕玫搅撕艽蟮陌l展,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嬰都督洪州,修建了江南三大名樓中的**名樓——滕王閣。這座綜合性的以宴樂歌舞為一體的宮廷式的豪華建筑,是王府官員和文人雅士經常宴集、結社和歡娛之所。每逢勝餞,賓主爭相吟詩,疾筆揮毫,還有大群的歌伎助興。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給予江西“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高度贊揚。唐代詩人劉禹錫詩云:“滕閣中春倚席開,柘枝蠻鼓殷情雷!彼^柘枝舞就是從中亞塔什干一帶傳人的。因為舞時必須踏著鼓點,因此,為柘枝舞伴奏的鼓,也就叫柘枝鼓。而詩中所寫的“蠻鼓”就是古越人的傳統樂器! “拙右住剁娏牮T送》說南昌“翠幕紅筵高在云,歌鐘一曲萬家聞”。鐘陵人熊孺詩:“漢家遺事今宵見,楚郭明燈幾處張。深夜行歌聲絕后,紫姑神下月蒼蒼。”描寫正月十五觀燈,到處笙歌徹夜,燈火闌珊的景象。杜牧說:“滕閣丹霄倚,章江碧玉奔。一聲仙妓唱,千里暮江痕!薄案柚{千里春長暖,絲管高臺月正圓!泵康揭箷,“城頭晚鼓雷霆后,橋上游人笑語多。日落汀痕千里色,月當樓午一聲歌”。“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南昌滕王閣上留下的著名詩句。這些詩歌描寫出唐代的南昌是一座繁華的城市,章水悠悠,樓閣高聳,商賈云集,不斷地上演著各種歌舞,從不同的側面描寫了當時的音樂生活! ∷逄茣r期,清商樂在江西地區非常流行。據唐代袁郊《甘澤謠》記載,陶觀“有生之初,通于八音,命陶人為譬,潛記歲時,敲取其聲,不失其驗。撰《樂錄》八章,以定八音之得失”。陶觀曾自制三舟,備極堅巧。一舟自載,一舟致賓,一舟貯飲撰客!岸碛信畼芬徊,奏清商曲。逢奇遇興,則窮其景物,興盡而行”,“經過郡邑,無不招延”。陶觀三舟順流而移,遍游江湖,往往數月不歸,其舟所至之處,即聞其所奏之清商曲。今人或以陶觀為江南絲竹音樂的首創 唐代江西本地善歌者有許和子、張好好等! ≡S和子,唐代永新人。唐段安節《樂府雜錄》所載教坊樂人中有許和子:“開元中,內人有許和子者,本吉州永新縣樂家女也。開元末選人官,即以永新名之,籍于宜春院!睋耍S和子人宮前已在樂籍。唐代很看重善聲樂者,以其為“術”,即段氏所說“歌者,樂之歌也。故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迥居諸樂之上”,“既得其術,即可致遏云響谷之妙也”。許和子就是這樣的聲樂奇才,她“既美且惠,善歌,能變新聲。韓娥、延年沒后千余載,曠無其人,至永新始繼其能。遇高秋朗月,臺殿清虛,喉嘩一聲,響傳九陌”。段安節還具體講了一則故事:“明皇嘗獨召李漠吹逐其歌,曲終管裂,其妙如此!碧菩诮猩频训睦钅档褳樵S和子伴奏,結果許和子歌唱完李漠笛亦裂。 關于許和子的事跡有不少史料都有記載,如: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宋龍衰《江南野史》記載更為詳細! ×硪恢枋謴埡煤,據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并序》載,“君為豫章姝”,“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二”。張好好曾在南昌滕王閣演唱,“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裊裊穿云衙。主公再三嘆,謂言天下殊”。張好好歌如雛鳳之呼、聲穿云背,同樣也是伴奏的樂器不能追逐她的歌喉,被贊為天下少見。張好好后來在民間飄落,命運凄慘! √拼魄僬叨,許多的古詩中均描寫和記錄了善琴者在江西的活動。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任九江司馬的第二年,即元和十年(815年)送客湓浦口(九江)時,聽到另外一條船上有琵琶聲,隨后將船向前靠攏,上船后,見彈琴者是一婦人,遂命酒,令其再彈數曲。在其演奏中,白氏“聽其聲,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乃長安倡女。觀其色,年長色衰,詢其人,為賈人之婦”。并了解到此婦人從小就喜愛音樂,學得一手好琵琶,被選進宮做樂人,如今已離官兩年,四處漂泊,致以憔悴。白居易有感而發,揮筆寫下了千古卓絕的長詩《琵琶行》。在詩中,白居易對琵琶演奏的音調、音色、音量和各種技巧的運用及力度、速度的變化和處理,以及音樂內涵的表現等諸多方面,都進行了全面的描繪,從而表現出他善于音律,并十分了解音樂各方面的要求和它們的特殊功能。從白居易的這首長詩中,也者!
江西現當代音樂史綱 作者簡介
徐希茅,教授、博導,音樂教育家,第6屆江西省音樂家協會主席,第7屆江西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論文、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省級獎勵,出版著作、教材多部! ⌒芫,作曲家,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原江西省文聯副主席,第6、7屆江西省音協駐會副主席。發表音樂作品百余件,40余件作品獲國家、省級獎勵,多次獲得國家、省級“五個一工程獎”! ⌒祜w,碩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南昌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教研室主任。論文、作品、指導的學生多次獲得國家及省級獎勵。 潘慶蓓,碩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青年作曲家,江西省音樂家協會秘書長。作品、指導的學生多次獲得國家和省級獎勵。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