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西方技術藝術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183242
- 條形碼:9787562183242 ; 978-7-5621-832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技術藝術史 本書特色
這是一部新藝術史,一部基于技術的西方藝術史,一部技術與藝術的關系史,一部從技術的視角重新認識西方藝術的藝術史。技術作為主要的社會生產力,成為藝術及藝術史形成、發展的根本動力。藝術是技術與精神的辯證統一,藝術史的形成源自技術與精神的辯證變化。
史前技術時期,產生了技術理性低級、非理性思維濃厚的原始藝術。從新石器時代的晚期到古羅馬帝國以及中世紀中葉的古代時期,是人類技術史繼史前之后的第1個發展至高峰的時期,而藝術史也出現了一個從發展到高潮再走向回落的起伏周期。兩河和古埃及藝術是這個階段的發展時期,古希臘藝術則在理性與非理性的平衡和諧狀態下達到這個技術時代的高峰,而古羅馬將古代技術推至一個頂點,卻也摧毀了古希臘藝術式的和諧而使藝術走下**。5世紀至10世紀,基督教成為主宰,技術的發展非常緩慢,藝術也成為純粹的精神化產品。
從11世紀到17世紀中葉,人類又進入了一個技術的上升時期。歐洲的農業技術和宗教建筑技術又開始得到了較大發展,也是西方藝術以宗教藝術的形式在黑暗年代之后開始復蘇的時期。到了14世紀至16世紀期間,技術已發展至一個足以使近代理性與宗教非理性達成和諧的階段,西方藝術便因此又進入一個高峰時期即文藝復興時期。 這是一部新藝術史,一部基于技術的西方藝術史,一部技術與藝術的關系史,一部從技術的視角重新認識西方藝術的藝術史。技術作為主要的社會生產力,成為藝術及藝術史形成、發展的根本動力。藝術是技術與精神的辯證統一,藝術史的形成源自技術與精神的辯證變化。
史前技術時期,產生了技術理性低級、非理性思維濃厚的原始藝術。從新石器時代的晚期到古羅馬帝國以及中世紀中葉的古代時期,是人類技術史繼史前之后的第1個發展至高峰的時期,而藝術史也出現了一個從發展到高潮再走向回落的起伏周期。兩河和古埃及藝術是這個階段的發展時期,古希臘藝術則在理性與非理性的平衡和諧狀態下達到這個技術時代的高峰,而古羅馬將古代技術推至一個頂點,卻也摧毀了古希臘藝術式的和諧而使藝術走下**。5世紀至10世紀,基督教成為主宰,技術的發展非常緩慢,藝術也成為純粹的精神化產品。
從11世紀到17世紀中葉,人類又進入了一個技術的上升時期。歐洲的農業技術和宗教建筑技術又開始得到了較大發展,也是西方藝術以宗教藝術的形式在黑暗年代之后開始復蘇的時期。到了14世紀至16世紀期間,技術已發展至一個足以使近代理性與宗教非理性達成和諧的階段,西方藝術便因此又進入一個高峰時期即文藝復興時期。
技術在17世紀經歷了短暫的停滯后,從18世紀中葉至今發生了數次技術革命,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古典藝術隨著科學理性的形成、宗教非理性的復蘇、技術革命的爆發而不斷地被改容、被分解成不同的藝術流派,不斷地顯示出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現代藝術革命帶來了這個時期藝術發展的高峰,而后現代藝術則體現了技術*發展的背景下西方藝術發展的困境。
未來西方藝術的發展,也得賴于可持續的技術發展戰略的建立。借鑒中國傳統的“以道馭術”的技術觀、“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是未來西方藝術重獲新生的必由之路。
《西方技術藝術史》也是一本關于西方藝術的批評史,為西方藝術的發展研究提供一種新的理論體系,也為中國藝術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西方技術藝術史 內容簡介
本書分十二章, 內容包括: 原始的技術與初成的藝術 ; 全面的技術與理想的藝術 ; 經驗型技術與神靈的藝術 ; 技術樂觀主義與藝術的實用化 ; 技術的停滯與藝術的精神化等。
西方技術藝術史 目錄
**節 藝術史學的傳統
一、藝術和藝術史
二、從建立到反思
三、從危機到轉機
四、從西方到中國
第二節 一部新的藝術史
一、努力與準備
二、發現新規律
三、技術的界定
四、創新的思路
**章 原始的技術與初成的藝術
**節 原始的技術理性
一、舊石器時期的技術
二、新石器時期的技術
三、產業化的技術
第二節 史前藝術精神
一、生命一體化
二、圖騰與祖先
三、神話與巫術
第三節 藝術的初成
一、史前的波折
二、觀念的藝術
三、造型的藝術
四、未來的起點
第二章 經驗型技術與神靈的藝術
**節 成熟的經驗型技術
一、毗鄰的文明
二、相異的技術
三、獨特的行業
第二節 固守的非理性
一、神圣的自然
二、科學的萌芽
第三節 神圣的東方藝術
一、永恒的建筑
二、莊嚴的雕刻
三、裝飾的繪畫
第三章 全面的技術與理想的藝術
**節 全面發展的技術
一、新秀的崛起
二、全面的技術
第二節 樸素的唯物世界觀
一、諸神的祛魅
二、哲人的懷疑
三、科學的哲思
第三節 藝術的黃金時代
一、跌宕的前期
二、理想的巔峰
三、經典的泛化
第四章 技術樂觀主義與藝術的實用化
**節 受寵的技術理性
一、動蕩的國度
二、技術的勝利
第二節 新世界觀的形成
一、漸遠的諸神
二、實用的哲學
三、實踐的科學
四、政府的法制
第三節 藝術的實用化
一、公共的建筑
二、紀念的雕塑
三、裝飾的繪畫
第五章 技術的停滯與藝術的精神化
**節 迷失的五百年
一、逐鹿的時代
……
第六章 技術的復蘇與藝術的回升
第七章 技術的振興與藝術的重返巔峰
第八章 技術的轉型和藝術的分化
第九章 技術的突進與藝術的嬗變
第十章 技術的大地與藝術的革命
第十一章 技術的霸權與藝術的困境
第十二章 技術的未來與藝術的前景
結語
參考文獻
插圖目錄
索引
后記
插圖
西方技術藝術史 作者簡介
仇國梁,江蘇揚州人,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碩士,東南大學藝術學博士。現為揚州市職業大學藝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和藝術學。有多幅美術作品入選省級和國家級展覽并獲獎,有多篇學術論文在各級別期刊發表。教學及學術研究成果豐富。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