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科技保護卷-奚三彩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054947
- 條形碼:9787501054947 ; 978-7-5010-549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技保護卷-奚三彩文集 本書特色
為集中展示南京博物院幾代學人的學術研究成果,體現研究與服務相結合的學術理念,南京博物院特別編纂了《南京博物院學人叢書》,系統整理先輩和當代學人的學術論著,介紹他們的治學方法和研究成果,使之作為系統的歷史文獻資料保存且傳承下去,成為后學汲取學術營養并獲得靈感的重要源泉。同時,真誠希望青年學人能傳承學術薪火,堅持良好的學術風氣,促進相關工作的不斷開展,探索一條新時期可持續的學術途徑。所以,《南京博物院學人叢書》不僅是優秀的學術資源,更是一種精神資源;編纂的過程不僅是對歷史文化積淀的整理,也是對南京博物院學術精神的弘揚。無論從文獻價值還是從學術傳承著眼,作為一項系統的文化工程,《南京博物院學人叢書》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會成為激勵后來者不斷前進的動力。
《奚三彩文集·科技保護卷》為該叢書的其中一冊。
科技保護卷-奚三彩文集 內容簡介
《南京博物院學人叢書:奚三彩文集(科技保護卷)》共收集論文55篇,文字約40萬字,線圖、圖片約300幅,彩版20幅(合8面)。作者奚三彩,原南京博物院副院長、研究員,兼任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副理事長、國家文物局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東南文化》雜志副主編,《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雜志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文物保護技術科學研究與維護,研究成果多次獲得國家獎勵。本論文集主要內容也集中在文物保護與修復領域,其中多數文章均已發表。漢代到宋元。
科技保護卷-奚三彩文集 目錄
總序
自序
壹 紙質文物保護
蘇州出土抄本《開元寺志》的保護與修復
單絲樹脂網的制作工藝及其應用
兩面文字脆弱紙質文物保護的絲網熱壓加同法
紙張DEZ氣相脫酸應用研究
DEZ脫酸及蠶絲樹脂網、Parylene-N在紙張保護中的應用研究
派拉綸成膜技術在文物及圖書保護中的應用研究
紙質文物保護研究
現代科技在紙質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紙質文物脫酸與加固方法的綜述
南京博物院紙質文物保護的發展歷程和展望
中國文物保護與修復技術·紙質文物保護
等離子脫酸技術在紙質文物保護中的應用研究
纖維組分對古籍紙質文獻老化的影響
等離子技術在近現代紙質文物脫酸保護中的應用研究
Parylene-N在紙質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Conservation of Paper Relics by Electrospun PVDF Fiber Membranes
Deacidification of Paper Relics by Plasma Technology
貳 絲織品文物保護
古代絲織品的劣化機理研究方法綜述
略談《古代絲織品病害及其防治研究》
中國文物保護與修復技術·紡織品文物保護
Parylene-N在脆弱絲織品加固中的應用研究
叁 竹、木、漆、骨、角類文物保護
兩千年前的竹簡及其脫水保護
文物保護手冊
竹木類-
骨、牙、角、貝類
漆器
飽水竹簡變色原因的研究
田螺山遺址古菱角埋藏環境調查與保護對策的初步研究
古術硅化處理對其物化性能的影響
竹、木、漆器保護綜述
肆 古建筑、古墓葬保護
化學材料在南通天寧寺古建筑維修中的應用
常熟彩衣堂彩繪保護研究
鹿港龍山寺古建筑的病害及其對策
化學材料在木構古建筑保護中的應用實例
新型古建筑白蟻防治劑的研究
滅蟻凈在古建筑白蟻防治中的應用
泗陽漢墓埋藏環境中細菌的分析與檢測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萬人坑”遺骸遺址保護
徐州市獅子山漢兵馬俑坑防水加固保護
江蘇徐州龜山漢墓墓道的修繕保護
江蘇田野石質文物的新型保護材料應用研究
伍 其他文物保護
試談瑞光塔內文物長期保存完好的原因
博物館庫房溫濕度的控制與文物保存的關系
光對展覽品的危害——談南京博物院繪畫陳列室的采光問題
宜興太平天國壁畫的保護工作
NMF-1防霉劑的應用研究
紅外電視及其在文物檢測中的應用
文物害蟲及其防治方法
火災對文物的危害及消防
新型干燥劑WG-1的研制及應用
現代科技在可移動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艱苦創業 不斷進取——南京博物院文物保護科學技術工作回顧
文物膠片資料保存新技術——分子篩新材料的研究
調濕材料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研究
從南京博物院藏東漢“錯銀牛燈”看科學技術與造型工藝的結合
學術活動簡表
編后記
科技保護卷-奚三彩文集 作者簡介
奚三彩,出生于1940年10月,浙江省天臺縣人,1973年10月調入南京博物院,從事文物保護研究工作。曾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研究員等。曾兼任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古籍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以及國家科技部、文化部、江蘇省科技廳、國家文物局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等、先后曾聘任復旦大學、西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兼職教授等。曾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共15項,其中“飽水木漆器脫水技術”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舊紙張保護技術”獲1983年文化部科技成果…等獎,“紙張脫酸”獲1985年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獎。承擔十余項國家、省級科研項目,獲得國家專利七項。發表專著國部,文物保護科技研究論文60余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