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歐陽詢化度寺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424629
- 條形碼:9787547424629 ; 978-7-5474-2462-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歐陽詢化度寺碑 本書特色
《化度寺碑》又名《化度寺塔銘》,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唐李百藥撰,歐陽詢書,刻于唐貞觀五年(六三一年)。碑銘三十五行,行三十三字。原碑在長安(今陜西西安)南山佛寺,北宋慶歷年間毀佚。
歐陽詢(五五七——六四一),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 唐代初期著名書法家。他歷經陳、隋、唐三朝,貞觀初年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歐陽詢八體皆能,尤工楷書。他的楷書取法北碑,又學王而參以隸意,于平正之中見險絕,世稱歐體,為一時之絕,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對后世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代表作有楷書碑帖《皇甫誕碑》《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碑》、行書墨跡《張翰帖》《仲尼夢奠帖》等。《化度寺碑》又名《化度寺塔銘》,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唐李百藥撰,歐陽詢書,刻于唐貞觀五年(六三一年)。碑銘三十五行,行三十三字。原碑在長安(今陜西西安)南山佛寺,北宋慶歷年間毀佚。
歐陽詢(五五七——六四一),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 唐代初期著名書法家。他歷經陳、隋、唐三朝,貞觀初年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歐陽詢八體皆能,尤工楷書。他的楷書取法北碑,又學王而參以隸意,于平正之中見險絕,世稱歐體,為一時之絕,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對后世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代表作有楷書碑帖《皇甫誕碑》《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碑》、行書墨跡《張翰帖》《仲尼夢奠帖》等。
《化度寺碑》早《九成宮醴泉銘》一年而書,故此二作風格極為相似。此碑書法筆力勁健,結體嚴謹縝密,秀整清勁,氣韻清古渾厚,深合體方筆圓之妙。同時,此碑模勒之工,可謂無以復加。故后世鑒藏家對此碑倍加推崇,將它與《九成宮醴泉銘》一道推為楷書之極則。北宋《宣和書譜》云:『詢以書得名,實在正書,若《化度寺》石刻,其墨本為世所寶,學者雖盡力不能到也。』元趙孟俯云:『唐貞觀間能書者,歐陽率更為*善,而《邕禪師塔銘》又其*善者也。』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稿》認為:『趙子固以歐陽率更《化度》《醴泉》為楷法*,雖不敢為然,然是率更碑中*。而《化度》尤精緊,深合體方筆圓之妙。』這一看法,后來更得到清代金石學家翁方綱的贊同與鼓吹。翁方綱認為,此碑更勝《九成宮醴泉銘》。清劉熙載《書概》曰:『率更《化度寺碑》,筆輕意長,雄健彌復深雅。』
關于《化度寺碑》的斷佚,文獻記載*早見于明人解縉的《解文毅公集》:『(王魯齋)咸淳己巳(一二六九年)春,又得河南范諤隆興初(一一六三——一一六四)跋尾云:慶歷初(一〇四一年),其高王父開府公諱雍,奉使關右,歷南山佛寺,見斷石砌下,視之,乃此碑,稱嘆以為至寶。既而寺僧誤以為石中有寶,破石求之,不得,棄之寺后。公他日再至,失石所在,問之,僧以實對。公求得之,為三斷矣,乃以數十縑易之以歸,置里第賜書閣下。靖康之亂(一一二七年),諸父取藏之井中。兵后,好事者出之,椎拓數十本,已乃碎其石。恐流散浙右者,皆是物也。』明人宋濂《潛溪集》說,《化度寺碑》多所翻刻,而且與原碑多有差距:南本失于瘦,北本失于肥,殊無精絕之本。
現流傳于世的拓本,主要有以下七種:一、清吳縣陸恭松下清齋藏本,二、清臨川李宗瀚靜娛室藏本,三、清南海吳榮光筠清館藏本,四、清南海伍崇曜粵雅堂藏本,五、清大興翁方綱蘇齋藏本,六、吳縣吳湖帆四歐堂藏本(又稱明王孟陽舊藏本),七、敦煌石室本。在敦煌石室本發現以前,翁方綱一言九鼎,鑒定前五種為唐石宋拓,而第六種——四歐堂藏本(明王孟陽舊藏本)為翻刻宋拓本。被翁氏定為翻刻宋拓的這個本子,明時為王孟陽舊藏,后歸陳伯恭;清嘉慶八年(一八〇三年),作價百金售予成親王永瑆,嘉慶十四年(一八〇九年),永瑆以白銀四百兩購入吳氏筠清館藏本,后因聽信翁方綱的鑒定,視筠清館本為唐石宋拓本,而將舊藏王孟陽本看作翻刻宋拓本,于嘉慶十七年(一八一二年)將王孟陽本轉贈其侄榮郡王綿億。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此本為沈樹鏞所得,后歸潘祖蔭攀古樓收藏。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潘祖蔭的侄女潘靜淑出嫁吳湖帆,潘祖蔭以《化度寺》《九成宮》《皇甫誕》等為嫁資送與潘靜淑。后來,吳湖帆將上述歐陽詢的三種碑刻與自己*的《虞恭公碑》合裝一匣,名曰『四歐寶笈』,并改齋號為四歐堂以蓄之。
清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敦煌石室發現《化度寺碑》剪裱殘本,存六開,首開為法國人伯希和所得,現藏于法國巴黎圖書館,其余五開為英國人斯坦因所得,現藏于英國倫敦大英圖書館。宣統元年(一九〇九年),羅振玉在伯希和的北京寓所見到其所收藏的《化度寺碑》剪裱殘本首開兩頁,后于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又得伯希和所寄斯坦因所得后五開共十頁影印件,經與各拓本仔細比勘,推翻了翁方綱的定論,斷定敦煌石室本為唐拓殘本,四歐堂本為唐石宋拓全本,而翁方綱鑒定的五種唐石宋拓本則皆為宋翻宋拓本。當代王壯弘和仲威則更進一步,考定敦煌石室本亦是翻刻本,四歐堂本則是原石唐末孤拓本。
民國初年,吳湖帆曾托羅振玉付中華書局以珂羅版精印,成書極為精美。此時的四歐堂本《化度寺碑》,
前有成親王永瑆、沈樹鏞、吳讓之、王同愈四人題簽,王同愈篆書『海內*唐石真本宋拓化度寺碑』,又有吳湖帆繪《勘碑圖》與手書《化度寺碑式》,后附翁方綱、成親王永瑆、榮郡王綿億、羅振玉、王同愈、褚德彝、吳湖帆等人題跋,李鴻裔、馮超然、高野侯觀款,吳湖帆鉤摹原碑佚字,*后為敦煌石室本影印件和羅振玉改正題跋的排印件。后來吳氏又對此拓本進行過改裝,刪除了褚德彝跋、鉤摹原碑佚字,增加了陳承修、羅振玉、伯希和、陸翔(翻譯伯希和跋文)、沈尹默的題跋,葉恭綽、朱孝臧、吳梅、鄧邦述、陳曾壽、蔡晉鏞、方還、蔣祖詒等人觀款,以及吳湖帆、潘靜淑夫婦的多處題識。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四歐寶笈』讓渡于上海文物保管委員會,后轉由上海圖書館庋藏,成為上海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此次我們以民國年間中華書局珂羅版精印本《化度寺碑》為底本影印出版,供廣大書法愛好者臨習鑒賞。
二〇一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歐陽詢化度寺碑 內容簡介
碑帖法書,歷代經典,沾溉我輩學書者; 美文妙墨,書苑英華,綿延唯美中國風。 “中國書法經典”叢書初定出版40種。叢書特點有四: 一、作品經典:所收作品皆為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巨大的經典之作。 二、版本精良:所收拓本拓制時間早而且拓制精,所選墨跡來自各大博物館館藏之原作,這些版本題跋齊全,流傳有序,精美絕倫,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 三、釋文嚴謹:采用訓詁學的方法,按原作之字形以繁體字(或異體字)為作品加注釋文,利于讀者在欣賞作品之余提高文字學的修養。 四、原色呈現:全部彩色印制,完美呈現原作的韻致。
歐陽詢化度寺碑 目錄
歐陽詢化度寺碑 作者簡介
靳永,1970年出生于山東章丘,畢業于山東大學文學院,跟隨蔣維崧教授、徐超教授攻讀古文字與書法方向的研究生,獲博士學位。著有《書法研究的多重證據法》《藝術之旅》《老子解說》《孟子譯注》《古文觀止譯注》《楊沂孫篆書在昔篇》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現為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曾獲中國書法蘭亭獎、泰山文藝獎、劉勰文藝獎、山東省“德藝雙馨”藝術工作者稱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