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嶺南近代對外文化交流史-(增訂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23592
- 條形碼:9787218123592 ; 978-7-218-1235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嶺南近代對外文化交流史-(增訂本) 本書特色
★16開精裝,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要深入把握近代嶺南文化,乃至整個近代中國文化,深入研究近代嶺南對外文化交流特別是與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
★本書在初版時是填補空*之作,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早已受到學界較大的關注。今次作者進行增補重印,內容更為豐富,學術質量更有所保證
★裝幀上佳,用紙精良,內容充實有分量,值得深度閱讀和收藏
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從漢唐時期開始,嶺南地區就是溝通中外關系的重要門戶。即使在清朝厲行閉關政策的歲月,嶺南地區與西方世界的聯系,也始終未曾中斷。謂之“得風氣之先”,是十分貼切的。鴉片戰爭后,嶺南地區在接觸、了解、吸收西方文化并作出回應方面繼續領先,在近代一直維持“得風氣之先”的優勢。可貴的是,嶺南地區的文化精英主動適應時代大潮,利用上述優勢,開啟了主動了解世界、學習西方的歷史進程,從而完成了由“得風氣之先”向“開風氣之先”的飛躍。同時,由此產生的現實需要和文化自覺,又反過來刺激著嶺南文化繼續關注先進的文化潮流,以便更好地向西方學習。這樣,就形成了“得風氣之先”與“開風氣之先”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這是近代嶺南文化呈現出來的一種優秀的近代精神。
在嶺南文化這一塊,要深入地把握近代嶺南文化,乃至整個近代中國文化,具體要深入地研究近代嶺南對外文化交流,特別是與西方文化的交流,這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嶺南近代對外文化交流史》是一本有關中外文化交流的通史性著作,在編撰方式上采用以時間先后為經、以重大事件為維的網絡式結構,全面反映了嶺南近代對外文化交流的全貌。
《嶺南近代對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對象,是嶺南近代歷史上對外文化交流的產生、發展和結果的全過程及其規律性。嶺南近代對外文化交流,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階段是19世紀中期,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開端時期;第二階段是19世紀后期,是中外文化擴大接觸時期;第三階段是19、20世紀之交,是嶺南對外文化深入交流的時期;第四階段是20世紀初年至五四運動,是嶺南對外文化交流的繼續探索時期。
此書在初版時是填補空*之作,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早已受到學界較大的關注。今次作者進行增補重印,內容更為豐富,學術質量更有所保證。
本書采用精裝印制,裝幀用紙精美,內容充實有分量,值得讀者深度閱讀和收藏。
嶺南近代對外文化交流史-(增訂本) 內容簡介
在嶺南文化這一塊,要深入地把握近代嶺南文化,乃至整個近代中國文化,具體要深入地研究近代嶺南對外文化交流,特別是與西方文化的交流,這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嶺南近代對外文化交流史》是一本有關中外文化交流的通史性著作,在編撰方式上采用以時間先后為經、以重大事件為維的網絡式結構,全面反映了嶺南近代對外文化交流的全貌。此書在初版時是填補空白之作,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早已受到學界較大的關注。今次作者進行增補重印,內容更為豐富,學術質量更有所保證。
嶺南近代對外文化交流史-(增訂本) 目錄
嶺南近代對外文化交流史-(增訂本) 節選
嶺南近代對外文化交流史-(增訂本) 作者簡介
劉圣宜,華南師范大學教授,著有《近代廣州社會與文化》、《嶺南近代文化論稿》、《近代強國之路的探索者——鄭觀應》、《廣州通史》、《嶺南歷史名人研究》等。
宋德華,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是中國近現代史、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著有《嶺南維新思想述論》、《嶺南人物與近代思潮》等。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