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荀子禮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13124
- 條形碼:9787520313124 ; 978-7-5203-131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荀子禮思想研究 本書特色
生活于戰國晚期的荀子,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調,批判吸收其他諸子各派(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等)的思想資源,創造性構筑了以禮為宗的儒學思想系統。
《荀子禮思想研究》立足于《荀子》原典,秉持“史思相養”的研究方法,沿循禮之緣起、禮之本質、禮之道德功用、禮之政治功用這一總體思路,系統深入描畫了荀子禮思想的邏輯脈絡。在荀子看來,禮是人文世界的至高原理,以層級化的名分秩序(等貴賤、分親疏、序長幼)為其本質內涵,既能修一己之身涵養圣賢人格,又可治國平天下達致“群居和一”的至平境界。
荀子禮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生活于戰國晚期的荀子,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調,批判吸收其他諸子各派(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等)的思想資源,創造性構筑了以禮為宗的儒學思想系統。 《荀子禮思想研究》立足于《荀子》原典,秉持“史思相養”的研究方法,沿循禮之緣起、禮之本質、禮之道德功用、禮之政治功用這一總體思路,系統深入描畫了荀子禮思想的邏輯脈絡。在荀子看來,禮是人文世界的至高原理,以層級化的名分秩序(等貴賤、分親疏、序長幼)為其本質內涵,既能修一己之身涵養圣賢人格,又可治國平天下達致“群居和一”的至平境界。
荀子禮思想研究 目錄
一 研究之緣起
二 研究之現狀
三 研究之思路與方法
**章 禮之緣起
**節 “性惡則貴禮義”:禮之必要的人性根基
一 “性”概念之意涵
二 “性惡則與圣王,貴禮義矣”:禮之必要的“性惡”預設
三 “稱情而立文”:禮之必要的情感訴求
第二節 “人生不能無群”:禮之必要的群體向度
一 “群”概念之意涵
二 “人生不能無群”:群何以必要的生存論考察
三 “制禮義以分之”:群何以可能的制度前提
第三節 圣王制禮及其客觀根據
一 “禮莫大于圣王”
二 “上取象于天,下取象于地”:圣王制禮的客觀根據
第二章 禮之本質
**節 人異于禽獸的族類特質
一 “人道莫不有辨”
二 “人能群,彼不能群”
三 荀、孟人禽之辨的異同
第二節 “等貴賤,分親疏,序長幼”:作為差序結構的禮
一 “禮法之樞要”貴在“定分”
二 “等貴賤,分親疏,序長幼”
第三章 禮之道德功用
**節 “涂之人可以為禹”的先天根據
第二節 “禮及身而行修”的道德工夫
一 “禮者,所以正身也”
二 “不教無以理民性”的道德教化論
三 “積善成德”的道德修養論
第三節 “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道德工夫的圣賢旨歸
一 “好法而行”的士人格
二 “篤志而體”的君子人格
三 “齊明而不竭”的圣人人格
第四章 禮之政治功用
**節 “以禮分施,均遍而不偏”:君主角色的理論設定
一 “君者,善群也”:群道的人格化身
二 “聞修身,未嘗聞為國”:君主以修身為治國的基礎
三 “人主者,以官人為能也”:君主通向無為而治的政治能力
第二節 “隆禮至法則國有常”:禮法相養的治國術
一 禮的治國效用及其限度
二 法之治道地位的彰顯
三 “明德慎罰”的德刑論
第三節 “養人之欲,給人之求”:禮之經濟分配功用
一 “進則近盡,退則求節”:對待欲望的合理態度
二 “禮者,養也”:養欲給求的分配原則
三 “節用以禮,裕民以政”:養欲給求的政治擔保
結語
附錄荀子君道思想論綱
參考文獻
荀子禮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曹興江,1983年生,江蘇贛榆人,講師,東南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哲學史、中國倫理思想史。主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項目“河流倫理與河流生態治理”1項,參與多項省級課題;代表性學術論文有《家庭倫理實體的生成與裂解——黑格爾家庭倫理思想釋要》《荀子君道思想論綱》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