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一九八四 本書特色
喬治·奧威爾著的《一九八四》描寫了未來社會即1984年大洋國一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大洋國,權力高度集中在“黨”英社的手中,到處張貼著黨的領袖老大哥的畫像,幾乎到處都安有電屏幕,思想警察神出鬼沒,人們主要指黨員,無時無刻不在被監視、被監聽。全書文筆犀利冷峻,以驚人的敏銳洞察力、嚴密的邏輯推理和豐富的想象力刻畫了未來極權主義社會的面貌,警醒世人提防這種預想中的黑暗成為現實。
一九八四 內容簡介
全書描寫了未來社會即1984年大洋國一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大洋國, 權力高度集中在“黨”英社的手中, 到處張貼著黨的領袖老大哥的畫像, 幾乎到處都安有電屏幕, 思想警察神出鬼沒, 人們主要指黨員, 無時無刻不在被監視、被監聽……
一九八四 目錄
第1卷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2卷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3卷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附錄
新語原則
作者簡介
作者年表
一九八四 節選
《一九八四》: 這是四月晴冷的一天。當鐘聲敲響十三下時,溫斯頓·史密斯把脖子縮進衣領里,迅速鉆進勝利大廈的玻璃門,他動作輕快迅捷,但還是慢了點,風沙跟著鉆進了門廳。 門廳里有股很濃的熬白菜和舊墊子的味道。門廳盡頭,有張大小并不適合掛在室內的宣傳畫。這幅畫是一個足足一米多寬的、四十多歲男人巨大的臉,留著濃密的黑胡子,粗獷英俊。溫斯頓朝樓梯走去。電梯根本用不上,即使情況很好時,電梯也很少開,何況現在正是為了配合仇恨周采取節約措施的期間。三十九歲的他住在七樓,他的右腿腳踝有一處靜脈曲張引起的潰瘍,爬樓梯對他簡直就是折磨,因此爬得很慢,一路上要休息好幾次。每登上一層,都會面對電梯門墻上同樣的宣傳畫,那個巨大的臉上的雙眼就會死死盯著你。這雙眼似乎能跟著人轉動。畫的下方是一行文字說明:老大哥在看著你。 在他的公寓里,一個音色圓潤的聲音正在念一連串與鋼鐵生產相關的數據。聲音是從那塊像毛玻璃的橢圓金屬板發出的,這塊金屬板成為右邊墻壁的一部分。溫斯頓按了一個開關一下,聲音小了些,但仍然清晰可辨。這裝置(叫作電屏)音量只可以調低,沒法關掉。溫斯頓走到窗邊,藍色黨員制服讓他看上去更加瘦小單薄。他頭發顏色很淡,臉色紅潤,皮膚由于長期使用劣質粗肥皂和鈍刀片,加上寒冬剛剛過去,變得十分粗糙。 即使關上玻璃窗,外面看上去也很寒冷。下面街上,風正席卷著塵土和碎紙飛旋。雖然天空湛藍,陽光燦爛,但除了到處貼著的宣傳畫,所有一切都仿佛失去了色彩。只有那張留著黑胡子的臉,在從各個角度注視著每個角落。在公寓對面那棟房子的正面就有一幅,那雙眼正盯著溫斯頓:老大哥在看著你。下面街上有張宣傳畫掉落到了街上,一個角被撕破,在風中發出啪啪聲響,上面的“英社”那個詞時隱時現。遠遠的,一架直升機掠過屋頂,像只在空中盤旋的蒼蠅,不一會它就繞個彎兒飛走。那是警察巡邏隊,正在從各家的窗戶窺探著人們。不過巡邏隊并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思想警察。 溫斯頓身后的電屏仍在喋喋不休地播放鋼鐵生產的情況,報告生鐵產量,還有超額完成了第九個三年計劃的情況。這塊電屏具備同時播放和接收的功能,因此在家中的溫斯頓發出的任何聲音,只要比輕聲細語大點,就會被接收到。此外,只要他留在那塊金屬板的視野范圍,除了聲音,他的行為也都被一覽無余。為此,你很難知道是不是正有人在監視著你,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著思想警察在時刻監視著你,至于什么時候沒有,就只能靠你的想象了。要知道無論何時,也不需要理由,只要高興,他們就可以隨時監控你。這樣一來,你只能這樣為自己的生活下定義——這就是生活。你發出的每個聲音,你做的每個動作,隨時都可能受到監視,連在黑暗中也很難逃脫。 溫斯頓決定繼續背對著屏。這樣比較安全些。不過他也清楚,即使這樣也不保證不被窺視到。一公里外那座高聳的白色大廈就是他工作的地方:“真理部”。這座大廈坐落在一片臟亂的區域。在這里,他有些厭惡地想,這就是倫敦,大洋國人口第三多的省份,一號空降地帶的主要城市。他竭力在記憶中搜索童年時的情景,但他不敢確定這就是過去的那個倫敦,到處都是十九世紀樣式的破舊建筑,墻頭需要靠木柱支撐才不至于坍塌,大多數窗戶被釘上了硬紙板,屋頂用皺皺巴巴的波紋鐵皮湊合著覆蓋住,花園的圍墻東倒西歪,那些遭到空襲洗劫過的地方塵土飛揚,野草在殘磚碎瓦的縫隙間頑強地叢生,炸彈清出了很大一塊空地,不知道什么時候,空地上冒出許多雞籠似的骯臟木屋。 可沒有用,他記不起來了,除了一片明亮的背景模糊得讓人無法理解的畫面,他來自童年的記憶里什么也沒有。 真理部——用新說法叫真部——跟任何其他建筑都不同。這是一棟有著金字塔結構外形,晶晶發亮的白色水泥建筑。它層層相疊,拔地而起,一直升人三百米的高空里。從溫斯頓站著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建筑的巨大白色墻壁上,用漂亮字體寫的黨的三句口號: 戰爭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無知即力量。 ……
一九八四 作者簡介
喬治·奧威爾(1903-1950),原名埃里克·亞瑟·布萊爾。英國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知名的英語文體家,以小說《動物農場》和《一九八四》聞名于世。 奧威爾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父親是英帝國在印度的小文職官員。奧威爾在貧窮而又自視高人一等的家庭環境中長大。返回英國后,于1917年獲獎學金入伊頓公學讀書,成績優異,并在學校刊物上發表其最初的文章。1922年到緬甸,在印度皇家警察駐緬甸部隊服役,由于意識到英帝國的統治違反緬甸人民的意愿,感到內疚,于1927年離開緬甸,一年后辭職。后以這段經歷為素材,寫成小說《緬甸歲月》(1934)和自傳體散文《獵象記》及《絞刑》。 1944年寫成諷刺蘇聯革命的政治寓言小說《動物農場》,次年出版后頭一次使奧威爾名利雙收。 1949年出版政治諷喻小說,也是他最后的作品《一九八四》。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