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學史門徑詳說 本書特色
呂思勉先生自學成才,著作等身,是近代不多見的貫通經、史、子、集的史學大家;數十年的教學經歷,又使他對教授中華文史頗具心得。本書匯編呂先生于不同場合談書論學的文章近二十篇,既有習讀古代典籍的方法指導,又有其數十年歷史研究的經驗總結;方法簡捷而實用,見解精到卻不艱深,具有極強的指導性,是我輩跨入史學之門徑和階梯。
學史門徑詳說 內容簡介
本書價值:呂思勉先生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史學家,一生的文史研究和學術成果,都以自學為基礎,靠自學而達成。與許多純以史學研究為職業的學者不同,呂先生的終身職業是教師,一生五十余年,自小學、中學,再入大學,始終未離開過學校的課堂講臺。因有此兩層關系,呂先生所談的讀書和治學方法,既得自自己治學的親身體會,又能顧及一般青年學生的實際狀況,這與一般隨便開列書目或泛泛而論方法的大不相同了。 本書態度:真正的學者,乃是社會的、國家的,乃至全人類的寶物,而亦即是其祥瑞。我愿世之有志于學問者,勉勵為真正的學者。如何可為真正的學者?絕去名利之念而已。顯以為名者,或陰以為利;即不然,而名亦就是一種利;所以簡而言之,還只有一個利字。……然則學問欲求有成,亦在嚴義利之辨而已。(呂思勉)
學史門徑詳說 目錄
學史門徑詳說 相關資料
譚其驤:近世承學之士,或腹笥雖富而著書不多;或著書雖多而僅纂輯成編,能如先生(呂思勉)之于書幾無所不讀,雖以史學名家而兼通經、子、集三部,述作累數百萬言,淹博而多所創獲者,吾未聞有第二人。 嚴耕望: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黃永年:呂先生所用的“二十四史”……版本實在太普通,是當時比較價廉易得的圖書集成局扁鉛字有光紙印線裝小本。但打開來一看,實在使我吃了一驚,原來全部從頭到尾都動過筆。過去學者動筆點校書雖是常事,能點校整部“二十四史”的便不多了,即使有,也無非是用朱筆斷句,或對好的文句加圈點?蓞蜗壬@部“二十四史”不一樣,是用紅筆加了各種符號,人名加方括號,有用的重要史料圈句,名物制度在詞旁加三角,不僅紀、傳如此加,志也加,很少人讀的天文志、律歷志也加,連卷后所附殿本考證也加。 周振鶴:為了表達自己的歷史觀,呂先生首先重視的是追求歷史的真實,因為沒有真實的歷史面貌的復原,便談不上去理解歷史發展的規律。為了達到求真的目的,他將尋常所見的二十四史多次閱讀,將包含在其中的史料以新的體系重新條理,揭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史實,得出了一些驚人的結論。
學史門徑詳說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蕓等,江蘇常州人。著名的歷史學家、國學大師。畢生致力于歷史研究和教學工作,一生著述達一千余萬字,涉及史學、文學、經學、文字學、文化思想、民族學等多個領域,著有《白話本國史》《中國通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中國民族史》《經子解題》,以及十多種教材和文史通俗讀物。 張耕華,浙江寧波人。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史學理論、史學史和中國古代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著有《歷史哲學引論》《人類的祥瑞——呂思勉傳》《史學大師——呂思勉》等。長年致力于呂思勉先生遺稿和舊作的整理工作,經手整理出版的呂著有《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遺文集》《呂著史學與史籍》《呂著中國通史》《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近代史》《為學十六法》等。2015年主持整理出版《呂思勉全集》(26冊,1300余萬字)。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