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鏢人1-10(共10冊)
-
>
一人之下(1、2兩冊)
-
>
蟲與歌
-
>
(精)雪山、青春與我-八品
-
>
(精) 薊與玫瑰(共2冊)
-
>
天空之城/(日)宮崎駿原作
-
>
瑪法達的世界(全十冊)
童話往事:中國譯制動畫片(1979—1987)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719929
- 條形碼:9787565719929 ; 978-7-5657-199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童話往事:中國譯制動畫片(1979—1987) 本書特色
·大齡兒童的童年,也許也是你的童年
再從另一個維度上來看,我們的書有幾個階段性的劃分。
書的開始,我們會對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9年改革開放初始這三十年的中國譯制動畫片引進史略作回顧。然后,全書分為五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會有一個引言,講述這一階段的特點以及這樣劃分的理由。
·
大齡兒童的童年,也許也是你的童年
Q:《童話往事》的主角是老動畫片,可以大致介紹一下書的內容嗎?
A:我們的書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解讀。
一是從全書的結構來說,我們是嚴格按照時間順序,以自1979年起中國大陸引進每部動畫片的時間(說的再具體點,應該是每部動畫片在中國大陸首播的時間),一部一部往下排,一直排到1992年年底。在這個時間范圍內,中國大陸正式公映過的動畫電影以及在電視臺播出過的電視動畫片,我們全部都會進行回顧,不敢說百分百覆蓋,但也應該是八九不離十。第二,就每篇文章而言,一篇文章就是一部作品的回顧。
文中首先會有一個作品的小檔案,包括作品的基本信息和故事梗概。
接著就是正文,正文主要分為這么幾部分:這部作品在其原產地的制作情況及反響等(制作史);它是如何引進到中國大陸的(引進史);它是哪個機構譯制配音的,這一過程中有哪些臺前幕后的花絮(譯制史);它是什么時候在中國大陸播出的,反響如何,是否引發了什么社會現象(播出與觀看史)。
后面就是“致敬鳴謝”的小段落,這部分會簡單說明為寫這篇文章(研究回顧這部作品),我們采訪了哪些歷史見證人和親歷者,什么時間采訪的,他們提供了什么樣的支持,以及哪些全國甚至海外的朋友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具體的幫助。這部分可以讓大家清楚的看到,每篇文章都是大家辛勤耕耘的結果,不是隨便某個人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從哪里東抄西拼來的,這也是一種對所有為這篇文章付出心血的良師益友們的致敬。再從另一個維度上來看,我們的書有幾個階段性的劃分。
書的開始,我們會對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9年改革開放初始這三十年的中國譯制動畫片引進史略作回顧。然后,全書分為五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會有一個引言,講述這一階段的特點以及這樣劃分的理由。
一個階段(1979-1983):央視一家獨大時期
第二個階段(1983-1987):北上廣三大臺開始跟進
第三個階段:北京臺主辦的國際動畫片展播,成為譯制動畫片全面爆發的前夜
第四個階段(1988-1990):全面興起的各地地方臺譯制動畫片引進熱
第五個階段(1990-1992):譯制動畫片全盛時期到來
童話往事:中國譯制動畫片(1979—1987) 內容簡介
本書將重點介紹自1979年起至1987年止, 中國引進播出的海外動畫片相關情況及幕后故事。包括原出品國的制作播出情況, 以及引進我國后的譯制、播出情況和社會反響、觀眾回憶等。全書涉及譯制動畫片近百部, 以央視及各地方臺的播出時間精準排序, 形成了一條完整的中國大陸引進播出外國動畫片的時間路線圖。
童話往事:中國譯制動畫片(1979—1987) 目錄
童話往事:中國譯制動畫片(1979—1987) 作者簡介
因志同道合而水到渠成
我和李翔也是在變形金剛中國聯盟認識的,他是歷史研究版塊的版主,而我是音像版的版主。李翔學的是藝術設計,早年留學新西蘭,并定居在那兒,但由于對變形金剛共同的喜愛,我們有時還會通過越洋長途進行交流。2010年,他回國做一個項目,我們聚會時,我問他能否幫忙畫幾張手繪大圖,結果就一發不可收拾。
李翔畫圖有強迫癥。我們現在拿到手的老動畫片的資料,畫質比較差,色彩也不正,但他總是會認真比對不同的版本,一點一點地校色,絕對不含糊,盡可能還原成當年我們看到的版本。而且他英文又好,日語又粗通,也是個多面手。
因志同道合而水到渠成
Q:請您先做個自我介紹吧。
A:我是大叔了,馬上快四十了,我出生在陜西寶雞。寶雞這個西北小城市大家不一定很熟,它是歷史上姜子牙起兵的地方(鳳鳴岐山),也是諸葛亮去世的地方(秋風五丈原)。我的生日是12月12日,這個日子也是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中的原型人物一休和尚去世的日子,歷史上的一休是在1481年12月12日去世的。
Q:參與《童話往事》制作的成員據說不少,可以簡單介紹下嗎?
A:我們主要是四位主創。除我之外,還有南京的羅星海,主要負責撰稿;北京的李翔,主要負責手繪及版面設計;南昌的林翔,主要負責修圖,繪圖以及影音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他也參與撰稿。我們四個人都是七零末八零初出生的。
由于我們的書跨度達14年,涉及重點篇目近70部,輻射150多部作品,幾乎沒有誰是能夠完全精通這些作品的,因此我們邀請了一些在各個領域各有專長的朋友撰寫其中的部分內容,比如《變形金剛》、《太空堡壘》、《天空戰記》等,大概有十來位朋友。Q:你們四位是如何走到一起,共同去完成這本書的呢?
A:在2000年互聯網剛興起的時候,其實網上的資源是非常少的,這個懷舊動畫的圈子也很小,因此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很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我和聯合撰稿人羅星海是在“變形金剛中國聯盟”,后來更名“變盟俱樂部”的論壇里認識的,他還運作了一個懷舊動畫大陸的BBS,我們的交流也因此變得更多起來。而我剛開始寫書的時候,原本打算是回憶錄性質的,并沒有太多涉及作品的制作史,但畢竟得交代幾句,這方面我并不擅長,卻是羅星海的強項,他對日本動畫史有著非常深的研究。于是我們一商量,就決定合作了。所以書中每部作品的回顧都在回憶錄的基礎上添加了其制作史。我和李翔也是在變形金剛中國聯盟認識的,他是歷史研究版塊的版主,而我是音像版的版主。李翔學的是藝術設計,早年留學新西蘭,并定居在那兒,但由于對變形金剛共同的喜愛,我們有時還會通過越洋長途進行交流。2010年,他回國做一個項目,我們聚會時,我問他能否幫忙畫幾張手繪大圖,結果就一發不可收拾。
李翔畫圖有強迫癥。我們現在拿到手的老動畫片的資料,畫質比較差,色彩也不正,但他總是會認真比對不同的版本,一點一點地校色,絕對不含糊,盡可能還原成當年我們看到的版本。而且他英文又好,日語又粗通,也是個多面手。
我們的書寫的是“譯制動畫片”,與外國動畫片不同,譯制動畫片強調的是配音。這方面,林翔比較在行,他又會做圖,還是懷舊老動畫的死忠粉,比如變形金剛、圣斗士星矢。要找到一個對老動畫特別癡迷,又非常熱愛配音譯制片,還會做圖,文筆也不錯,而且真的想參與這件事的人其實并不容易,而林翔居然都符合。
所以說起來,四個人中,雖然我是牽頭的,但*沒本事的就是我,我主要就是負責碼字,再加上能忽悠,就把別人都忽悠過來。我們四個人其實是一個戰斗力極強、不分你我的小團隊。所以很多事,很難說專門由誰來做,事情急的時候,大家都得分領一些活,有的可能是雜事。比如前幾天,小羅到一個地鐵站見了一個朋友去拿資料。再比如,上上周,我和李翔又到北京臺去查資料。昨天晚上,小林又到網上幫我們采購資料去了。我們就是這樣一種狀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