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崩潰 本書特色
美國現代文學三駕馬車之一、“爵士樂時代”的代言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F.S.菲茨杰拉德*有影響力的經典之作,大量珍貴手稿照片首次披露。 他的才華是那么的自然,就如同蝴蝶翅膀上的顆粒排列的格局一樣。 ——海明威 菲茨杰拉德是我*推崇的美國作家,他是個天才,寫作技巧高超,他的作品有強烈的時代特性,敘述清晰,文風優雅,詞句多姿多彩。 ——張愛玲 當菲茨杰拉德同時代的許多著名作家漸漸被人們忘卻之時,菲茨杰拉德依然還會是人們喜愛的一位大作家,因為他為人們創造了一個新的時代和新的一代人。 ——格特魯德?斯泰因 菲茨杰拉德十分了解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人。在這一點上,誰也比不上他。 ——約翰?張伯倫 菲茨杰拉德從未喪失一個極重要的品質,那就是對生活和歷史的感知,在這一點上沒有幾個作家能與他相比。他的一生經歷了社會習俗和倫理準則的巨大變革,而真實地記錄這些變革則是他為自己定下的使命。 ——馬爾科姆?考利 菲茨杰拉德不僅已經成熟;他已掌握了自己的文學天賦,正展開翅膀在文學這片天空中自如地翱翔著。他把早期作品中的一切躊躇和矯飾都統統拋在了身后,也把他同時代的人和他的前輩們遠遠拋在了身后。 ——吉爾伯特?塞德斯 *系統、*完整的翻譯和出版,填補了菲茨杰拉德作品在我國出版史上的空白。 這套“菲茨杰拉德作品全集”包括五部長篇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人間天堂》《漂亮冤家》《夜色溫柔》《末代大亨》),四部短篇小說集(《新潮女郎與哲學家》《爵士樂時代的故事》《所有悲傷的年輕人》《清晨起床號》,以及一部首次推出全譯本的自傳性隨筆集(《崩潰》),是對國外已出版的菲茨杰拉德作品*系統、*完整的翻譯和出版,填補了菲茨杰拉德作品在我國出版史上的空白。 菲茨杰拉德研究專家吳建國主持翻譯工作,并作序。 為了保證譯文優質,這套叢書前后籌備了整整5年時間,翻譯工作由國內首屈一指的菲茨杰拉德研究專家、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吳建國先生主持。他是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于美國派普丹大學,曾在西班牙、丹麥、日本等國家工作,任哥倫比亞洛桑迪斯大學、墨西哥美洲大學、麥德林科技大學、利馬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客座教授。多次主持國家/省部級/市教委科研項目。在他的力邀下,來自上海交大、上海師大、復旦大學等名校,從事美國文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包括五名教授,兩名副教授,加入了翻譯隊伍中。 年輕插畫師楊猛創作封面插畫。 為了表現“爵士樂時代”的氣質,特別邀請了年輕插畫師楊猛創作封面插畫。他的創作古典主義和藝術氣息濃厚,有一種懷舊的味道但又不缺乏現代感,善于用色彩和場景營造出帶有意味的圖像,來表達文中的主題或人物細膩的情感,畫面往往帶有一種浪漫主義色彩,個性鮮明且辨識度高。 100幅珍貴照片。 在體例上,每本書都安排了兩個扉頁,英文和中文,英文扉頁上是菲茨杰拉德的簽名,然后是珍貴手稿照片,其中有菲氏不同年齡段的個人照片、與家人及友人的合照,有作品創作時的筆記、手稿、校樣,甚至要求出版商修改書名的電報原文,還有與編輯的通信,初版時的封面設計等等。整套書的這些照片加起來有100幅多幅。
崩潰 內容簡介
菲茨杰拉德唯一的自傳性隨筆集國內首部全譯本菲茨杰拉德研究彌足珍貴的**手資料 1935年11月,菲茨杰拉德在經過深沉的反思之后,開始撰寫他取名為《崩潰》的系列自傳體文章。這些文章翔實生動地記錄了菲茨杰拉德的社會活動和內心活動。他自狀其過,以令人震驚的客觀態度無情地解剖、深刻地反省著自己的過去,探查著自己性格中的諸多缺點,把一個真實的自我毫無遮掩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1945年,這部自傳體文集經埃德蒙·威爾遜整理、編輯后出版。書中同時還收錄了許多文藝界名人發表的悼念菲茨杰拉德的文章和對他的作品的評論。
崩潰 目錄
崩潰 作者簡介
[美]F.S.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是20世紀美國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蘇達州圣保羅市一個商人家庭。后考入普林斯頓大學,但中途輟學。1920年出版長篇小說《人間天堂》,一舉成名,之后寄居巴黎,結識了安德遜、海明威等多位美國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問世,奠定了他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為20世紀20年代“爵士樂時代”的代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他代表作還有《夜色溫柔》《末代大亨》《漂亮冤家》《爵士樂時代的故事》等。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