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我家有個小學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20670
- 條形碼:9787552020670 ; 978-7-5520-2067-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家有個小學生 本書特色
6年陪伴,53篇溫暖的文字,獨立教育工作者蔡朝陽用細膩的文筆,點點滴滴,記錄了兒子菜蟲小學階段遇到的諸多難題,以現身說法的方式,解答了小學生父母們可能遇到的困惑,譬如:
給孩子選擇學校應該以什么為標準?
孩子不愿意做作業怎么辦?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怎么辦?
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意識?
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6年陪伴,53篇溫暖的文字,獨立教育工作者蔡朝陽用細膩的文筆,點點滴滴,記錄了兒子菜蟲小學階段遇到的諸多難題,以現身說法的方式,解答了小學生父母們可能遇到的困惑,譬如:
給孩子選擇學校應該以什么為標準?
孩子不愿意做作業怎么辦?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怎么辦?
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意識?
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
從這些文章中,我們既可以讀到作者身為父親的舐犢深情,也可以看到他身為獨立教育工作者對當下教育的深刻反思。
針對眼下父母們的焦慮,同時以父親和教育者的名義,作者向父母們發出吁請:為人父母,應當在社會壓力與孩子的成長之間,承擔起守護的職責——守護好孩子*的童年,讓孩子內在的生命力量自然生長,這將是送給孩子一生的*好禮物。
開放的觀念與溫和堅定的信念,可以使家長更有力量。此外,一定的兒童視角與溝通技巧,跟孩子對話,跟體制周旋,也是積極的選擇。一言以蔽之,教育有問題,但別一股腦全推給體制,那同樣是一種思想上的懶惰,甚至不負責任。 ——《擇校記》
父母不能給孩子制造一個只有真善美的水晶世界,更不能用虛幻的純美來填充他的生命。你愛他,就讓他生活在真實中。所謂真實,就是不逃避世界的任一層面:愛與善良,污穢與丑惡,以及兩極之間漫長如光譜般的日常乃至庸常。 ——《臟話小學》
家長的焦慮其實來自兩個方面,就淺層次而言,無非是家長的虛榮心,似乎孩子考試分數高,便有面子。就深層的原因而言,這是對教育尤其是兒童成長規律的外行。人生很漫長,因而童年的準備階段尤為重要,這個重要性不是分數名列前茅,也不是主流的“品學兼優”。在意志品質之外,始終保有那種與生俱來的、對萬事萬物的天然好奇,這一點,尤為重要。 ——《“白卷英雄”菜蟲蟲》
整個一年級,只要我在家,就陪伴菜蟲,直到他作業寫完。菜蟲的書桌前是并排放兩張椅子的,他坐一張,我坐一張。我不在,則換蟲媽。這里也需要說明一下,陪伴的目的不是監督,陪伴是共同承擔,不論快樂還是困難。
——《做作業這件事》
我家有個小學生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寫給小學生父母的安心之書。 孩子升入小學,父母的焦慮指數也隨之直線攀升。從擇校焦慮到作業壓力到校園欺凌到性教育,無一不在挑戰父母們脆弱的神經。在作者看來,在整體浮躁、追逐實利的時代荒流中,在評價體系高度單一化的當代教育環境中,身為小學生家長,如何能夠做到不急不躁、從容而堅定地守護孩子內在生命的自然生長,守護好孩子的童年,是一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這需要父母的覺醒,更需要父母的成長。 父親和獨立教育工作者的雙重視角,讓作者的敘述兼有感性的溫情細膩和理性的冷峻深刻。 面對焦慮的父母,作者抽絲剝繭,毫不留情地指出癥結所在:“家長的焦慮其實來自兩個方面,就淺層次而言,無非是家長的虛榮心,似乎孩子考試分數高,便有面子。就深層的原因而言,這是對教育尤其是兒童成長規律的外行。” 他還向父母們指出,學校教育雖然有問題,但不能一股腦兒全推給體制,那同樣是一種思想上的懶惰,甚至不負責任。他誠摯地向父母們發出邀約,吁請大家在社會壓力與孩子的成長之間,承擔起守護孩子童年的職責。他認為,比起主流要求的“品學兼優”,孩子與生俱來、對萬事萬物的天然好奇心更值為珍貴。“一個完整的、不急功近利的、有足夠時間虛度的童年,”對于人漫長的一生來說至關重要。 面對孩子,作者則呈現出無限寬容與溫情的一面,始終與面臨成長難題的孩子站在一起。在陪孩子寫作業成為焦點話題的今天,讀到下面的文字不由令人心頭一熱:“整個一年級,只要我在家,就陪伴菜蟲,直到他作業寫完。菜蟲的書桌前是并排放兩把椅子的,他坐一把,我坐一把。我不在,則換蟲媽。這里也需要說明一下,陪伴的目的不是監督,陪伴是共同承擔,不論快樂還是困難。”不去責難孩子,接納孩子的感受,與孩子共情,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看到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這既是一位父親的溫柔深情,也體現了他對孩子成長規律與教育本質的深刻理解。 “我自己是一個教育者,但只有成為父親,才敢說,對教育有了更貼近本質的理解。在這個意義上,我必須坦然承認,孩子在成長,同時,孩子也帶來了我們父母自身的成長。” 作者如此寫道。因此,作為父母,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焦慮不堪,首先應當自我審視,而非將外在的壓力再轉嫁到孩子身上。父母持續的學習與成長,才是克服焦慮癥的*解藥。根本上來說,孩子其實并非父母們焦慮的對象,而恰恰是幫助父母繼續成長的動力。在承擔起對孩子溫柔篤定的守護職責之際,父親母親的稱呼也落在了實處。
我家有個小學生 目錄
我家有個小學生 作者簡介
文藝中年、資深奶爸、書籍出版人;曾為高中語文老師,人稱“麻辣語文教師”,與推動學校語文教育改革的呂棟、郭初陽合稱“浙江三教師”;2010年《時代周報》影響中國社會進程100人之十大教育工作者,2012年《新京報》年度教育書《尋找有意義的教育》作者,2014年“一席”年度演講者。 著有《閱讀抵抗荒誕》《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尋找有意義的教育》《為什么不能把所有東西買回家》《但得愛書人似我》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