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中國歷代名著全譯叢書(修訂版):禮記全譯·孝經全譯(上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1083777
- 條形碼:9787221083777 ; 978-7-221-08377-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歷代名著全譯叢書(修訂版):禮記全譯·孝經全譯(上下) 內容簡介
《禮記》全書用散文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闡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劃,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該書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發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孝經》在中國倫理思想中,首次將孝親與忠君聯系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并把“孝”的社會作用絕對化神秘化,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
中國歷代名著全譯叢書(修訂版):禮記全譯·孝經全譯(上下)中國歷代名著全譯叢書(修訂版):禮記全譯·孝經全譯(上下) 前言
一、關于《禮記》的書名
《札記》一書之得名《禮記》,始于西漢。如《漢書·韋玄成傳》云:“太仆王舜、中壘校尉劉歆議曰:《禮記·王制》及《春秋穀梁傳》,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
在西漢,《禮記》亦單稱《禮》,或單稱《記》。如《漢書·孔光傳》云:“上于是召丞相翟方進、御史大夫光,皆引人禁中,議中山、定陶王誰宜為嗣者。方進、王根以為,定陶王帝弟之子。《禮》曰:‘昆弟之子猶子也。’定陶王宜為嗣。”又(通典)卷83引戴圣《石渠禮論》云:“聞人通漢問曰:‘《記》曰:君赴于他國之君,日不祿;夫人,曰寡小君不祿。’皆不能明。”按《孔光傳》所謂“《禮》曰”云云,見《禮記·檀弓上》;《石渠禮論》所謂“《記》曰”云云,見《禮記·雜記上》。
魏晉以后,《禮記》更有《小戴禮》之稱。如《經典釋文·序錄》引晉司空長史陳邵《周禮論序》云:“戴德刪古禮240篇為85篇,謂之《大戴禮》;戴圣刪《大戴禮》為49篇,是謂《小戴禮》。”我在這里引證陳邵的話,其意僅僅在于指出魏晉時已有《小戴禮》之稱,至于“戴圣刪《大戴禮》為49篇,是謂《小戴禮》”的說法,今日學者已悉知其誤,茲不具論。
麻煩在于,《禮》《禮記》《小戴禮》之名,在兩漢時,并非為49篇之《禮記》一書所專用,17篇《儀禮》,彼時也有《禮》《禮記》《小戴禮》之稱。皮錫瑞《經學通論》云:“漢所謂《禮》,即今17篇之《儀禮》,而漢不名《儀禮》。專主經言,則曰《禮經》;合記而言,則曰《禮記》。許慎、盧植所稱《禮記》,皆即〈儀禮)與篇中之記,非今49篇之《禮記》也。”分辨頗為明析。《后漢書·儒林傳》中再三提到的《小戴禮》,是指戴圣所傳的17篇《儀禮》,也不是49篇的《禮記》。
中國歷代名著全譯叢書(修訂版):禮記全譯·孝經全譯(上下) 目錄
前言
曲禮上**
曲禮下第二
檀弓上第三
檀弓下第四
王制第五
月令第六
曾子問第七
文王世子第八
禮運第九
禮器第十
郊特牲第十一
內則第十二
玉藻第十三
明堂位第十四
喪服小記第十五
大傳第十六
少儀第十七
學記第十八
樂記第十九
雜記上第二十
雜記下第二十一
喪大記第二十二
祭法第二十三
祭義第二十四
祭統第二十五
經解第二十六
哀公問第二十七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孔子閑居第二十九
坊記第三十
中庸第三十一
表記第三十二
緇衣第三十三
奔喪第三十四
問喪第三十五
服問第三十六
間傳第三十七
三年問第三十八
深衣第三十九
投壺第四十
儒行第四十一
大學第四十二
冠義第四十三
昏義第四十四
鄉飲酒義第四十五
射義第四十六
燕義第四十七
聘義第四十八
喪服四制第四十九
附錄
孝經全譯
前言
開宗明義章**
天子章第二
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紀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廣要道章第十二
廣至德章第十三
廣揚名章第十四
諫諍章第十五
感應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喪親章第十八
中國歷代名著全譯叢書(修訂版):禮記全譯·孝經全譯(上下) 節選
禮記全譯
曲禮上**
(題解)
本篇題名“曲禮”,是摘取篇首二字為名。至于“曲”字的含義,歷代學者說法不一。鄭玄、孔穎達認為本篇所記非止一禮,乃吉、兇、賓、軍、嘉五禮都有,須要“曲屈行事”,故名《曲禮》。朱熹則認為古經有《曲禮》之篇,此篇乃《曲禮》篇之記,其內容“雜碎”,“不甚倫貫”。孫希旦進一步發揮朱說,認為“此篇所記,多禮文之細微曲折,而上篇尤致詳于言語、飲食、灑掃、應對、進退之法”。比較而言,孫說甚為可取。由于本篇“簡策重多”,所以自有鄭玄注解以來就分為上下兩篇。《禮記》凡四十九篇,《曲禮上》是其**篇。后可類推,不復贅言。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